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大侠不干活,钱是怎么来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一月廿六日辛亥
耶稣2021年12月29日
许多看武侠小说的朋友心里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江湖中那些门派,哪里来的经济收入,居然可以养活那么多不事生产的闲人?按理说,一个帮派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每日开销不是小数目啊。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说实话,看到这么煞有介事的讨论,我就忍不住想起河南坠子《关公辞曹》的一段唱词:“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正如旧时生活在民间下层的文人,囿于阅历与眼界,所能想象到的王侯将相的奢华生活,无非是顿顿吃饺子油条、白面馍夹腊肉,许多网友囿于对历史的有限了解,所能想象到的江湖门派的经济收入,也就剪径抢劫、收保护费。
其实,古代那些门派,经济收入之多样化,资产与财富之雄厚,完全超乎你的想象。收保护费?那也未免太out、太low了。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江湖中的很多门派,并不仅仅是武术共同体,更是一个个经济实体。《倚天屠龙记》中的海沙帮,是私盐贩子的组织;《笑傲江湖》中的排帮,以伐木放排为生;清代出现的青帮控制了漕运;镖局则类似于货物托运加保险公司。不过,这些江湖帮派的财富量级,要是跟以少林、全真教为代表的寺观经济实体比较起来,简直就是拿乡镇企业与集团公司相比。
唐朝人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寺院占有的财富,一度是天下财富的70%以上。那么寺院靠什么积累了如此之多的财产?
寺观的财产当然包含了来自赏赐与施舍的收入。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赏赐与施舍”,可不是指“香油钱”之类的毛毛雨,而是大片大片的田产,大笔大笔的金银。金庸《笑傲江湖》写道,任盈盈接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后,拜访恒山派,在恒山脚下购置良田三千亩,奉送给恒山派的无色庵作为庵产。三千亩良田不可谓不多,但民间团体的捐献跟官方的赏赐比起来,还是毛毛雨。据《少林寺准敕改正赐田牒》记载,唐初,高祖李渊曾赏赐少林寺“寺前件地,为常住僧田,供养僧众”,“合得良田一百顷”。一百顷等于一万亩。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再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又依《均田令》分给每个僧人三十亩的“口分田”。
(北京白云观壁画中的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据全真教碑铭《神山洞给付碑》的记述,蒙古汗国乃马真后称制四年(1245),大汗下令划拨给莱州神山洞道观田产:“莱州神山洞乃古迹观舍,屡经兵革,未曾整葺。今有宋德方率众开凿仙洞,创修三清五真圣像,中间所费功力甚大。其山前侧佐一带山栏荒地,除有主外,应据无主者尽行给付本观披云真人为主,裨助缘事,诸人不得诈认冒占。”这个获得汗廷赏赐的莱州神山洞,为道士宋德方率众开凿而成。宋德方又是谁?他是《射雕英雄传》中终南山全真教“全真七子”之一刘处玄的徒弟。你知道,刘处玄还有一位师弟,叫做郝大通;但你未必知道,郝大通居住的先天观,拥有数十万贯的财产。
金元时期,汗廷与贵族对全真教派的赏赐非常慷慨,如张志敬执掌全真教之后,主持修缮泰山、华山等四岳庙和济读庙,得到汗廷鼎力资助:“岳读庙貌,罹金季兵火之余,率多摧毁。内府出元宝钞十万缗付师,顾工缮修”。又如祁志诚辞去全真教掌教职务,返云州金阁山修建崇真宫,“王公贵人及远近信道之士,皆乐为资助……今皇太后过云州,遣使致香币问遗。驸马高唐王奉黄金五十两,为藻饰之费”。
明朝的皇帝则对武当山各寺观给予空前的支持,用永乐帝朱棣的话来说,“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张三丰老师修炼福地。朕虽未见真仙老师,然于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成化十二年(1476),朝廷在一道敕令上划给了武当山自然庵一大片田产:“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朕惟大岳太和山兴圣五龙宫自然庵,乃羽士栖真之所。上为国家祝厘,下为生民祈福者也。其地东至青羊涧,西至行宫,南至桃源涧,北至明真庵为庵中永业。恐年久被人侵毁,特赐护持。凡官员诸色人等,毋得欺凌侵占,以阻其教。敢有不遵朕命者,论之以法。”
有了官方赏赐与民间捐献的良田与钱物,少林寺也好,恒山派也好,全真教也好,武当山也好,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但寺观的产业绝不仅仅是一些供耕种、租佃的田地,实际上寺观对于市场与商业的涉足之深,也许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的商业触角伸至种植业、纺织业、碾硙业、制盐业、制茶业、工艺品制造业、店铺业、饮食业、仓储业、药局业、金融业等行业。
北宋东京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是东京城最大的商业交易中心,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其中“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卖的是诸寺尼姑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大相国寺内还开有饭店,“有僧惠明善庖,炙猪肉尤佳”,这位叫做惠明的大相国寺和尚,厨艺高明,尤其擅长烧猪肉,以至得了一个“烧猪院”的花名。
南宋时,江西抚州莲花寺出品的莲花纱,是驰名的奢侈品品牌:“抚州莲花纱,都人以为暑衣,甚珍重。莲花寺尼凡四院造此纱,撚织之妙,外人不可得。一岁每院才织近百端,市供尚局,并数当路记之,以不足用。寺外人家织者甚多,往往取以充数。都人买者,亦自能别。寺外纱,其价减寺内纱什二三。”莲花寺制造的莲花纱,价格比寺外纱要贵二三成。
元朝初年,隶属于全真教的绛州玄都万寿宫,“辟田园,广列肆,增置水硙,凡所收入,斋厨日用之余,率资营缮之费”。可知玄都万寿宫介入的产业包括农业种植(田园)、开设店铺(列肆)、经营水力磨坊(水硙)等,其收入足够支付道观的日常用度与建设经费。
宋元时期,水硙、水碾等手工业十分发达,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力生产技术。而很多水力磨坊都是寺观直接经营的,如南宋绍兴初年,乔贵妃的弟弟“治碓坊于开元寺,日可得千钱之入”。此处碓坊为乔某人与开元寺合作开办。南宋末年,蒙古人治下的大都,西南“昔为水门,金河攸注宛然,故存引水作磨,下转巨轮。既助道门,亦利京人。磨之西偏,特起一观”。全真教的掌教尹志平将这一道观命名为龙祥观。
寺院还是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拓荒者。我们现在如果需要贷款,通常都是向银行申请。古代还没有银行,怎么贷款?找当铺。当铺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放贷机构。而当铺所代表的古典金融机构,其实就是寺院创立的,只不过不叫“当铺”,而叫做“寺库”。
开创寺库金融业的僧人是生活在北魏的昙曜和尚,他利用“僧抵户”所缴纳的地租“僧只粟”作为本金,“俭年出贷,丰则收入”。
宋代时,寺院开设的放贷机构又称为“长生库”,陆游对寺院设置长生库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他说:“今僧寺库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至为鄙恶。”不管陆游对长生库是多么看不惯,但放贷业务确实构成了北魏至唐宋时期寺院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汉学家伯希和整理的《敦煌写本》,收录有敦煌净土寺僧侣的年度结账报告,报告显示,敦煌寺院约有三分之一的经济收入就来自放贷。
(中国财税博物馆的长生库模型)
如果我们将寺院的僧人界定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金融家,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寺院不但创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放贷机构,他们还创新了金融制度。我们知道,古人借贷的常见方式是“质举”,即抵押贷款,而寺院除了质举之外,还推行“举贷”之法,即信用贷款。借贷双方签订合约,确立一种契约关系,维系这一契约的,并不是抵押物,而是个人信用。
宋代的寺院长生库还像今日的银行一样吸纳存款。南宋黄震的《黄氏日钞》提到一个故事:绍兴府有一位叫做孙越的读书人,幼时年贫,不过他的叔祖很赏识他,在长生库存了一笔钱,作为侄孙日后参加科考的费用,“且留钱浮屠氏所谓长生库,曰:此子二十岁登第,吾不及见之矣,留此以助费。”我估计这个长生库应该向储户支付利息,因为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存款,长生库本身也才能够利用更多的存款放贷。如果这样,此时的长生库,跟近代银行形态已经非常接近了。
由于寺观在实业经营乃至金融市场上据有种种优势,因而我们不必奇怪为什么很多江湖门派都有着道教或者佛教的背景,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泰山派,都是隶属于道教系统的;《倚天屠龙记》中的峨嵋派,则是隶属于佛教系统的。
说到这里,你大概不会再对少林武当全真教等武林门派的经济收入抱有疑问了。当你看到金庸小说中的玄悲禅师、冲虚道长、全真七子出场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一介武夫,实际上他们很可能还是坐拥万顷不动产的大业主,开办纺织业、碾硙业、制盐业的实业家,开设商铺、饭店的商业大亨,控制了一方金融产业的早期银行家。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