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与小星——婚姻称年华与处世安其命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1-12-31 18:45:08
标签:小星、摽有梅

摽有梅与小星——婚姻称年华与处世安其命

来源:“辅仁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一月廿七日壬子

          耶稣2021年12月30日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关于《摽有梅》篇的主旨,诗序言“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正义曰:“作《摽有梅》诗者,言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故男女皆得以及时也。”认为此诗体现了召南之国受文王教化的影响,女子渴望有合乎礼法婚姻,故适龄男女皆能及时婚配。朱子《诗集传》曰“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也,而有强暴之辱也。故言梅落而在树者少,以见时过而太晚矣,求我之庶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来者乎。”朱子对于诗旨的理解基本承接了诗序之意,并赞美女子虽渴望婚姻,但能贞信守礼。方玉润《诗经原始》言:“此篇乃卿大夫求庶士之词,作诗以讽当时在位,使勿再事忧游有遗珠之憾云焉。”方云润对于诗旨的理解则另辟新径,认为此诗是讽君而求贤士之作。根据注解,与会同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主讲人认为,龚橙在《诗本义》中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此诗的情感基调,也解释了全诗的韵律节奏。此诗的主人公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而流光易逝,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不能不令人急迫。诗以落梅为喻,“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倾筐暨之”。梅子由繁盛到衰落 ,这一遍遍提醒着庶士,“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面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之感和爱情难寻的落寞之情,杜丽娘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的感概,林黛玉发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叹息,杜甫发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哀叹 ……无不提醒着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和青春中去寻找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寻找爱和自由。

 

董老师认为,此诗作诗之意和采诗之意,皆有深刻含义。从作诗之意看,作诗之人以树上梅子所剩之数起兴,喻自己年龄逐渐长大,“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描写梅子逐渐零落殆尽,抒发内心对青春流逝,韶华渐去的隐忧。“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则直率朴实的表达对婚姻的期盼,反映了女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首句“迨其吉兮”,意为选良吉日相匹配。次言“迨其今兮”,好比说“今日即可成婚”,更突出其迫切之情。卒言“顷筐塈之”,此时适婚年龄将过,“迨其谓之”相当于说“口头相约就好”,不必以礼备之。三段反复吟唱,虽表达了女子对婚配的急切心情,但也体现了她更渴望有礼法保障的婚姻,反映了文王教化之中,男女婚配能发乎情而止乎礼。情欲生命渴望文化和伦常的安顿、升华。结合古人“上孝下慈”的婚姻观念,此诗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婚恋的焦虑,实际上体现了对生命绵延的焦虑。采风所以观政教之得失。这首诗编入国风,实际上体现了文王政教对于男女婚姻问题的重视。孔子认为当政者必须充分正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礼运篇)作为百姓基本权利的意义。孟子说王道之端在“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梁惠王下)。编诗者希望以此诗提醒在位者,男女婚配是人之常情,又是人伦之开端,是教化首要之事。当政者若不能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合理的礼法教化,男女即无法在合适的年龄婚配,因无法由文明来安顿自然生命,故男女皆饱受情欲之苦。男女婚配无法及时,更易滋生草率混乱的婚姻关系;无秩序的婚姻,必然导致脆弱的家庭和颠倒错乱的伦理观念,进而瓦解整个社会的价值伦理秩序。所以二南以“风天下,正夫妇”为教化之本。

 

徐老师认为此诗以落梅之速喻青春易逝,特别是以数量词的落差来描写梅子的坠落,形象鲜明地表达出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残酷事实,也就把诗人那敏感焦虑急迫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三章层层逼迫,惊心动魄,忽然七成,忽然三成,转眼之间已然落梅满地矣!大自然的冷酷无情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又能如之奈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自然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匆匆逝去,人生归宿何在?青春的短暂与佳偶的难求之矛盾迫使着主人公发出了“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的越来越不顾一切的生命呼喊。这呼喊不仅仅是在表达着少女对及时婚配的热切渴望,更深层的意蕴是在表达着对人生易逝的焦虑,对价值实现的渴望,对生命安顿的苦苦追寻。就如同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慨并不是在孤芳自赏,而是向宇宙人生发出最强烈的呐喊。然而大造难逃,尘网难出。面对生命有限性的困厄,“憧憧往来”并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我们只能在“求之在我者”中安身立命。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关于《小星》篇的诗旨,诗序言“《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正义曰:“作《小星》者,言夫人以恩惠及其下贱妾也。由夫人无妒忌之行,能以恩惠及贱妾,令得进御于君,故贱妾亦自知其礼命与夫人贵贱不同,能尽其心以事夫人焉”。正义认为,此诗写夫人无妒忌之心而不专宠,故身份卑贱之妾也有机会进御于君,而妾能安命知礼,自守本分,勤劳无怨,忠心以事夫人。朱子《诗集传》曰:“南国夫人承后妃之化,能不妒忌,以惠其下,故其中妾美之如此”。朱子基本承袭毛诗之意,认为此诗体现了召南之国夫人受后妃之德化而无妒忌专宠之心,让众妾得有机会侍奉君主。众妾因此作诗以赞美夫人,表达知命安分,勤勉无怨之意。方玉润《诗经原始》对诗旨的理解迥异于毛、朱之说,认为此诗为“小臣行役自甘”,小臣“虽以命自委,而循分自安,毫无怨怼词,不失敦厚遗旨。”

 

主讲人认为,本诗主旨概括说来就是四字——知命守己。《毛诗正义》认为这首诗写的是闺阁中夫人与众媵妾的相处之道——夫人要不妒忌,众媵妾要感怀夫人恩惠,知道自己与夫人礼命之数不同而安于本分。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并不赞同此说法,其反驳的理由是全诗除“衾”“裯”二字,其余并无闺阁象。“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更像是小官役为勤勉公事在夜里赶路的场景。故其认为”寔命不同”是小臣对自己的开解,知道自己如此辛苦是因为命不同于朝中大臣,但最终能安于本分。无论哪种说法,最终理解都会落到“寔命不同”这一句上。主讲人认为,“命”作“位”解释可能更好理解。人应当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在其位,谋其事,安分守己。这样的解释也符合“思无邪”的意旨。

 

董老师、徐老师认为本诗主旨不易探明,毛诗、集传的“众妾进御”说和方玉润的“小臣行役”说皆有可取之处。但从本诗描写的情景如“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等,“小臣行役”说似更为合理。但不论是小臣,还是妻妾,将此诗的重点落在“命”字上。对“命”的自觉与感慨,首次出现在二南中。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矣。”命字,有命运与使命两层相关的意思。命运对人而言是一个偶然性,而使命的自觉是让人在偶然之中把握到一个必然性的道义原则,从而让人获得“安身立命”的根基。众妾服从正妻,小臣服从大臣和君主,承认其身份的贵贱之别,这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普通的“命定论”。他们并非以消极的心态面对这种身份的差别,而是“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披星戴月,勤勉不倦,不敢耽误公事。他们在各自的分位上尽其心、安其分、守其责,以积极的心去把握自我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是在超越本身所具有的身份的限制,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使得抽象的个人转化为拥有独立人格的自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困于此,而是要认清自我的使命,从而把握其命,留下超越时间的个人价值。

 

杨佩伶撰,曾鑫怡校,董卫国、徐冰修订

 

西南政法大学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中心辅仁读书会

 

本期研读信息:

主讲人:李逵

主持人:黄臣明

指导老师:董卫国、徐冰

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敬业楼2031会议室

时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廿三,周日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