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明书院辛丑年年会活动顺利开展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2-01-15 19:12:26
标签:辛丑年年会、钦明书院

钦明书院辛丑年年会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辛丑腊月十一日丙寅

          耶稣2022年1月13日

 

辛丑年腊月初七(西历2022年1月9日),钦明书院年会在“知书达理”会场如期举行,本次年会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得以恢复线下“相观而善”的传统。

 

上半场

 

年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上半场主持人为高小强老师,高老师对书院过去的情况做了总结,并公布钦明书院注册成功的好消息。

 

 

 

主发言人为曾海军老师,发言主题为“谈谈中国观念论”。

 

曾老师首先表明这次主讲的意愿,一是以“中国观念论”的提法将自己过去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整合,并进而构成推进未来工作的可能性;二是尝试着为儒家哲学方向树立一面旗帜,尽量促使这一共同体的研究领域产生交集。

 

 

 

其次,曾老师以“感觉”“变化”“吉凶”等为例,通过具体讨论中国的观念论、生成论、人文性和端始论等方面,谈及中国文明独有的特征,并提出诸如“中国的观念如何才能避免概念化、理念化”等问题;

 

最后,曾老师以网上流传的五千年来中国文明始终在场的一段话为结,引起高老师及在场师友的共鸣。

 

高老师就此总结,认为受惠于中国文明的人,面对西方文明、面对种种问题时,应当回到文明的源头、回到孔孟去寻找先祖们所成就的、立于世界的学问承接下来,立起旗帜,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应对。

 

在讨论环节,廖老师就“观念”“生成”为例,询问如何将之提炼为中国哲学的特质并处理好与西方传统的关系,并提醒在座师友要珍视传统,但也要警惕它被异化为意识形态或某种主义;

 

 

 

柯胜认为曾老师有一种建立不受西方哲学影响的基础之雄心,指出“象”的重要性,并就《咸卦》和《观卦》在中国之“感”“观”的异同进行提问;

 

罗慧琳就“以观念突出中国特别的思维和认识方式,如何与佛、道、心学相区别”进行提问。

 

曾老师一一做出回应。

 

下半场

 

下半场丁元军老师先对曾老师主讲的动机进行复述,提醒在座师友要进行自我反观和总结,对未来进行考虑,思量自身的路数、方向如何概括,以及生发点在何处,等等。

 

进而丁老师就主讲内容进行讨论,认为如“生成”“变”“化”等观念的内容有未照顾到处;

 

最后就曾老师最后引用网上的一段话表达三个感想:第一,中国始终都在;第二,我们现在和谁在一起、做什么;第三,五千年来我们独自做的、不失自信的是什么?最后,丁老师特地为这段话补足了最后一句:

 

五千年前,中国和古埃及人一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中国和古巴比伦人一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中国和古希腊人一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中国和古罗马人一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中国和阿拉伯人一起富足。一千年以后的今天,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做着各自的“中国梦”与“美国梦”。

 

 

 

在回顾上半场后,丁老师作为引言人以“最近两年的思考”和“未来一年的预期”为主题进行发言,对最近两年的国际变化、国内形势、儒家哲学方向的发展及自己的工作表达思考和总结,并以“他日观气质之变,以验进退之浅深”对师友进行提醒和表达期待。

 

丁老师发言结束后,李秋莎、郑超、邓晓可、王亚中、吴瑶、闫雷雷等师友分别就“我最近的思考及未来的可能性”这一主题发言。

 

秋莎老师首先就过去两年的经历总结了三点收获:一是执一固然容易,但却是对心的官能的辜负;二是需要与真正的人相处,而非与设想的位分关系相处;三是写作须以自己真正的兴趣为主,而不能以材料为主。并表明未来一年的计划主要是朱子理学、经学、文献整理三方面的工作,且提到以后希望能从理、气、心、物、经、学方面再次阐明理学。

 

郑超老师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进行总结,认为相较于20年在书院的学习,21年工作较多、阅读较少,自己想做的事少,但在课程交流中对学生有所帮助,使得学生被自由主义的影响降低,也会收到学生的肯定,并表明接下来一年考虑办一个《四书》或“五经”读书会。

 

邓晓可老师认为书院的实体教学最艰难的是能不能坚持下去、怎样可以使人坚持下去,以及正在考虑书院继续读《孟子》《中庸》时采取怎样的课程形式,在学问方面认为自己在书院读《诗经》、程子时的关注点是“天人关系”,并感受到思想史的思路是一种发展性的线性思路,会消解圣人和经典的意义。

 

王亚中博士最近两年读程子、伊川的经筵劄子,考虑君师相的结构并阅读历史学相关论文,希望能就此做理学政治思想的研究。此外,他认为如果缺少对未来可能性期待,可能使自己不温不火、缺少统领,并提出“十年成为怎样的学者”“师生共同体深入交流如何展开”“如何面临外界的大环境”等问题。

 

吴瑶老师表示要继续博士论文的选题“知论”,对朱子知论进行研究,因为社会现象刺激,考虑造就德才兼备的理论工夫如何扶正现在风气。并指出哲学学科的体系使得教化得不到施展,那么传统的修身如何扶正现代?其中的困难是学界先期成果多,朱子的思想宏大精深。未来的可能性是,尽快从工作逼迫的状态转向主动,从教学向研究方向倾斜。并对共同体如何发挥优势提出想法,认为可以进行线上读书会、学校间交流、丰富课程形式等。

 

闫雷雷博士对20年中大毕业后的情况和工作进行总结:第一,入职博士后;第二,和家庭的交流;第三,婆媳关系良好;第四,组织两次理学班;第五,在清华大学组织唐教授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彼此在做什么。他对在座同学进行提醒:不要让自己只沾川大的光,而要为川大增光。

 

丁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简单的回应,认为要带着对未来思考去反思过去,并表达自己的期望:

 

天理还在,人心终究是向善;尽管和人群有所疏远,但终究还是要着落在这里,所谓“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也。

 

 

 

最后,曾老师表示,书院成功注册,过去的活动会得到一定的恢复。书院未来不大可能回到往年那种高频率聚会的高光时期,以后或可保持一年两聚的习惯,希望能得以长久。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