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勤】以儒家经典赓续民族价值 ——读《四书通讲》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2-01-28 14:58:33
标签:《四书通讲》

以儒家经典赓续民族价值

——读《四书通讲》

作者:邓勤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辛丑腊月廿二日丁丑

          耶稣2022年1月24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闪耀着先哲思想光辉的语句早已经渗入国人的文化血脉,成为指引我们工作、学习乃至为人处世的圭臬。这些语句大多数来自“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随着历史的推移,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及其思想言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并成为早期儒家“学脉”及“道统”的奠基者和代言人。元、明两朝以至清末,在长达近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书,对中华文明的赓续与民族精神的凝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了提倡民主与科学,其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抨击孔子等圣贤人物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过犹不及,持续“批孔”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正如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强所言,受近现代以来反传统思潮的影响,今人多认为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学只是追求功名利禄的庙堂之学,是不切实际甚至虚伪迂腐的高头讲章,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与现实人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实,这些理解即使不能说是全错,至少也是大错特错的。

 

刘强指出,我们无意也无须夸大任何一部经典在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作用,但对于“四书”这样的经典而言,最为可怕的是低估和歪曲。作为一种“入世”的思想文化系统,儒学包含天人合一的价值信仰、内圣外王的治理之道、孝悌忠恕的伦理品格、仁爱义权的生命智慧、格致诚正的修养工夫、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系谱……是一种多元、多维、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体系。刘强最新出版的《四书通讲》包括为学之道、修身之道等十五讲,以“四书”等儒家经典为中心,以道为纽带,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藏的为学、修身、孝悌、忠恕、仁爱等日用常行之道,做了全面梳理和阐发。

 

作者通讲“四书”,既有如实的诠释,又有因应时代的反思,更有批判之继承、创造之发明。作者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上乃以人为本,故尤其强调“人禽之辨”,主张“自别于禽兽”,从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不仅如此,“人禽之辨”上,还有“凡圣之辩”,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哪怕是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的自我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性。

 

要想成为圣贤,更需要学习。作者通过辨析《论语》的相关篇章,认为为学的四大方法包括学思并进、博文约礼、温故知新、一以贯之等。学、问、思、辨、行五者一脉贯穿,缺一不可,所有的学问思辨绝不能仅停留在知上,最终还必须落实在行上。

 

正所谓知行合一,才是正道。

 

作者告诫我们,通读“四书”,了解其所涵盖和传递的中国人的日用常行之道,绝非仅有知识考古学的价值,而更有个体生命滋润与成长的意义。通过亲近古典去感悟大道,体贴圣贤,实在是一件人间值得的事情。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