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壬寅)新年献词】重温孔子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栏目:独家首发、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01-31 19:10:19
标签:新春献词
宋立林

作者简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历一九七八年生,山东夏津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等。著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

儒家网2022(壬寅)新春献词


重温孔子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辛丑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人们不再像庚子年那样恐惧那样不安。两年来对此起彼伏的疫情,让人们有了更多平常心。科学家预言说,人们将会与病毒共生共存。这个预言,令人喜忧参半,但终究还是可以从中看得到希望。数千年来,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文明”的人类,不是一直如此吗?——播种希望,收获失望。历史就在人们不断的希望、失望,重燃希望、再次失望的循环中前进。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辛丑壬寅,岁月交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当新年启正的人文节点,都是人们重燃希望的时刻。历史长河,抽刀断水水更流。但人们还是有必要在这“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中,驻足片刻,痛加反省,重整行囊再出发。我们的行囊之中,应该装入古老的经典,装进古人的智慧。

 

这次的新冠疫情,将会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在处置疫情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抉择、不同立场,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我们对在后疫情时代东西方是否会开展对话与合作而不是深化分歧与对抗,忧虑重重。《系辞》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实,越是这样的时刻,越应该秉有忧患意识,冷静地回首,聆听一下古圣先贤的教诲,或许能够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时候,增加一点智慧,少走一些弯路。

 

尽管历经千年,孔子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虚心地重温一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孔子,用仁爱之心、虔敬之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点燃了文明的薪火,形塑了华夏的品格。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关闭了心扉,将孔子拒之门外;我们举起了板斧,将文明连根折断。我们曾经傲慢地以为,拥有了科技,不再需要人文;站在现代,不再需要传统。然而,我们错了。知识当然是力量,可一旦力量用错了方向,后果无法想象。因此,让我们回首25个世纪,去重温孔子精神,也许是有必要的。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仁爱精神。那是一颗与佛陀、苏格拉底等一样博大的心灵,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倡导仁者爱人,珍视血缘亲情,重视人伦德性。他从生生之德中看到美善,他在克己复礼中彰显仁德。他赞美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他推崇“恭己正南面而已”的“无为而治”,他向往的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王道大同,而这背后,其所念兹在兹的无非是博施济众,天下归仁。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中和精神。夫子温良恭俭让,气象中和,宛如天地。夫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兼收并蓄,广似河海。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文质彬彬,智勇双全;进退得宜,动静有常。于传统,必言信而好古,实为寓作于述;于现实,多有批评讽谏,实出悯惜之意。今人戾气充塞,怨懑弥漫,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何所致祥?如能心态平和,行事中庸,以此处人己物我之际,天地鬼神之间,方能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即便存在冲突仇恨,然“仇必和而解”。中和之义大矣哉!故《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谦卑精神。阳明先生曾经说过:“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此病虽贤人亦不能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都是因利益而生,多半在于傲娇而启。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此一“克”字甚是吃紧。“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皆是谦卑之呈露。《大易》将谦视为天地鬼神皆肯福佑之美德,揆诸历史,屡验不爽。此谦德,不仅适用于人际之间,而亦适用于国际交往、天人关系。人保持一谦德,将化敌而为友,必逢凶而化吉。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病毒之间,亦将如是。故《中庸》云:“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灾必及其身。”可不慎乎!否则,陷入民族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窠臼,遗患无穷。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开放精神。夫子学无常师,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理。自十五志学,至七十从心,终身学习,学未尝已。老子、晏子皆对夫子有所讥讽排挤,而不以为忤,虚心求教,礼敬如一,足见其心量广大,胸次洒然。所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是也。今人好以此疆彼界,各守畛域。或因自大而闭关,或因自卑而锁国,闭目塞听,讳疾忌医,令人堪忧。历史证明,国族因开放而获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海纳百川,不捐细流,乃成其大。我辈当思之念之,终身以之。

 

此时此刻,重温孔子的精神,或许将增益我们的智慧,能够借以点亮文明的灯火,驱除世界上的狭隘、自私、野蛮与残暴,照亮民族前行之路。

 

路漫漫,前途未卜,最好的态度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做好“操之在我”的分内之事。如果我们能够心地更加仁厚,心态更加谦卑,心境更加中和,心胸更加开放,那么智慧就在,力量就在,信心就在,希望就在!《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信哉斯言!

 

儒家网 敬献

宋逸民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