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义理之争不可无,意气之争不可有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初八日壬辰
耶稣2022年2月8日
这是对东海客厅厅友们的希望:论及理义,对同道对外道,都应该实话实说。这是导人以善,与人为善,是传道弘道的需要。同时,论理时应该就理论理,心平气和。道高心自平,德大气自和。敌视异己,争以意气,无助于明理,徒然暴露自己的内存不足。所以东海一再强调,义理之争不可无,意气之争不可有。
东海规定,本厅崇尚百无禁忌的自由和彬彬有礼的文雅。厅友们的观点言论,无论怎样反常反动,都有发表的自由。沉默更是绝对自由,唯忌相互辱骂。换言之,所有厅友都有不受辱骂的权利。骂人者提醒一次,再犯逐客。(当然,好友之间的调侃,或含讥嘲;师长对学生晚辈的批评斥责,纵然严厉,皆不在此限。对非本厅人士亦不在此限,即辱骂之禁仅限于厅友之间。上下内外有别故。)
有理不在声粗。义理之争不必客气,又不宜恶声恶气。盖争理的目的是为了明理明道,彰明道德大义和政治大义,应该有礼有节,心平气和。如果沦为意气之争、话术竞赛乃至人身攻击,不仅是不尊重对方和读者,也是不自重、无修养的表现。
《宋史·程颢传》记载:“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东海学舌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天下理非一家私理,愿平心静气、如理如实以论。论道而起意气,违道远矣。
欲去意气,须养义气;欲养义气,须明义理;欲明义理,须诚意正心。心正则意正气正念正理正,一切无不正。心至正则可从容乎中道,允执厥中,时时而中。中道君子必无门户之见和意气之争,必然唯理是求,惟道是从。论学于大雅之堂,必有堂皇庄严气象;论道于山间水湄,必有月白风清之气。
义理之争是弘道的必要,需要一定的辩才。辩才无碍未必圣贤,圣贤必然辩才无碍。注意,圣贤君子必无狡辩,圣贤之辩,必须也必然如理如实,一言不苟。圣贤之言,发必中节,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一切依据天理良知而断。君子之言,若是有误,必能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及时改正,重新发作。
意气之争则往往是名心作祟。《庄子·盗跖》说:“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意谓小人君子为达目的而变情易性,虽然有所不同,但舍弃最有意义的事不做而不惜一切去追逐不该寻求的东西,却是一样的。所以不要做小人,而要回过头来殉天;不要做君子,而要顺从天理。
庄子蔽于坤而不知乾,其言似是而非。小人殉财没错,君子殉名则诬。殉财殉名,无非小人,都是对生命的浪费和草菅。天性乾健,自强不息,从天之理,殉天之道,正是君子的特色和本分,也才是人生意义的最大化。道具有永恒性,天地亡而道不灭,殉道就是将生命与天道结合在一起,就是永生。
自由派时曾有前辈笑说我yi气深重,没问询是义气还是意气。不过,那时两者都颇深重,既有义气之美,也有意气之偏。前几年又有一前辈谓吾之批评异议为意气之争,吾不回应,暗笑其人无知人之明,不能知东海之广大,不知吾所谋者大,所图者远。扪心自问,归儒以来,无论是温言细语还是怒目横眉,所卫者道,所争者理,所关者家国天下,非关意气也。知我者其天乎?
现中国很多问题,文化、道德、政治、制度、社会种种问题,要讲明、讲透、讲到位,大不易。胆气不够,怕找麻烦,不敢讲;见识不行,是非不明,讲不出或讲不明;恻隐之心扩充不开,不愿讲,懒得多管闲事。故随着年龄的老大,除了当仁不让的责任感一以贯之,还增加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儒者尽一天责。意气云乎哉。
或讥东海曰:你说儒门多君子,儒家不三帮,可是事实呢,儒家中真君子有几?不三帮者有几?你举出几个来!答曰:儒家是自古以来所有群体、所有学派中圣贤君子最多者。目前儒家来复日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如人意。而大量圣贤君子尚在襁褓中,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现儒门当然也有不少正人君子和不屑于三帮者。我心中有数,但不能举出来。特殊时期,我只能把我自己举出来。恕不谦让了!当仁不让,非意气也,非为名也。
吾青年时确实名心颇重,轻利重名。后来佛道兼修而趋向于儒,名心越来越淡,名心淡到白云无,少年意气亦随之消散。深知有德者必有其名,德大到一定程度,自有千秋万世之大名。君子唯应志道据德,力行正义,至于眼前和现世有没有名,名大不大好不好,置之度外可也。
而虚名最为造物所忌,人生最忌名实不符。在非正常时代,宁可有实无名,也不可有名无实,名不副实,或实衰名旺。虚名不仅折福,而且易招实祸。不少人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很少人知道,德不配名,更有后患。
不好名却亦不忧没世而名不称,自信历史殿堂占有一席之地,自信没世之后,名声会越来越大。前几年二哥命吾择一首最能体现文化道德自信的小诗,吾半认真半戏谑地给出两句话:我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我走了以后,没有人不知道我!这两句话被二哥写进了《东海之道:一个海外学子回归儒家的精神之旅》。
老来依然好争,所争者义理也,所重者理论尊严也。
理论尊严是文化人之人格尊严的体现,坚持真理正义、绝不苟同苟异是理论尊严的表现。理论不能迎合、屈服于任何东西,屈于权势、金钱、民意固然不可,屈于亲情、友情、恩情同样不行。亲情、友情、恩情自当维护和回报,但不能用思想理论的屈就去维护和回报。
儒家理论是要用来指导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的,是要为天下万世负责的。即使理论正确,实践起来也难免犯错误;如果理论正确,实践起来就更不得了矣。故来不得丝毫疏忽差错,故必须一秉至诚,字字句句从良知心中流出。
中道理义特别高明微妙,最不容易、又最有必要茧丝牛毛辨精析微讲清楚,不容异端混淆。君子对于异端,言论礼当包容,义理绝不苟同。这方面孟子就是最好的榜样。利己利他,一体同仁,而杨墨各执一端。故孟子用其中而兼辟之,既严辟利己主义,更严辟利他主义,泰山岩岩,毫不留情。别说异端外道,就是儒门内部观念出偏,也有必要予以纠偏匡正。
说理不一定要针对异议者,义理之争也不一定非要异见者听从自己。儒家的责任是把道理说清楚,说给天下万世。异议异见者听不听得进去,顺其自然可也。孔子对待道家隐士们的态度,就是儒家对待所有异议的标准态度。主张以权力势力压服异议者,那是两极主义思维,邪恶分子的思维。
以力可以服人一时,以德才能服人永久。以力服人,口服心否,难免后患;以德服人,心悦诚服,纵然不服,没有后患。注意,以德服人包括以理服人,但不唯理。道德包括道理,德性覆盖理性。德不足则理不高,纵然有时其言在理,往往不足以服人。儒者无位,亦不必抱服人之心。穷则独善其身,言则自尽其心。别人听不听服不服,任之可也。
东海早就指出,真理一旦说出来,就有其尊严和命运。别人听不听、信不信,一切顺其自然。条件不成熟,世人不尊重,求之不可得,强求亦无益;人心若觉悟,自然重真理,拒之不可免,水到渠自成。只要是佳儿,自有其前途;只要是真理,终有普及时。吾不愿花钱出版思想性著作,即使朋友出钱,也兴趣不大;书出了,一切交给出版方,自己不主动送人不请人评论推荐,原因在此。
理论尊严的建立有赖于理论诚实。这是文化人最重要的品德,既是对天下后世负责,更是对天理良知负责。理论诚实的表现有三:
一是惟道是从,坚持真理不动摇,捍卫真理不气馁,真理即高度正确的思想理论;二是唯理是求,精益求精,思想开放不自画,理论探索无止境;三是发现过错及时修改。君子过而改之,包括及时改正理论的过错。对于某些名家来说,坚持真理或许不难,难的是发现和改正持之已久的偏见谬论。仁义之士当引以为戒。
2022-2-8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孙羽津】散曲中的春节
【下一篇】【张新国】张子仁论与美德伦理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