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巘书院:一支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
作者:杨会清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二月初二日丙辰
耶稣2022年3月4日
凤巘书院在哪里?来修水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游客往往皆有此问。熟悉情况的当地同志就会指向对面:“街对面的团部旧址就是。”为什么会如此关注这个书院?不仅因为它曾是修水书院之“总汇”,是至今保存较好的少数书院之一,更是因为它曾作为秋收起义之主力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驻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书写了一段红色传奇。
修水书院在此“总汇”
历史上,修水曾经文风鼎盛、书院林立,仅清一代,即有东谷书院、成孝书院、印山书院、西平书院、仁义书院、聚奎书院、高峰书院、培元书院、鳌峰书院、陶英书院、濂溪书院、梯云书院、崇德书院、凤巘书院,等等。
与其他书院一道,凤巘书院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该书院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知州邓国恩倡集八乡本籍绅董捐资兴建,因坐落于修水八景之一的“凤巘朝阳”处而得名。《溪山文稿》中记载:“凤巘书院,位于州治北秀水门内,……宽20.5丈,长37.5丈,建屋三重,西偏为山长评阅课讲卷之所,东偏为董事经理经费之所。前列书舍六十间,以‘智、仁、圣、义、中、和’六字编号,为士子肄业之处。每岁十一月初四,八乡绅董会集一次,予聘名师,二月开课,仲冬停课。”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以下结果:“书院宽20.5丈,长37.5丈”,意味着当时的书院占地面积高达9000多平方米,其面积可谓不小。“书舍六十间”,以每间容纳学生20人计算,书院可同时接收1200多名学生入学,可见,凤巘书院的规模之大。无论是从占地面积来看,还是从容纳学生的规模来看,凤巘书院当时在修水都是排第一。所以,称其为修水当时书院之“总汇”,这是有道理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全县58乡136都均有学生就读于此,甚至毗邻修水的武宁、铜鼓、奉新等地的学生也慕名而来。从《凤巘书院志》看,书院管理设有专门机构,订有规章制度。八乡绅董每年都要召开例会,商议聘请名师、账目开支、伙费补助与奖偿等事宜。
凤巘书院自创办以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例如湖南巡抚陈宝箴,即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但随着新式学堂的普遍创办,书院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03年,奉诏改为义宁高等小学堂。1912年以后,书院逐渐被废弃。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在此驻扎
凤巘书院从传统书院到红色遗存,不断注入红色基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该团前身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1927年6月组建,也是当时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由卢德铭任团长,辛焕文为团政治指导员。组建之初,人数即高达2000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此,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并决定将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根据中央指示,卢德铭率警卫团于8月2日傍晚从武汉汉阳门码头乘船,开赴南昌。但辗转到了奉新之后,南昌起义部队已经由赣东、福建向东江前进,而赣江两岸又因驻有反动军队不能通过。为此,卢德铭等团领导决定离开警卫团去武汉向中央请示下一步工作,由第一营营长余洒度代理团长之职。
8月12日,余洒度率警卫团抵达了湘鄂赣交界的修水县。攻下修水后,警卫团即驻扎在凤巘书院。秋收起义之后,这支部队又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成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中坚力量。
第一面革命红旗打起来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背叛革命,国民党的旗帜已成军阀的旗帜。为此,党内强烈要求,“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该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山口会议”后,师委会命令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抓紧时间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的样式。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终设计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的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角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的白布涵管条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军队。9月9日晨,师部和第一团在凤巘书院举行授旗仪式,余洒度将工农革命军军旗庄重地授予第一团团长钟文璋。这样,就打出了工农革命军自己的旗帜。正如何长工所说:“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驻扎凤巘书院期间,全团官兵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群众斗争相结合的道路,逐渐向真正的人民军队转变。错过南昌起义之后,部队何去何从?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卢德铭等人离开警卫团去武汉找中央请示。在武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即将在湘赣边界组织秋收暴动的情况,要求他们迅速返回修水,组织队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根据中央指示,卢德铭一方面迅速派人向余洒度传达指示,因此有了之后的“山口会议”及接受中共湖南省委领导并参加秋收起义。另一方面,与辛焕文等人迅速从武汉赶回并领导部队参加起义。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一直企图收编该团。为取得军饷,同时获得休整时间,部队派人赶往南昌请示中共江西省委并得到明确指示:“名义上可以接受收编,但收编不受调。”正因为如此,该团才能以“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名义保存下来并参加秋收起义。通过对这一时期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该团为主的湘鄂赣交界一带的武装力量,虽然与中共湖南省委、江西省委、湖北省委都有联系,但总的来说,都是在响应中央的号召,都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自北伐战争以来,大批的共产党员被派到军校和军队中去做政治工作,有的部队甚至从连到军都有共产党员担任党代表。所以,朱德说:“研究党的军史时,应当从这个老根上研究起。”凤巘书院前面有个大操场,这一期间,部队每天坚持在这里开展“三操两讲”。“三操”,是指早上、上午、下午部队要出操。“两讲”,是指上下午各一堂军事或政治课。赖毅回忆:“政治课除讲授革命道理外,还教唱一些革命歌曲。我记得当时最爱唱的歌有《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和《工农暴动歌》。”正因为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信心。9月9日凌晨,全团官兵颈系红领带,臂佩红袖章,高举旗帜,引吭高歌:“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正式开启了工农武装暴动、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新征程。
凤巘书院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天,它更多地承载了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特别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细致的群众工作等方面都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址,县政府在创建秋收起义纪念馆的同时,对凤巘书院仍保存的旧址进行了重新修整,恢复了团部原貌。这样,就与街对面的纪念馆和商会旧址连成了一片,成为修水红色旅游景点之一。2019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