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岗作者简介:刘怀岗,男,民间儒生。 |
心有主而能断:春秋经教我们正确思考的第一义
作者:刘怀岗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二月初三日丁巳
耶稣2022年3月5日
讲授春秋经
这段时间,正值俄乌战争,网络充斥着水火不容的两派声音,一派挺乌(从美),一派挺俄,各有其理由。作为中国文化下成长的中国人,不可能不关心政治,因为关心政治正是修齐治平的仁道体现,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然而,“关心”的前提,是要“心”有所主。心无所主,拿什么去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呢?若心无所主,无非是躯壳上起意而已,必然不正。
心无所主,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病。我们抛弃了传统,心无所主是必然的。传统的教育之下,以五经为本,就是心有所主。那么在传统之下,心之主是什么?古人言必称先王,先王便是心之主。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这便是教我们要心有所主。
论“心有所主”的第一经,当推「春秋」一经。春秋之道,正是启示我们要“心有主而能断”。春秋乃断是非、别嫌疑之大经,其经世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春秋决狱”。所以,不妨把春秋的每条经文都看作孔子对历史乃至现实事件的“断辞”。按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读了春秋经,就要有大法官的思维高度,要能断事事物物。能断的前提,便是要有所主。作为大法官,是不可以任凭己意来决断的,必须有所依据。在今天,大法官决断的依据来自宪法法律。而在古代,大法官决断的依据则来自先王成宪。无论是今天的宪法法律,还是古代的先王成宪,都是实实在在的依据,不可以凭空说事,更不可以己意加于事事物物,否则便没有了是非。
具体到春秋经,开首第一条便是“元年春王正月”,这正是春秋一经之主。传文有明确的解释:“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春秋属于周代,所以其断事的依据,必然需要以周文王的名义。周文王是受命开创有周一代的先王,其所创制便是有周一代的宪则,后世不可违背之。所以,春秋经的每一条断辞,都是以“元年春王正月”为最高准则,合乎“元年春王正月”者便是,否则为非。“元年春王正月”正是定是非、决嫌疑的依据。春秋一经,二百四十二年的每一条经文,都是在这一最高准则即先王之道之下作决断的。这就是春秋教给我们的第一位方法准则——心有主而能断。
处在这个信息手段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言,而绝大多数人的发言都是随感发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少数能做到“心有所主而能断”的声音,也会被埋在无数杂音之中。要做到心有所主而能断,就是要么依据现今相应的法条来做判断,要么依据五经义理来做判断。既不能依据现今的相关法条来做判断,心中又不存先王之道,那发表出来的意见一定是混乱的。难怪人人互相不服,社会人群也为此撕裂,而这仿佛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常态。
蒋先生经常说:明理是第一功夫。发生大事件,正是我们依据经典,做明理功夫的好机会。须是临事而惧,发而必中。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以之泄愤,那只能日渐居于下流了。
而经典之道,正是要教人上达。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沈顺福】传统儒家心论及其反思
【下一篇】【刘怀岗】春秋经是如何看待战争的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