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2)

栏目:经学新览
发布时间:2022-03-21 18:51:13
标签: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
陈绪平

作者简介:陈绪平,男,字子茂,号尔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阳新人。长期从业于互联网科技界,曾任阿里巴巴资深架构师,现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2

作者:尔雅台

来源:“尔雅台切问”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二月十六日庚午

          耶稣2022年3月18日

 

二、建五始

 

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元年者始年也,春者天时也,月者王之所建也,书春王正月者,若曰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云尔,隐不书即位明大法于始也。

 

《公羊》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君,鲁侯隐公也。《春秋说》云:“周五等爵法五精:公之言公,公正无私;侯之言候,候逆顺,兼伺候王命矣;伯之言白,明白于德;子者,孳恩宣德;男者,任功立业。皆上奉王者之政教、礼法,统理一国,修身洁行矣。”今此侯为鲁之正爵,公者臣子之私称,故言“鲁侯隐公”。而《公羊》不言公,言君之始年者,王者、诸侯皆称君,所以通其义于王者,惟王者然后改元立号。改元,改元年,立新王之号。王者指有德者而言,是天下所归往者,才有资格改元立号。按《左氏》天子诸侯皆得称元年,而依《公羊》唯天子乃得称元年。此鲁隐公,诸侯也,而得称元年者,春秋托王于鲁,以隐公为受命之王,故得称元年矣。隐公既托为“新王”,故因以录即位,明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

 

“元年”有深意。《春秋元命苞》“子夏问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如何?”故问“元年者何”。况,改一为元,有微言大义,万物资始也。元者,大始也,“万物资始,乃统天”。大,赞词。易称“大哉乾云,万物资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之用也。故曰:“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胡氏曰:成位乎其中,则与天地参。故即位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

 

元年之志,即生生。春秋变一为元,乃元年之元。元,生生。元之道即仁,生生之谓仁。奉哉元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奉元,即法天、则天。继天奉元,养成万物。《大易》讲“元”,是思想,内圣功夫;《春秋》讲“奉元”,是行为,外王之业。《大易》与《春秋》互为表里(毓老师语)。王者当继天奉元,实行“元德”之责,生生也,仁也。中国最高的思想即“尊生”,大德之人特别重视元年之志,即生民之道。孟子所谓“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此乃为政的生生。熊十力《读经示要》曰:“知元年志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所轻……董子说春秋首发明‘元’义,以为此经之宗极,与大易首建‘乾元’同旨,内圣外王之学其源底在是也。夫元者万化之本命,学必极乎此,如水有源而千脉万流无穷竭,如木有底而千枝万叶滋生不息。”

 

春者何,岁之始也。何休云: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四时本名也。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季)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成也。岁者遂也,有“成”义。一切都成就了叫一岁。春,一岁之始,四季之始,代表生。《礼记·乡饮酒》曰: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易纬乾凿度》曰:东方为仁,仁有生育之义也。故春为天地之开端,养生之首。

 

春何以独在王上?王者法天也。《春秋说》云:“王不上奉天文以立号,则道术无原,故先陈春后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其化,故先起元,然后陈春矣。”是以推元在春上,春在王上矣。元者端也,好比气泉,天地之始也,故上无所系,而使春系之也。易曰“大哉乾元”,元为一切之主,至高无上。“上无所系”,其为老大,为至高无上。“而使春系之”,将春系于下,乃“造起天地,天地之始”。元、春、王、正为一个东西,按层次下来,以推演治道也。元是天地之始,春是四时之始,“王正月,公即位者”,人事之始,欲见尊重天道,略于人事故也。春在王上,此王既能体元法天,也能奉春时能行仁,故为众所归往。不是众所归往,得位不正者,窃国也。故《春秋》另造天地,春,岁之始,生之始也。春即天端,《春秋说》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是也。自此,知乱制之可除,处处发人深省也。

 

王正月者何,政教之始也。正月,年之始月也。人君以政率天下、正天下始于是月,故元年之一月谓之正月。宋儒云有德然后有政,有年然后有月,故圣人以元起年,以正起月。故曰“春王正月”,明此义则知王与天同大,而人道立矣。有三义:

 

一曰谨始。《谷梁》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胡氏》曰:人君嗣立,逾年必改元,此重事也。当国大臣(冢宰)必以其事告于庙,秉笔史官必以其事书于策。缘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故不改于柩前定位之初;缘臣民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三年毕丧之后。逾年春正月,乃谨始之时,得理之中者也,于是改元,著新君即位之始宜矣。

 

二曰改正朔。何休云:“(正月)上系于王,知王者受命,布政施教所制月也。王者受命,必徙居处,改正朔,易服色,殊微号,变牺牲,异器械,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也。”明受之于天,要继天之志,故必继天奉元;不受之于人,乱制是受之于人。王者受命,新王有别于乱世之王,故改正朔,示不相袭,史记谓“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是也,所以革其耳目,变易民心,以助化也。春秋以鲁为化首。何休又云:“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法物见,色尚黑;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呜为朔,法物牙,色尚白;周以斗建子之月为正,夜半为朔,法物萌,色尚赤。”此正朔之道也。但见其受命将王者,应以十一月为正,则命之以赤瑞;应以十二月为正,则命之以白瑞;应以十三月为正,则命之以黑瑞。三代受命之王,制正月以应变,所以迎天地之生气。史记谓“三统三王,若循连环,周则又始,穷则反(返)本”是也。故孔子承周之弊,行夏之时。按《左氏》曰“王周正月”,《胡氏》则曰“乃以夏时冠周月”。何哉?圣人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秋以经世则曰“春王正月”,此见诸行事之验也。或曰:非天子不议礼,仲尼有圣德无其位,而改正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时冠月垂法后世,以周正纪事示无其位,不敢自专也。其旨微矣。

 

三曰正本。何休云: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虫,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政教之始,重在正本。《繁露·王道》曰:“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正本,入手处;本正,成了。正,王道也,新王之道;王者人之始也,即人道之始。《白虎通》曰: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天下人生来都一样,是天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性相近,习相远”,能行仁道,人就归往你。人“与天地参”,平视,天、地、人三才,何等尊贵!“得其天爵,则人爵随之”,富贵在天,富天爵,贵人爵。领导人为王者,圣王。《王道》曰:“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可见正本是何等重。

 

正本有二:无为之正也,有为之正也。董仲舒云:“春秋之于世事也,善复古,讥易常。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也,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而已。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此董生言改制之义也,与“子张问十世”义同。殷因于夏,周因于殷,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不易之道也。此无为之正。即董生所谓改制,此其可与民变革者也,随时变易之道也。此有为之正。《王道》曰:“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教长老,亲亲而尊尊。”民贵自尊尊,无为之正也。《革》之象曰“君子以治历明时”,“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故曰“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有为之正也。正是王道,外王之业,无为有为,实一也,奉元以应也。熊十力曰:“全人类相生相养,无有不均,和之至也,而大同之治成,董子所谓奉元之应也。”奉元之应,即按仁政、王道行事之应。元即生生,生生之谓易;仁即终始之道,范围易之准。故行仁政即是王道。奉元之应,即行仁之应,王道之治也。王道之治从正本开始,正本即正始。政莫大于正始,今人常言回归初心,便是正始。王道之始也,王道终矣,王道成矣,当放在一起玩味,体贴圣人之理想境界。

 

公即位者何,一国之始也。何休曰:“政莫大於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境)内之治。”元者天地之始,春者天之端、岁之始,王者人道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这是一个层次下来的。元统天地、岁时、人道、政教、国家,为始中之始,故司马迁谓之“天元”。政莫大于正始,故立元正始意味着以人之元为天地立心,为宇宙正位(蒋庆语),以通于天元。立元是上奉天道,正始是下启人道善政,下通上达,王道之几也。故何休曰:“诸侯不上奉王之政则不得即位,故先言正月而后言即位;政不由王出则不得为政,故先言王而后言正月也。王者不承天以制号令则无法,故先言春而后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其化,故先言元而后言春。”故春秋贵元,立元正始,本正末应,靡不相从。做官的皆必奉天之道,才能即位,故先言正月次言即位。即先言“居正”才能言即位,表明“受之于天”,非“受之于人”。

 

元年正月,即是“体元居正”,故曰“君子大居正”。大居正,文王之德。即《中庸》“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莫不尊亲”,亦即《孟子》所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此为儒家之真精神。“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不得志在其次,而在行天下之大道,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体元居正,有位必有其德,此为正位;有位无其德,则为窃位。

 

春秋开篇建五始,五者同日并见,相须成体,大居正也。故何休云“乃天人之大本,万物之所系,不可不察也”。《大易》之道,“大哉乾云、至哉坤元”为体,“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为用。元为体,仁为用。仁者爱人,生生,仁政有所本。仁政,内圣功夫;王道,外王之业。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故治国之端在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必自“正名”入手。故马一浮先生谓“必也正名乎”一语,实《春秋》之要义。正名也者,正其心也,心正则天地万物莫不各得其正。董仲舒曰:“春秋深探其本,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不一于正。”是圣人能系心于微,而致之著也。故王与天同大,“天听自我民听”,“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五始,天人同德,大中至正。五始之义大矣哉。

 

三、正伦常

 

(待续)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