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儒学:宋时显山露水,今成全国样板
作者:陈志根
图片:徐以道
来源:《萧山日报》
时间:西历2021年10月25日
蓬勃开展的萧山儒学活动
位于湘师实验小学内的“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
《萧山县儒学志》
儒学,亦称儒家学说,是国学的核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得到极大发展。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萧山儒学文化源远流长,亮点纷呈,特别是以下的六大亮点,在浙江乃至中国儒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因为宋代杨时“吾道南矣”
杨时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补萧山县令后,在开筑湘湖,解决萧山九乡农田水利灌溉,惠泽萧山百姓的同时,还热衷于与曾任萧山县尉的游酢桴鼓相应,授徒讲学,致力于传播二程洛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福建省建乐县人。宋熙宁九年进士,曾师理学家程颢,有“程门立雪”故事。他通过讲学,继承和发扬二程的理学思想,批判王安石的新学,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学者经邦济世精神,还提出了关于理学问题的一套理论学说,形成了自身颇具特色的理论架构。
杨时萧山讲学声名鹊起后,延平罗从彦不远千里从家乡来到萧山拜杨时为师。“闻杨时得程氏之学,慨然慕之。时为萧山令,从彦徒步往之。见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度一生。’”杨时“熟察之,乃喜曰,‘惟从彦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终成为杨时的第一传人。一时“四方之士,闻时名,不远千里来从游”。负笈云集萧山,聆听杨时、游酢讲学。清理学家张伯行称:“自先生官萧山,道日盛,学日彰,时从游千余人,讲论不辍,四方之士,尊重先生也至矣”。
杨时、游酢萧山讲学,对洛学传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程颢说:“吾道南矣”。被后世理学家称为“南渡大师”“闽学鼻祖”。清史学家全祖望也说:龟山“为南渡洛学大宗,晦翁(朱熹)、南轩(张栻)、东莱(吕祖谦)皆其所自去。”
全省三块赵碑萧山为最
“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在今城厢街道湘湖实验小学内(原湘湖师范学校内)。县学,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萧山县学始办于宋初,设于县治东南里许雷壤(今城厢街道百尺溇附近)。南宋绍兴年间,知县陈南见“南门之外地广以平,环群山而带流水”,遂将县学移置县治西南(今城厢街道湘湖实验小学内)。后多次修理。南宋宝祐四年(1256),邑人太守张称孙“捐地以广之”,“又筑崇冈于学宫之后,以壮形势”。
进入元代后,又多次重修。大德二年(1298),县尉王振,教谕陈处久、陈适修。至翌年县学修缮一新。元大德三年(1299)重建大成殿,立此碑记。碑高8尺,宽4尺、厚1尺,碑文为翰林直学士张伯淳所撰,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用大楷书,贾仁篆刻;碑阴“萧山县新文庙碑阴记”由胡长孺记,时任浙东都省史掾的鲜于枢书。碑文曰:“县有学,学有大成殿……萧山为邑,西瞰钱塘,东接千岩万壑之秀……拓地恢规,自昔为诸邑最。”碑文记载了萧山县学的成就和重建大成殿的意义。石碑历经沧桑,“是萧山儒学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在浙江省内总共只有三块赵碑,而赵孟頫采用大楷书写的石碑只有萧山这一块。而且从碑的大小规格上看,杭州、绍兴的两块赵碑均不及萧山的赵碑高大”。规格为浙江之最。今碑石完整,字迹清晰。1987年,建碑亭护之,沙孟海为其题额“赵碑亭”。正如《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序》中所曰:“赵碑是萧山儒学的见证,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对研究儒学史和大书法家赵孟頫、鲜于枢书法,有其重要的历史与艺术参考价值。”
全国道南书院萧山首建
中国有着长达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教育传统。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为主,也有官方创办的。萧山历史悠久,书院较多。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有道南书院、清惠书院、西山书院、笔花书院等。萧山道南书院是中国历史上首座道南书院。原在德惠祠右,厅三间,左右夹堂二间。明成化二年(1466),知县窦昱建于净土山北麓湘湖湫口。因北宋杨时在此聚徒讲学,程颢赞其“吾道南矣”,故名。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接待访学等为重要功能。
中国历史上共有道南书院五所,其他四所分别是:江苏常州道南书院,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为知府陈实所建;福建南平道南书院,明正德年间由延平(今南平)知府欧阳锋始建于城北龙山麓;广东道南书院,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府宋淇源将原天峰与凌江两书院合建而成;广西归顺(今属靖西)道南书院,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归顺知府黄叔显所建。这四所所建时间均在萧山道南书院之后。
道南书院的创办,使儒学文化进一步在萧山传播、发扬光大,儒学在萧山更加兴盛。在其影响下,清代创办的书院较多,特别是笔花书院,在县北里许,规模较大。乾隆十三年(1748),邑人陆巡捐家塾笔花居改建书院。复输资购吴姓园地以拓之,构讲堂三间,书室七间,奎星堂一间,大门三间。成绩优秀者奖以纸笔,贫者给月粮膏火。其文化深厚,吴廷华撰有《笔花书院碑记》、朱珪有《笔花书院记》等。
西河先生治经助推国学
毛奇龄(1623~1716),清初著名经学大师、文学家、书法家。字大可、齐于,本名甡,号秋晴,又称西河先生。官至翰林院检讨。今萧山城厢街道人。他一生著述宏富。康熙三十八年(1699),由其门人李塨、盛唐等编辑,由李庚星等人参校完成《西河合集》。之后因毛仍有撰作,所以直到毛奇龄卒后,又由孙毛雍及门人蒋枢等再加补辑,直到三辑,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才最终完成续集。分经集、文集二部,凡二百三十四卷。乾隆年间,毛奇龄所著书正式收入《四库全书》的有28种,存目的有35种,共63种。可谓是个人著作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中最多的一位。大学者纪昀也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奇龄著述之富,甲于近代。”其中“经集五函,合51种,共236卷”。政协杭州市萧山区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杭州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毛奇龄合集》,共11分册,346万字,其中经部就占一半。“仅易学著作就有七种之多,即《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易》《易小帖》《易韵》《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
毛奇龄对于“四书”“五经”均有独到研究。他主张以经治经,认为注经的依据首先当出自经书,即用彼经证此经。他说:“予以为经,必以经解经,而不自为说。苟说经而坐与经忤,则虽合汉唐宋诸儒并为其说,而予所不许。是必以此经质彼经,而两无可解,夫然后旁及儒说。”他对《论语》的注释,旁征博引、论据翔实,对于修正朱熹所注的错误、厘清《论语》的真义有相当大的贡献。他反对空言说经,提倡“实学”,以诸经为宗,博引诸子百家,作为治经的辅助方法;要“须识义理,须识上下文,须识字句”。
毛奇龄的治经在清代儒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清史稿》谓:“奇龄淹贯群书,所自负者在经学”。“奇龄辨正‘图’‘书’,排击异学,尤有功于经义。”清朝大臣、著名经学家阮元曰:“迄今学者日益昌明,在江南北著书授徒之家数十,视检讨而精核者固多,谓非检讨开始之功则不可。检讨推溯《太极》《河》《洛》在胡朏明(胡渭)之先,发明荀、虞、于侯之《易》在惠定宇(惠楝)之先。于《诗》驳申氏之伪,于《春秋》指胡氏之偏。三《礼》、四书,所辩证尤博。”高度评价毛氏的经学成就和学术地位。徐世昌也说:“盖自明以来,申明汉儒之学,使人不敢以空言说经,实自西河始”。国学的核心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毛奇龄对国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萧山县儒学志》全国罕见
儒学在萧山的传播历史悠久,使萧山的一些文人萌发了编写《萧山县儒学志》的意愿。肇始者为明万历教谕王学孝,成于天启教谕张汝淳,经两朝八任教谕编辑而成。然清咸丰辛酉太平天国进城时被烧。清光绪年间,鲁燮光查阅历代萧山县志和其他各种资料重新编著。
鲁燮光,字瑶仙,晚号卓叟。享年九十余岁。原籍山阴,先世于清初迁至萧山,居西河下(今城厢街道西河路畔)。燮光以禀贡生授慈溪训导。光绪时,山西遭灾,鲁办赈颇力,得到巡抚李秉衡的器重。他生性好学,手不释卷。在山西任上,著有《山右访碑录》1卷。曾选辑《永兴集》一百多卷。同时著有《西河志》1卷,均未刻。同治年间,他重新搜集资料,编辑成《萧山丛书》。这是萧山历史上第一套丛书。
他编著的《萧山县儒学志》30多万字,内容包括御制、图识、学宫、祀典、崇圣、大成、两庑、名宦、乡贤、忠义、节孝、报功、碑记、志余十四类,约计九卷。以御制先赞圣贤为首卷开篇,罗列历朝,特别是清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光绪元年(1875)所颁御书。后正式开始卷一至志余各卷,首述学宫地址与内部设备等方面变迁;后依次叙述祀典(下设礼乐、祭器和佾舞3分目)、崇圣祠、大成殿、文昌祠、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忠义祠、报功祠。再续历朝学官题名、历朝举人进士题名、历朝制科徵辟题名、历朝五贡题名、历朝生员黌案全录、历朝修学碑记。全志“仿县志体例,兼寓褒贬,以为劝惩”。
《萧山县儒学志》资料翔实,内容全面,大至与儒学相关人物、习俗等,小至祭品、礼器均有记述、描绘,甚至有图相配。是研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说和思想学说在萧山肇始至发展沿革,和其对萧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及对萧山人民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重要文献。
作为县级编有儒学志,浙东运河沿岸地区萧山是唯一的,全国也罕见。鉴于此丛书价值,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已于21世纪初,整理影印。
儒学“三进三送”全国样板
今年5月29日,在萧山区儒学学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浙江省儒学学会学长吴光称:萧山儒学模式多次在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儒学社团发展探索了经验,做出了示范,提供了样板。区儒学学会负责人汤金友说,经过十年的探索,萧山形成了自己的儒学模式——重点推进儒学的“三进三送”工作,大力加强儒学讲师团、儒学文化研究室、萧山孔子学堂三大模块建设,已把萧山儒学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守正出新,萧山区儒学学会将儒学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和送课程、送书籍、送活动——“三进三送”作为儒学文化传承、普及推进的重要抓手,从2017年开始,积极联系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农办)、区工商联和相关镇街探索推进儒学“三进三送”,制定并实施了《萧山区儒学文化“三进三送”三年行动计划(草案)》《萧山区儒学文化“三进”示范基地建设评估标准(草案)》,系统化、特色化、常态化推进儒学“三进三送”工作,致力于打造成萧山文化特色品牌。
学会在益农二小、进化镇中、毓秀学校等单位先行推进儒学特色教育活动,特邀北干小学、东藩小学试点开展寒假读国学儒学传统经典活动并分别召开2018(春季)经典诗文大赛和北干小学国学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2019年联合区教育局、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萧山区儒学文化进校园深化工作现场会,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萧山区儒学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开设校本课程、创新校园活动相结合,打造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推动形成了益农二小、进化镇中、毓秀学校、北干小学、东藩小学、红垦学校、回澜初中、金山初中、北干初中、萧山二职、瓜沥长沙小学、闻堰初中、义桥实验学校、渔浦小学、爱婴博士幼儿园、永兴幼儿园、新世纪幼儿教育集团等学校特色教育教学经验,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各具特色的儒学文化铺垫萧山青少年成长之路。
此外,学会还接待了台湾有关学校来萧山考察交流,并联系义桥实验学校与台湾有关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为两岸文化交流打开新通道、新平台。
学会隆重举办杭州市萧山区儒学文化进乡村启动仪式,为乡村社区推动儒学国学文化搭建了平台。学会以典作范,深入推进进化镇华锋村的儒学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召开学会2018年年会和深化“儒学文化进乡村”工作座谈会,助推建立了“孝亲福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免费为该村80岁以上老人送午餐。2019年该村被评为省“善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村”。在此基础上,学会还推进了河上镇众联村、凤凰坞村、进化镇裘家坞村、义桥镇昇光村、益农镇群围村等特色儒学文化村,持续探索村级基层治理模式与儒学文化相融合的新经验,助力打造萧山乡村振兴样板。
学会以萧山大型民营企业为重点,抓典型、强引领、促实践,在荣盛集团举办萧山区儒学文化进企业启动仪式;在传化集团召开萧山区儒学文化进企业暨儒学讲师团开讲仪式;学会负责人汤金友等受邀出席萧山区工商联(总商会)十一届九次主席办公(扩大)会议,副会长兼秘书长孔鸿德做主题讲座;在萧山区老干部局举办中小企业文化培育主题座谈会,实现儒学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与职工队伍建设相结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之魂,转化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坚守阵地,着力建设儒学“三大模块”。学会于2019年隆重举办萧山区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大会暨孔子学堂授牌仪式,这是浙江省首家县区级孔子学堂。学会经考察审议,确定萧山孔子学堂场馆选址杭州大无书院,并召开萧山区孔子学堂揭牌仪式暨孔子学堂工作交流会。萧山孔子学堂协助区社科联开展了萧山区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举办了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父亲节孝亲感恩主题活动、儿童经典诵读推广研讨会以及孔子学堂讲师团、志愿者招募工作筹备会,为萧山孔子学堂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途径。
为积极适应新时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内涵,学会于2017年联合区社科联共同组建萧山区儒学学会讲师团。各讲师尽心尽责地开展主题宣讲,累计受众已达数万人。学会还通过撰写社会科学论文、开展儒学文化作品征集、创办《萧山儒学》刊物、组织培训交流活动、成立儒学文化研究室、开辟萧山日报《儒学天地》专栏等形式,着力打造萧山儒学文化研究新模式。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