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的“银行”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2-04-10 15:39:07
标签:宋朝银行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的“银行”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初七日庚寅

          耶稣2022年4月7日

 

 

 

如果你到南京玄武桥游玩,会看到一幅复刻的南京古地图《南唐江宁府图》,图中标注出南唐时期江宁府城(即今南京)的各个街名,其中有一处地方,标注的文字是“银行”。不少人都以为复刻地图时弄错了,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一词似乎是晚清时才出现的,南唐时怎么可能有“银行”?

 

但实际上,玄武桥的《南唐江宁府图》并没有弄错,复刻自明朝人陈沂编纂的《金陵古今图考》。在《金陵古今图考》收录的明刻《南唐江宁府图》上,我们也是可以找到“银行”的文字标注。

 

那是不是明代的雕版工匠刻错了呢?也不是。查南宋《景定建康志》,里面便提到建康府(今南京)的“银行”:“又有小市、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十所,皆边淮列肆贩卖焉。内纱市在城西北耆寺前,又有苑市在广莫门内路东,盐市在朱雀门西,今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笪桥、清化市,皆市也。”

 

元朝时,建康府改名集庆路,元人修纂的《集庆续志》也提到“银行”:“银行,今金陵坊银行街,货物所集;花行,今层楼街,又呼花行街,有造花者。诸市但名存,不市其物。”

 

由此可知南京历史上的确是有“银行”的。但这里的“银行”显然不同于今天的银行,而是指金银行,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的行业。

 

宋代的福州也有“银行”,因为《淳熙三山志》记载了蔡襄任福州知州时发布的十六条法令,其中第五、第六条是这么说的:“市行见行铜钱,如有夹杂砂蜡新钱,许人告”;“银行辄造次银出卖,许人告捉”。意思是,市民若发现市场流通的铜钱中有私铸的劣钱,请举报;如果发现银行铸造劣质的“次银”出售,也请报官。此次的“银行”,同样是指金银行。当然,在宋人的语言习惯中,“银行”一词很少见,通常都是叫“金银铺”。

 

 

 

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宋代“银行”与现代银行性质迥异而认为两者之间毫无联系呢?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绝对。我们知道,宋代“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其中生金银的实质就是货币。这些“银行”还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因为按宋人交易习惯,金银一般并不直接用于支付,而是要先到金银铺兑换成铜钱。

 

让我举个例子吧。《夷坚志》有一则故事说:北宋政和年间,建康人秦楚材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意外得到了一锭白银,打算跟朋友到酒店花掉,于是先至金银铺,准备兑换成铜钱,但由于这锭白银有些异常,金银铺都不愿意兑换,酒也喝不成了。这个故事说明,在宋代,酒店通常都不会直接以白银结算。这就需要金银铺提供兑换服务。

 

金银尽管不方便直接支付,但因为是贵金属,有保值与储存功能,因此许多人有钱的人家,也会到金银铺将铜钱兑换成金银,用于储藏。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崇宁—大观年间,宋政府铸造大钱,一枚大钱重相当于三枚小平钱,面值则为十文,这便是“当十钱”。政府铸造“当十钱”可以节省铜材,得到更多的“铸币税”。而且,由于“当十钱”制作非常精致,流通后颇受欢迎,“人爱重之”。但是,这种面值远大于铜的实际价值的大钱,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必然会引来疯狂的盗铸。果然,“当十钱”行用不久,便“多有盗铸,如东南盗铸,其私钱既锲薄,且制作粗恶,遂以猥多成弊”。为打击私铸,宋政府在讨论一个方案:将流通的“当十钱”改为“折三钱”,即一枚大钱只当三文小平钱使用,使面值与铜值大致相当,这样私铸者便无利可图,失去盗铸的兴趣。

 

但是,将“当十钱”改为“折三钱”,即意味着大钱发生严重贬值,手里持有大钱的人就吃大亏了。所以,在朝廷讨论这一方案时,知道内幕的大官“争辇钱而市黄金,在都金银铺未之知”,大官都跑到“银行”兑换黄金。这个故事显示,宋朝金银铺是具有银行的货币兑换功能的。

 

有些金银铺还涉足证券交易,宋朝的证券叫做“交引”、“钞引”,所以这些兼营证券交易的金银铺又叫“金银交引铺”。

 

在北宋东京开封,“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什么交易能够“动即千万”,就是证券交易。在南宋行在杭州,“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御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家余。门列金银及见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入纳算请钞引”。杭州城内,单“五间楼北至官巷南御街”这一条“金融街”,就集中了一百多家交引铺。这些交引铺的门面,都摆出大堆“金银及见钱”,以示自己的资金流充足。

 

宋朝金银铺既然能够经营货币兑换与证券交易,显示它已经具有金融机构的属性,而不仅仅是金银作坊。所以,我们若说宋朝“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雏形,也没有大错。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