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平作者简介:陈绪平,男,字子茂,号尔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阳新人。长期从业于互联网科技界,曾任阿里巴巴资深架构师,现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
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5)
作者:尔雅台
来源:“尔雅台切问”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初九日壬辰
耶稣2022年4月9日
五,著常变
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褒贬者万世赏罚也。达而赏罚行,圣人处常也。穷而褒贬作,圣人处变也。春秋乐道尧舜,盖尧舜处其常,而孔子处其变。试观春秋初年何往而非变,惠公隐桓之传国,父子之变也;祭伯非命而私交,君臣之变也;仲子妾母而上僭,夫妇之变也;君臣父子夫妇人之三纲尽变于一年之间,春秋虽欲不作可乎哉?春秋因其变,书之将以复其常也。复尧舜之常,以行尧舜之赏罚,斯与三圣异世而同符矣。(李明复《春秋集义》序)
故孔子作春秋也,立天下之经存乎礼,处天下之变存乎权,拨天下之乱存乎正,严天下之守存乎法,防危杜患存乎几,阐幽明微存乎理,是故其辞约,其防远,其深有不言之意,其微有不形之道,由辞以穷意,因意以观道,天下之变故尽矣。(宋·谢湜)
(一)经与史
春秋据鲁史而作。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故引史记(史书),理往事,正是非,见王公(鲁之十二公,皆衰世),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俞序》)。故春秋大义散在《论语》。《论语》无一章显说春秋,而圣人作春秋之旨全在其中。至显说者莫如孟、荀。孟、荀之后,则董生、司马迁能言其大。三传自以《公羊》为主,《谷梁》次之,《左氏》述事,同于《国语》而已。自杜预独尊《左氏》而春秋之义益晦。至谈、赵始非杜氏,兼用三传,得伊川、胡文定而后复明(马一浮)。近世则庄存与、刘逢禄、熊十力得其宏纲。此其源流,当俟别讲。
司马迁善说春秋。《太史公自序》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如其所自承,其学乃闻于董子也。又曰:“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十二诸侯年表序》)是其深明春秋之书法也。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不然。”“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盖史迁之法,史法也,而非春秋书法明矣。
司马迁乃是以春秋为本,史法为用,从而开创出“正史”统绪。春秋明是非,故长于治人。历史之作,正所以明人事之真是非,而折中于正。故史家秉笔必据正立论,《易·家人》正位于内,《大学》言正心,《春秋》主拨乱反正,均从正字出发。《春秋》书元年,所以慎始。《大戴礼·保傅》引《易》云:“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正其本实为史之首务。贾子《胎教篇》申言“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慎始盖所以正之,以正统而论,正之为义尤重于统,自古以来已视为天经地义。故史家任务,要必折中于正,于事与文之外,大有事在。史迁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要即在通贯道器,正之于史也。历史之秤是谓之正,正统之正,其时义诚大矣哉!故历史上之裁判,既为史家应有之责任。自《史记》之后,吾人《二十四史》莫不贯穿史迁之史学精神。(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正史冠首乃《史记》,《史记》之魂在春秋经。是孔子作春秋,非作史也,乃为万世作经也。其据鲁史,亦只是借当时之事做一由头,借事明义,其事之合与不合、备与不备,无关意旨。故所谓“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必明于借事明义之旨,方能解之。盖所谓见之行事,谓托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以明褒贬之义也。孔子知道之不行而作《春秋》,斟酌损益,立一王之法,以待后世。然不能实指其用法之处,则其意不可见。即专著一书,说明立法之意如何,变法之意如何,仍是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使人易晓。犹今之《大清律》,必引旧案以为比例,然后办案乃有把握,故不得不借当时之事以明褒贬之义,即褒贬之义以为后来之法。如鲁隐非真能让国也,而春秋借鲁隐之事,以明让国之义;祭仲非真能知权也,而春秋借祭仲之事,以明知权之义;齐襄非真能复仇也,而春秋借齐襄之事,以明复仇之义;宋襄非真能仁义行师也,而春秋借宋襄之事,以明仁义行师之义。所谓见之行事,深切著明,孔子之意,盖是如此。故其所托之义,与其本事不必尽合,孔子特欲借之以明其作春秋之义,使后之读春秋者,晓然知其大义所存,较之徒托空言而未能征实者,不益深切而著明乎?(皮锡瑞《经学通论》)
《春秋》经文一万六千馀字,而鲁史著录必十倍于之,盖孔子笔削,惟取其事足以明义者,置入推演沙盘。故沙盘之事,系于史而浮于史,而为后世作法之经案也。虽然,因其系于史,故先从史看,亦有益于明春秋也。于是有春秋之史,左氏是也。昔者夫子因鲁史而修春秋,其始,春秋、鲁史并传于世,学者观乎鲁史,可以得圣人作经之意。其后鲁史散佚不传,左氏采摭一时之事,以为之传,将使后人因传而求经也。(宋·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然自《史记》出,《汉书》作,正史之法通行于世,以史说经渐成潮流。东汉郑玄宗主《左传》,晋世杜预的《左传》注则更上一层楼,唐孔颖达取杜注作《五经正义》而奠定主导地位,以史法晦没春秋矣。唐代谈、赵始非杜氏,至宋元兼用三传,而主宗董、何,经之为经,遂得以复明。春秋之书法,非史法也。故曰:“夫子之《春秋》,不可以史法观。后世作史者,只当用史法,不可模拟圣人也。胸中权度不如圣人,则予夺不得其正矣。故作史惟当直书为得体。夫子《春秋》,只是借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以示大经大法于天下,故不可以史法观之。”(元·黄泽《春秋师说》)
(二)事,或经案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经孔子笔削,有经案(经文)一千八百馀条。这些经案系于史而浮于史。所谓系于史,经案源于鲁史,无非事也。公羊疏云春秋记人君动作之事,而汉史亦云右史记事,事为春秋。是以孟子论春秋,特开一例曰其事则齐桓晋文,谓就事而计其寡,多较其大小轻重而是非可验。所谓浮于史,史事经孔子笔削而成为经案,则其事浮出具体史实,悬置在孔子的新周礼(春秋制)沙盘中,寄托褒贬,以为后世法。故经案具有两重性:以史明事,而以新周礼断褒贬。此即清毛奇龄“据礼以定笔削”之意。
因此,经案一千八百馀条,皆可以礼事分也。毛奇龄据旧史官记事法式,分为二十二门:
改元:十二公元年
即位:十二公即位
生子:桓六年子同生
立君:隐四年卫人立晋
朝聘:朝、来朝、聘、来聘、归脤、锡命
盟会:会、盟、来盟、涖盟、不盟、逃盟、遇、胥命、平、成
侵伐:侵、伐、克、入、围、袭、取、戍、救、帅师、乞师、取师、弃师、战、次、追
迁灭:迁、灭、殱、堕、亡
昏靓:纳币、逆女、逆妇、求妇、归、送、致女、来媵、妇至、靓
享唁:享、唁
丧葬:崩、薨、卒、塟、会塟、归丧、奔丧、赗、赙、含、禭、求金、锡命
祭祀:烝、赏、禘、郊、社、望、雩、作主、有事、大事、朝庙、告朔、视塑、绎从祀、献、万
蒐狩:蒐、狩、观、焚、观社、大阅
兴作:立宫、筑台、作门观、丹楹、刻桷、屋壤、毁台、新廐、筑城、城郛、浚渠、筑囿
甲兵:治甲兵、作立甲、作三军、舍中军
田赋:税畝、用田赋、求车、假田、取田、归田
丰凶:有年、饥、告糴、无麦苗、无麦禾
灾祥:日食、螟、螽蝝、雨雪、雷电、震、雹、星陨、大水、无水、灾、火、蛓、蜚、多麋、眚、不雨、沙鹿崩、山崩、旱、地震、星孛、六鹢退飞、陨霜杀菽、陨霜不杀草、鹳鹆来巢、获麟
出国:如、孙、出奔、出大去
入国:至、入、纳、归、来归、复归、来、来奔、逃归
盗弑:盗杀、盗弑、杀
刑戮:杀、刺、戕、放、执、归、用、释、畀、肆眚
细检《春秋》记事,似乎没有一条可以出这二十二门的范围。毛氏曰:“今试观《春秋》二十二门,有一非典礼所固有者乎?毋论改元、即位、朝聘、盟会以至征伐、丧祭、蒐狩、兴作、丰凶、灾祥,无非吉、凶、军、宾、嘉五礼成数,即公行告至,讨贼征乱及司寇刑辟刺放敖宥,有何一非周礼中事?而《春秋》一千八百余条,栉比皆是,是非礼乎?故读《春秋》者,但据礼以定笔削,而夫子所为褒所为贬,概可见也。”(《毛氏春秋传》总论)
以礼说《春秋》,不自毛氏始。宋人张大亨撰《春秋五礼例宗》,就是“取《春秋》事迹,分吉凶军宾嘉五礼,依类别记,各为总论”。元代学者吴澄撰《春秋篡言》,将《春秋》事迹分为七大类,除天道、人纪二类外,其余五类也是按吉凶军宾嘉五礼划分,可见把《春秋》与周礼联系起来,旧时学者多有此见(赵伯雄《春秋学史》)。但其主要问题还是以史说经,只盯着史实上的周礼,而忽视孔子作春秋新制。
事实上,《左传》杜注唯据周礼。《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观鲁春秋而叹“周礼尽在鲁矣”,故谓孔子正是本于此,“合典法者即在褒例,违礼度者即在贬例”(孔颖达疏)。唐啖助则力辟之,“若然,则周德虽衰,礼经未泯,化人足矣,何必复作春秋乎?”他赞同三代相救,“是知春秋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礼必然矣。”孔子参用二帝三王之法,融会三代,而成春秋新制。此公羊家法也。但若说以夏为本则欠思量,春秋新制主干显然还是周礼,孔子“从周”。春秋新制是“新周礼”,毛奇龄所谓“据礼以定笔削”,所据之礼只能是“新周礼”。被孔子置于沙盘的这一千八百馀条经案,虽源于史实,但并不是仅以狭义的周礼来褒贬,而是悬置在三代最佳的礼制实践沙盘中,在一个更高的王道理想中来褒贬。所以,孔子作春秋,更严谨的说,应该是根据“新周礼”以定笔削,根据“新周礼”以行万世赏罚。
(三)辞与例
(待续)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曹峰】中国传统社会的崇德尊法理念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