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9)

栏目:经学新览
发布时间:2022-04-26 18:25:05
标签:春秋经通义
陈绪平

作者简介:陈绪平,男,字子茂,号尔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阳新人。长期从业于互联网科技界,曾任阿里巴巴资深架构师,现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春秋经通义&隐公元年(9

作者:尔雅台

来源:“尔雅台切问”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廿五日戊申

          耶稣2022年4月25日

 

(二)治之道,大易曰生生

 

三代之治,其要如何?董子曰: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而归之于仁(《王道通三》)。治道出治法,治法型治人(志),而天下归仁焉。治道、治法、治人,王道之锁钥也。

 

兹说治道。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治其道也。天地即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天地是以体位言,宇宙是以时空言。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之道在生生也。元始即以生化言,故易曰大哉乾元。春秋贵乎元而正始,而生生,生生之谓易也。易本隐以显,春秋则推见至隐,其揆一也。圣王法天而治,遵循万物生生之演化逻辑,乃一演化之宇宙观。

 

董仲舒极为重视天道宇宙观,其《春秋繁露》全书七十九篇,大致四分之一的篇章皆是以阴阳五行来探讨宇宙演化。宋儒长于义理,周子《太极图说》极大地深化了董子之学,并启迪程朱理气论之开拓。天道宇宙观由是“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1)天地

 

《礼运》曰“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于是便有了我们这个宇宙的千姿百态,万象纷呈,物种非常丰富。显然,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典型的套娃结构。最大的那个宇宙当然是太一,太一无对,只有一没有二。其次,就是天地,我们人居其中,亦即地球的这个生物圈层。再次,就是万物,天地定位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太一到天地,到万物,这个套娃具有同构性,或曰时空结构相同,一个模子。故宋儒讲“物物一太极”,“月印万川”,“理一分殊”。天地是个大宇宙,万物则是小宇宙,皆是一个阴阳五行的时空结构。当然,我们这里使用结构这个词,有一种动态的意蕴,而非那种基于牛顿绝对时空观的与时间无关的静态空间。我们的古人喜欢观象,在他们看来,时间也好,空间也罢,皆不过变化之象,故时空二名,实无从安立,以其同为变化也。所以,从物变意义上讲,所谓结构乃是一个时间与空间一体的动态之物。宇宙是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生生不已。

 

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气也;一阴一阳,理也;故道合理、气言。气之著于物,物变所由生,故谓化而裁之。物变者,行也,五种行为模式或运动模式也。物是器之形,变乃器之行,故器合物、变言。故曰:理以主宰言,气以流行言;物以凝聚言,变以合散言。我们的天地宇宙是一个多维架叠的物变模型。参见下图:

 

 

 

从无极到五行,是层层升维,从体起用也。无极是零维,寂然不动也;太极是一维,氤氲感应也;阴阳是二维,阳变阴合也;五行是三维,五气顺布也;万物是四维,万象森然也。从五行复归无极,则是层层降维,摄用归体也。在升维降维之间,体用相望,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也。无极为体,只是寂然,其用则为太极。太极则是动(静),氤氲化育,故有了形上形下,有了道器。此体用一源也。太极兼理气,阳变阴合,形上之道也;五行兼气质,俯仰物变,形下之器也。然形上形下乃一体之背向,不可析而为二。通书云: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几乃两仪之气落位天地之间,而化为五行之气。是气之著于物者,贯通形上形下也。此显微无间也。程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论密矣。(尔雅台《太极图说义解》)

 

变易之道,阴阳是纲,五行是领。董子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相生》)。阴阳与五行水乳交融而大易生生。好比质能方程:E=MC²,这阴阳二气便是能量,五行便是运动着的物质质量。当然,阴阳五行不完全是物理学的,它是一个更通用场景的物变模式。朱子曰:阳变而阴,而生水与金;阴合而阳,而生火与木;土则生于变合之中,而阴阳具。这是朱子对气著于物的通用场景的模式描述。天地变易,终归落脚于阴阳五行。

 

天地是一个大生态。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万物之数不可以毕举也,其变化亦不可以终穷也。故约之以阴阳,冒天下之道而无不遍焉;定之以五行,统天下之物而无不摄焉。五行之名最早出于《尚书·洪范》,洪范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辨其体性也,体即形体,性则是指功能、发用。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生态的系统模型。水润下,滋润着大地,才能养育万物,故润下是打基础扎根基;火炎上,高昂外向,尽情烧烧,尽情爆发,故炎上是向上发用,建功立业也。水之阳则是木,水润下扎下的根基,支撑着木的生长、升发;火之阴则是金,火乃木之生发,过则易衰,故金有禁制功能,约束木和型塑木的生长、发用。而这一切,这个大生态的万物化育,显然需要一个好的土壤,以润泽四方。

 

当然,洪范言五行,水、火、木、金、土,是按一个大生态大系统的体位来讲的,朱子谓之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是也。董仲舒后来的讲法是木、火、土、金、水,是从气化从相变的角度讲的,朱子谓之以气而语其行之序是也。在董仲舒,五行运动模式的核心要诀是“比相生而间相胜”。五行中所有的“行”都指向系统内其他的“行”,它们之间的相生或相克构成了一个网状制衡的动态结构,是一个自足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所有“行”之间的消长、运动都必然对其他的“行”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会反作用到本身,构成运动的循环。这就是大生态系统的物变法则。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中医中看到这个模型的精致与精彩,此不赘述。

 

朱子曰: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而仁义礼智,便是元亨利贞。故五行即大易生生之义。为什么乾道变化中没有与“信土”的匹配?盖土是大背景大舞台,元亨利贞必须依托于土这个大背景大舞台。土作为这个生态结构的大背景大舞台,实际上担负了与外界的交流。土德博厚,它隔离内外,不断从外面吸取养分,支撑内部物种的演化。所以,这个生态,这个宇宙结构,其实是半开放的。

 

那么,生态为什么存在,其愿景目标是什么?这其实就是那个著名的终极之问,那个引无数神学家哲学家智者们绞尽脑汁的终极关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始终立足于生态的视角。我们前面的讨论,基于五行说的生态模型,其实是非题简洁的。今人偏好和擅长严谨的逻辑分析,那如何用最简单的逻辑概念来说明这个生态系统呢?毫无疑问,主要有三个点:

 

1,多物种。生态首先是一个多物种的演化结构。

2,半开放。生态内部是一个基于五行生克的自足的闭环,但同时又有开口与外部交流。

3,和谐。生态不需要其它目标,生态和谐就是最大的理想和目标。

 

五行说是从整全的视角来把握生态,来理解物变的。其最核心的问题,乃是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个平衡是物种生长,万物化育的根本机制。譬如你跑步,先得跑稳,可别摔个跟头,要保持平衡才能进步。再比如飞机,且不说发动机在空中熄火的极端情形,就是拿着鞭炮炸胡截机,也会影响飞机平稳飞行。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生态因平衡而和谐,平衡即和谐。

 

儒家有着长期的文教传统,所以它对生态目标的解答显然特具一格。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故儒家不去追寻上帝之手,而更在意立足当下。生态不需要其它目标,生态本身的和谐就是其最大的理想和目标。故曰: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孔子闲居曰: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行,庶物露生,无非教也。圣人之教,即是天地之教。

 

2)灾异

 

(待续)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