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元宇宙遇上中国元典哲学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4-28 20:26:33
标签:中国元典哲学、元宇宙

元宇宙遇上中国元典哲学

作者:冯哲(四海孔子书院院长)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廿六日己酉

          耶稣2022年4月26日

 

遇见元宇宙

 

元宇宙在当下是个全球热得发烫的话题,在国际互联网技术、资本、娱乐、媒体等领域元宇宙最是激动人心。中国各省市在布局未来科技创新驱动经经发展时也纷纷瞄准元宇宙。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其虚实相映,万物互联,数字分身,人它互动,双向对流,自由转码,情景合一等特点,将人的自由意志获得极大实现与极大满足。

 

心物一元

 

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一个独属特质就是心物一元,就是心跟物不是二是一。所以宋代陆九渊有句最著名的话“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怎么能够用“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来表达中国人对宇宙、对天下的看法。阳明先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一天它带着弟子走到旷野当中,看到花开了,阳明先生说“此花为我开”。弟子们觉得很惊讶,说:“怎么会为你开?你来不来这个花都要开”。对此,阳明先生却说不是这样。世间的万物在中国人看来都是一种彼此关系的存在,如果说他开了,被我看到了,当下对我有感,这朵花就具有了所谓的存在的意义。如果你没有看到就无感,物的存在跟人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说中国人看世界,就是用这种眼光,把人置于与天地看万物的互动关系当中去看。我们说天地“以人为贵”,人是天地之心,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人之为人是很尊贵的。

 

如果按照这种定义和标准来看,这个世界目前当然是很堕落的。人被物欲所役,而非役物。也就是说很多人实际上是被物所控。比如我们被手机掌控,不是人可以去驾驭手机。这是中国人看天下、看万物的一种方式。单从文化上的解读,元宇宙和中国文化有着特别的相应的关系。《易经》里面讲元亨利贞,对元的解释是什么?元就是善之长也,善开始生长的地方。元自然就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原生动力。《易经》里面揭示天地万物的这种实相,用一句话就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各正性命实际上就是万物各自回归到天之所命,这个命就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天之所命,这在《中庸》里面的开篇就做了这样的解释,天命之谓性。当然对于今天我们如何把这样的一种独属于中国式的思维,把它运用在比如说靠技术来实现。这其实是很精彩的,因为中国人常常认为心物一元,心外无物。心是一个心与万物互联的心,没办法分开的。

 

我们常常讲心能感通万物,若真能感动万物,人就会成为人臣之极就是圣人。圣人忧天下之忧、不出户知天下,因为天下老百姓的疾苦他都有切身的体会,这就说明他的心是跟天地万物是没有办法分开的。

 

今天我们遇到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偏重个人,盛行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自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很难体察别人。但是在元宇宙里会有很大的不同,元宇宙里虚实相映,人与物之间有一个特点,我称之为一多不分,一多互联,全息共在。比如中国人常讲的眼耳鼻舌身意之间互感互应。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中国文化语境中一可以等于无穷,等同于整体,这就大大的突破了现代数学的基本原理。元宇宙里部分可以等同于整体。1可以变成无穷大,这个就不是我们目前所学的数学思维。甚至0能不能做除数?我认为在元宇宙里是可以的,数学原理这是不可以的。怎么可能为负数?确实有!经济学里面有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意思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但是在元宇宙里如果每个人都是奉献与共生共亨,则很多事情成本可以为0。

 

我们讲自由联盟,那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在儒家里面强调,人之所以真正为人,必须能充分的实现自己,要有意志自由,所以人要有无穷的创造性,才能够称之为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尽性,没有全力以赴竭尽所能,没有回到自己的天之所命。天子所命就是性,就是合乎天道的生生,生生就是创造与动力。那么元宇宙的先进最能揭示中国文化的元典精神,它的原发性、原创性具有原创之思的特质。因为它让每一个人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能链接全球的整体,人与万物一多不分。个人的起心动念,跟天下可以同频共振、共情共在,所以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质能表达这个世界,本该如此精彩万分。

 

今天我们人的后天习性,比如被我们的欲望,私心遮蔽了,人心就不神了。是把本来我们所谓的人神共在,也就是有自己充分的意志自由,都能够实现你自己。这个在儒家里称之为人之为人的本性特质,这个定位是非常高的,人为天地之心,天地之性最贵者等等。

 

从文化的角度,或者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角度,它真正的基本属性就是心物一元。那么我们今天讲很多词需要值得商榷,比如说多元这个词,要从这个角度讲,不存在多元,其实都是一元。一元而多样或一元而多端。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一分殊”,回到元回到本的时候确实都是一,中国文化里面特别本质的特点称之为“心物一元”。“一元论”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最精彩的地方。那么所有的中国的原创性的经典都符合这种一元论。无论是《易经》、《道德经》还是《黄帝内经》等都是源于这个。可惜的是我们今天对这个东西好像似乎成了绝学了。因为中国人看天下,总是跟自己分不开,一个是跟关系分不开,另一个跟内在的感受分不开。所以我们判断这个东西有没有价值,完全是跟你内心的感受有关系。举例,如果眼前这个杯子是你祖父或父亲用过的杯子,和摆在橱窗里的那个叫杯子的商品是不一样的。你父亲用过的杯子,你对它有感情在里面,这个杯子就变得很有价值了,它完全可以去感受到。

 

元宇宙无门,以感入门

 

元宇宙有没有门?我认为有门。但他以什么来入元宇宙大门?可以以“感”入门,以感有所感。这个当然也是儒家的一个特点,陈明道先生说“天地之间的学问无非是感与应而已。”有没有感决定了你可不可以有应,有很多人是无感的,当然就不会有应。比如子女对父母的爱,如果是一个无感的,那就不会有应,就不知道父母为他劳心劳肺。有感就不同,就能体会到父母的付出,父母的不易,这个就叫感就有应。

 

所以元宇宙大门可以总结一下,以“感”入门,这个就是中国文化或者中国人看待天地的方式。早年听到一个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听到河南灾荒,很多人没饭吃,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他自己就落泪了。其实他不在现场,离河南也很远,他也没有看到,但让他听到就引发他的恻隐之心。这就是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出来了,这个就很厉害了。中国人看世界,就是天下跟我是一家、都有心性情,是一体的,所以才能够对他人有同情、有共感。如果没有这个,那为什么要视一人为天下,视天下如一人,因而修身齐家爱治国平天下。

 

万物与我为一体

 

中国人说天下跟他自己是一体的,因而我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欧美的人就觉得这不符合他们的哲学,一外国智库学者对我说,他认同的说法是利益共同体,不会是命运共同体。所以说那是他们不太懂得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如何看天下跟他们的看天下不一样,这个在哲学上也是有很大的分歧。因为有感,我们中国人就会变得很重情谊,我们看一个人骂得最凶的就是这个人无情无义又自私。

 

因为他有感才有情,对中国的诗经有一说法特别好,这个词叫“兴发”。比如看到河对岸一对鸳鸯在那里自由自在的游,一个君子看到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看到河里的雎鸠就想到窈窕淑女,是君子好色吗?不是,实际上它是透过观物,生起了一种美好的情,这叫“兴发”。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教育。这种实际上也可以是元宇宙思想。如果不能够有感,不能够让自己的心变得很空灵、很通透,就像儒家讲四端之心生不起来的时候,对万物都是无感。无感必然是一个个人主义,用个人主义检阅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像今天这个世界一样,全球年轻人都盛行个人主义。就像麦当劳那句口号“我就喜欢!”这实际上就产生了集体无意识的价值观,让所有的孩子变得很自我,没有办法去感通周遭。所以说中国人的教育为什么从孝悌开始,就让你对身边的人有感,对父母有感、对师长有感,对兄弟有感,这样慢慢可以推己及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就产生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教化。

 

单子个体与一多不分

 

在元宇宙世界里面,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单子个体,它更是一个情同万物、感通万物,一多不分的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才是符合中国人文世界的元宇宙。这就突破了目前如果单以科技角度或经济资本角度看元宇宙,或者以纯粹理性看元宇宙,就会发现元宇宙最终他就不是一个中国人追求的元宇宙。基于我们说这种文化的情怀,从情的原发处,看元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从科学主义看元宇宙,从经济与娱乐看元宇宙,他一定会有理性冲动、经济冲动。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背后带给人的一个更大的欲望。元宇宙在我看来,元宇宙应该说是人类的一个理想国,他不应该说是一个欲望的元宇宙。它是一个人心至神的元宇宙,不是基于这种被私欲遮蔽的元宇宙。就因为我们知道这种技术冲动、理性冲动、经济冲动,它营造的元宇宙相对的是人的欲望和目标。如果是这个底层逻辑则没有办法解放人类,不能够让人类真正走向一个自由王国,每个人实现自己。元宇宙实际上我认为那真的是人类的一个理想国,这个在我看来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尽性知命,都可以实现自我,有充分的意志自由,万千众生都是可以做到全息互联,这叫全球同此凉热。

 

每个人都可尽己尽心,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天赋发挥出来。儒家讲诱发每个人的善性,让善性极大的彰显,让人与人的交往都变得极度的坦诚。每个人的社交都是极度坦诚,当然这个就是元宇宙里做的事情。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系纯良、纯善。形成世间最美的这种关系,其实元宇宙就是美善合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去看,中国文化的优势非常之大,他会引领元宇宙成为一个未来美好世界。元宇宙无论是底层逻辑还是顶层架构,它都应该参考借鉴中国文化的这种核心元典精神。

 

回归元典,人文视角

 

这个我们说更多的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形而上的角度来去诠释。但最终所有的技术都是围绕人的精神性提升来设计。如果没有把人的精神性做提升,这个技术会趋向恶。或者这个知识它也变成了恶知识,应该朝向一个向人心向善的技术与知识,这应该是元宇宙的本来面目。那么元宇宙真的是需要一个我们儒家讲的允执厥中,精唯一,回到原点,回到原创之思。研究元宇宙是不是也需要几根文化的支柱,比如《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也包括像《华严经》《南华经》这些都可以作为元宇宙的几个文化思维支柱。这样来看,中国人就有这个自信。我们就开启一个独属与我们中国人的元宇宙时代。元宇宙有无限的生长点,或者讲有无限的可能性的,它的接口是无限的。元宇宙是无门的,没有门就是处处是门。

 

若有门,一扇门被打开的同时,意谓着别的门就关闭了。元宇宙的经济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无门经济学”。元宇宙的世界是一个不拘于一尊,不囿于一法,才能实现万法兼容,是众神的狂欢。就每个人彼此之间虚实之间是欢喜同游的一个世界,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元宇宙的世界。因为它极大的尊重了每一个人的尊严与独立,把上天赋予人的种种善性充分诱发出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美的化身,天上人间美美与共,这个就变成元宇宙的世界。

 

我们怎么来看这次新技术革命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在这一轮,我觉得这个制高点中国人必须占住了,不止于奋发追跑并跑,还要有领跑的信心与勇气,对元宇宙要有人文的顶层设计,它不止于一项综合技术,也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一种善知识的理念,是一种融合各种科技的德性之知。从知识走向善知识,从经济走向善经济,从知识经济走向善知识经济。从因特网走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人与万物互联共在的因陀罗网。

 

简而言之,时下热闹的元宇宙,我认为需要一个中国文化哲学的视角,或者说元宇宙不止于科技视角,还要有人文视角。最终还是回到以人为本,感通万物,世出世间,其人文精神性为物不二,心物一元。

 

元,善之长也

 

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对元的解释是善之长也,也就是善开始生长的地方。元是宇宙生机的原发动力,未来理想的元宇宙必须是一个美善的宇宙。宇宙乾道变化,万物各正性命。人为天地之心,是天地之性最贵者,当不负天之所命,主动接受这个天命,在尽己尽性的同时,参赞万物正其性命。陆九渊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阳明先生说此花为我开。都是基于人文视角观待万物,将自己与万物互联,彼此是一种关系的存在,犹如诗经揭示的对万物赋情的兴发感通。中国哲学的一个独属特质是心物一元。心外无物,弥六合之内。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元宇宙特质是一多不分,情景一体,互融互摄,部分可等同于整体。深刻了解了人与自然万物彼此的休戚与共,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天下如一家,一人如天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自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人将进化为神,也可以将自已玩成自已的动物乐园。娱乐不再是他者供给,而是自生自创。每人有无数化身,自已与他者互即互入,形像,声音,色彩,味道,大小,多少,长短,美丑,虚实,内外,高下,有无之间可自由转码。单子个体与一多不分同在。每个人都追求意志自由,精神性生活。

 

元宇宙世界里万类霜天竞自由,人人追求精神提升。共亨奉献成了每个人的乐趣甚至志趣。这就突破了工业与互联网信息时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限制。同时也突破了传统数学中零不可做除数的底限,知识经济将变成善知识经济,知识之知变成德性之知,教育不再工业化流水线,而是时时,处处,人人,个性化,差异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圣教成德为核心,学习以好学学乐为中心,巨大的算力与自由联盟,让生产,流通,消费均不再剩余与不足,而是自适共享与自足。

 

元宇宙世界,人心至神,自然节制,天道大化流行,损有余而补不足,剩余价值与垄断资本将不复存在。元宇宙世界里,因特网将进化为因陀罗网,人人返本,自昭明德。人人日新,喜悦上进。家家和乐,敦亲睦邻,社会和谐,共享富有。缤纷多姿,精彩纷呈,美善合一。

 

未来,从元宇宙回家

 

伴着互联网新技术长大的孩子,自然会集体无意识的走向元宇宙世界,那里有他们最向往最精彩甚至最真实的情感精神世界,但须警惕的是,一不小心也会整体陷落在亦真亦幻的元宇宙世界里,不愿回到现实世界,甚至厌恶真实的现实世界,出现集体性的精神幻界人群,忘却了人生是艰难的,是需要经历世上的风霜的,是需要在至亲、师友、同事、领导中历事练心进出应对的。尤其不能忘了,元宇宙再美幻再激情,人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已的家,回到滋养自已原初的,身体的,德性的,情感的,精神的家园。家,才是中国人的生生不息之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