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维】市场经济逻辑下的“义利之辨”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4-30 19:01:16
标签:义利之辨、市场经济逻辑

市场经济逻辑下的“义利之辨”

作者:赵子维(湖南韶山南岸国学院高级讲师)

来源:作者赐稿

 

各位新老朋友,下午好!今天我想来谈一谈这个我们传统儒学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义利之辨”。

 

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大家都有论述。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是这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说是我们古今关于义利之争的开始。在孔子那里义和利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他谈义的地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董仲舒的时候就开始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这句话也是大家熟悉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到了宋明理学的时候呢,这种对立那就更深了。

 

我们传统儒家的义和利它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孔子也好,朱熹也好,他们对利采取的都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只是他们批判的程度有深浅,轻重的差别。而且这种现象不单是中国有,在中世纪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不管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我们中国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敌人,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私欲。我们传统文化限制我们每个人的私欲是很明显的。基督教也是如此,基督教的原罪说针对的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私欲。道教的无我、佛教的空,他们都是在限制我们内心的小我。

 

所以我认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去理解很多形式的思想,很多形式的宗教,它们都可以归于我们义的范畴。

 

二、市场经济逻辑下的义与利

 

但是这种情况在我们近代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几十年来我们对孔夫子的批判,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我们中国从“五·四”运动起,开始了一个人的主体性觉醒的过程,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一段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整体来讲,它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我们今天可以反省了。这几百年来,义利之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由我们过去的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变成了我们今天的重利轻义,以利制义了。

 

我们先从《大学》中的这一句话开始吧。“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生产了很多了,但是使用的很少,生产很快,但是我用的很慢。我们今天任何一个企业用这种方法去生产,肯定会倒闭,为什么?生产很多,卖出的速度非常慢,它会造成产品积压,生产很快但消费的很慢,它也会造成产品积压,使这个企业倒闭。但是我们古人为什么说用这种方法生产会“财恒足矣”呢?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懂经济和金融的朋友就知道,我们古人的这种生产和我们今天的生产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物质的生产。也就是说我们古代生产的标的物是物质甚至就是粮食,我们今天生产的标的物是是钱财,是货币。还有我们今天的生产是有金融参与的。我们古代的生产它有没有金融的参与。古人生产目的是自己消费而不是交换,他可以慢慢的生产,也可以很快地生产,慢慢的消费,对他来讲不会有任何压力,反而是有有安全感,叫做仓廪实而知荣辱。所以《大学》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可以让财恒足。但是今天我们假如按这个方法去生产的话,那就出大问题了。首先我们今天的生产是分工前提下的生产,必须进行产品交换。另外它的资金一般都是借来的,假如你不及时卖出去的话,你的企业就会周转不灵导致倒闭。另外,我们今天生产的目的是通过消费、通过交换来赚货币。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模式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的曾子居然已经意识到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这个有道义的人,他想发财,但是这个财是来干什么用呢?他是来消费的,他能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就行了。不仁者他更想发财。但是他发的财就是对财富的这种单纯的追求,哪怕就是不要命了,也要去发这个财。

 

我们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就是消费。但是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面,我们生产和消费中间就夹了一个东西了。它是以货币为标志的利润。你比如说医院是干什么的?是治病救人的,但是我们今天的医院是专门来赚钱的。今天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的,习总书记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医院的初心它是干什么的?是救死扶伤的呀!一个学校的初心是干什么的?他是教书育人的!我们一个工厂的初心,一个农场的初心,它是向我们提供生活生产用品的,但是在我们市场经济的这种逻辑下面,他们都异化了,变成牟利的工具,变成了理财工具。而且不单是教育,不单是医院,我们人类所有的活动在市场经济逻辑下面全部变成了理财工具。

 

那么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他是从英国开始的,他有一个教父,叫亚当·斯密。他写了一本很有影响书叫《国富论》。他是以什么神力开创了我们市场经济的这个历史呢?就是《国富论》中的这段话“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服务率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求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果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他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是我们讲的利,他把利合法化了正当化了。他说这个个人利益不是妖魔鬼怪,主观上大家都在为自己,客观上就会为大家,就是说我们对利的追求就可以达到义的结果。这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

 

亚当·斯密把这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合法化,公开化了,甚至把他美化了。很多专家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就是合法地赚钱。这种牟利欲望已经不再是潘多拉的盒子了,你可以尽情地把它打开。从义利关系的角度来看的话呢,亚当·斯密就是把利给正名了。

 

亚当·斯密所倡导的市场经济,到了今天在西方应该是有300多年,在我们中国也有40多年了,那么我们今天这个在亚当·斯密的这个市场经济逻辑下所带来的中国社会、西方社会真的像亚当·斯密所描绘的那样,由个人的这个主观上的牟利,获得的是整个人类的幸福吗?

 

我们今天可以反思了,其实几百年来,也有很多人在批判、在反思,你比如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他的文学作品总题目叫《人间喜剧》。它的主题就就是揭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黑暗。还有我们更熟悉的马克思,马克思之所以创立共产主义学说,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病,所以他才领导发起一个气势磅礴的、席卷全球100多年的共产主义运动。

 

三、现当代之“利”的八大特征

 

这个几百年来的资本主义运动、市场经济,给我们整个人类带来了什么呢?首先这个无形之手,它促进了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利益的合法化成为我们社会生产的原动力。从300年前的蒸汽机,发展到我们现在的内燃机、电动机,到电子计算机可以说是这个无形之手在推动。没有这个东西,就不会有近代资本主义,就没有这几百年的经济繁荣。

 

还有“利”还成为我们生产组织与产品分配的最佳方式。我们现在的分配方式叫做按劳分配,假如我们不以利益为标准来分配的话,我们整个的分配就会乱套。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是不是说“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呢?肯定不是,那么我下面主要谈一谈这个以利为先的无形之手,几百年来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害处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面对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它成为一种被虚拟化的信仰。这个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比如说马克思他提出了一个商品拜物教,或者叫货币拜物教的这样一个概念,很多人去赚钱,去生产,他的目的就已经不是去消费那个东西了,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宗教,作为一种价值观了。你像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欧也尼.葛朗台》里面就描绘了一个守财奴,那个守财奴对于他生产经营什么东西已经没兴趣了,他有兴趣是什么东西啊?是他赚了好多好多的钱,专门用一个屋子装起来,一有空闲了就关在那个屋子里面去闻一闻他的钱,去摸一摸它的钱,去数一数他的钱。这种守财奴应该说越到后来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我们现代社会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插入一个“利”,“利”成为了最高价值。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我们这个社会被大众最敬仰的最尊重的是什么人哪?是大款。我们的学者、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两弹元勋、我们的思想家、我们的哲学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他没有地位。在我们传统的中国不是这么回事,最有名是政治家,是文学家,是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那些伟人,他们是苏东坡,是韩愈,是孔子,是孟子,是王阳明。这就是我们当年的价值观。他们崇拜谁啊?有学问的大家。但是我们今天呢啊我们的价值就就剩下一个东西了,钱!所有其他的价值,要么就是被排斥了,要么就是被摧毁了。

 

另外,“利”成为了一种短视与浅薄的评价原则。今天我们每个人价值都在被市场评价。交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价的过程,你卖出什么价?它一方面是钱,另一个方面是人家对你产品的评价。那么这个评价是否准确呢?我个人认为它至少是短视的,因为参与评价的人也就是那些消费者,他们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很容易被误导。这些大众对你的产品,或者你这个人来进行评价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方式?“利”的方式。

 

“利”还成为我们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交往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人与人打交道,我们组织与组织打交道,甚至我们国家与国家打交道我们都是以什么东西为内容?“利”!就像孟子当年讲的“上下交相利”。今天在人与人之间重视我们之间的友情,重视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重视我们之问共同的审美趣向,这些原则都已经在其次了。

 

组织与组织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国际关系,比如说我们今天和美国的关系,纯粹就他就是一个“利”字,美国人认为我们中国的产品抢了他的市场,我们中国人就认为美国人想控制我们的未来。纯粹是一个上下交相利啊!

 

还有“利”也成为了当代理性的基础与前提。这个东西就比较形而上学了。因为这个理性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它是以形而上学为理性原则的,但是我们今天任何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利害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人与人交往的理性原则。

 

最后这个“利”在我们今天的这个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它所形成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它的积累形成了资本!这个资本成了我们今日世界最大的支配力量,马克思早就在他的《资本论》里提出来过,只不过这个问题到今天已经是越来越严重。我们今天的资本和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不同了,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马克思时候的资本,是被贵重金属锚定的,而自从1972年尼克松废除了金本位以后,美元已经变成了一种只靠信用支撑的货币,他可以任意地发钞了。所以资本在一定的程度下就可以不需要积累了,他直接就可以从印钞机里面来,这就非常恐怖了。以至于有一种传闻认为有一个暗黑组织用资本控制了全人类。经济规律全部都破坏了。假如说当年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只是一个有一点小坏的一个小青年的话,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了。

 

那么今天这个无恶不作的“利”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危害呢?今天这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了这个三四百年以后,它已经像一艘漏洞百出的航船,它是随时都可以颠覆的。

 

我们今日社会的各种“义”已经被边缘化了,已经变成被支配的元素了。各种宗教,各种各样的行为指南,道德准则这些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都在为我们的商品生产,为我们的市场经济让路。我们的儒学传统早已被边缘化了。作为一个当事者,我感到很悲哀。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儒家思想,从来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我们的儒学退出历史舞台是民国初年吧?我们中国还没有形成市场经济这种完整的体制。我们在课堂上口干唇燥地讲仁义道德,讲这个天人合一,讲以义制利,但是他一到现实生活中间,就被现实利益击破了。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间不能不讲利啊。儒家这几千年来,它是个什么企业?他是个“国营企业”,它只有科举制这一招,有了科举他什么都不用管了。所以要在我们今天这个没有国家支持的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自己去闯荡的时候,我们儒家就显得非常低能了。所以这几年来,我们长沙搞传统文化的一些企业,很少有活力,不但赚钱不到,还被人家诟病,说你们是搞传统文化,还要赚钱啊。所以这个义和利的关系,今天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你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你还要去解决社会问题,开什么玩笑。

 

各种各样的“义”都被边缘化。伦理道德,在我们今天的人的心目中仅仅是个工具,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就不像我们传统社会它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价值观,是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的天道,不可须臾离也。那我们今天呢?这个仁义道德在很多人那里,他是秀给人看的,他是装模作样的,真正发自内心有这种情怀的人,肯定的说不多。

 

其实在中国是如此,在西方也是如此,西方的基督教,听说在欧洲的影响力也不是很大了。在什么民主、自由、人权,这些彰显个人利益的所谓普世价值倡导下,现在全世界的人心目中间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没有国家民族,更没有天下,或者说这些观念都在不断的淡漠。你去看看在这次疫情西方各国的表现就知道了。

 

那么,“义”的边缘化是从谁开始呢?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认为无形的手能够代替道德,他认为市场经济会自然而然使我们的道德升华,所以他认为提倡道德是没有必要的。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呢?还是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道德的维持,肯定是不能持久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赚钱。等到有一天他遵守道德不赚钱的时候,他会立马就会把道德抛弃。坚持传统文化是要有情怀的,它是一种信仰。而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遵守道德的人,它坚持的是一种利害关系。你比如说08年金融风暴就是那些华尔街的人搞起来,为了钱,道德立马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且这几百年来,我们整个人类的主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是自由主义。这个自由主义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对于我们整个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就象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他是以自由主义为支撑的。这个自由主义是一种学理,在欧洲有非常悠长的历史。有古典自由主义,以洛克呀、康德呀、这些人为代表。近代的这个新古典自由主义,以很多近现代的新的经济学家比如哈耶克为代表。这个自由主义讲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他就是维护和推崇个人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所谓天赋人权。在它的初期,他对封建主义,对于这个黑暗的宗教,已经被神父垄断了的那个宗教所带来的那种社会的不公,那种不平等那种黑暗的冲击,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到了今天,从我们中庸的观点来讲,任何事情它都是有限度的,不能超出这个限度。我个人认为今天的自由主义就超出了限度,它甚至影响了这些倡导自由主义国家自己的社会治理。你比如说美国他这几十年来的所有的社会问题,与他对自由主义的倡导是有关系的。美国到今天修不成一条高铁,大家知道原因是什么吗?他们每一个州是相对独立的,每一个人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在他们的州议会,他们的国家议会里面都有代言人,搞得他们整个国家那个利益走向非常复杂,它修一条高铁,它要经过很多很多反反复复的来来去去的争斗,最后的结果是修不成。

 

还有自由主义最诟病的一个东西就是政府的形象。这个几十年来政府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失去权威了。政府当然有它滥权、专制,还有它腐败的一面。但是,政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统一各个方面的思想,进行整体的规划的最强有力的力量。这个力量被削弱对整个国家民众损害还是很大的。你比如说那年在香港发生做事情,香港政府在香港一点权威也没有。他这个权威不但被那些暴徒损坏,同时还被那些外企把关制约,所以香港问题最后必须由一个强大的政府,就是共中国共产党的政府来摆平。好在我们还有最后这个摆平的力量。

 

我们这种市场经济的利和义的关系对我们这个社会整个全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一个是造成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本来说市场经济是最好的资源配置的力量。但是,我们回过头看发现他虽然是最佳的配置力量,但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耗力量。因为在这个利益的推动下,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物质利益,我们生活条件改变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30多亿年40多亿年遗留下来的资源,就在这300年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这种消耗有些是根本不必要的浪费。市场经济以利为先的逻辑还造成了市场无序竞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另外还有环境污染,我们今天的环境污染已经是很严重了,这个我估计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我刚才已经讲过,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退化为理财工具。此外,在市场经济以利为先的逻辑下其他的价值都被摧毁或者扭曲,人心被毒化。这个是我们传统化教育的最大的敌人。我们传统化教育要大家讲仁德,心中要有他人,要过简朴的生活。但是市场经济恰恰与我们的要求相反,他是鼓励消费,甚至鼓励浪费。而且这是个死套,解不开的,为什么呢?市场经济它要发展,它必须刺激消费,你不刺激消费,他工厂生产的产品它销不出去。你以为可以像我们《大学》里面讲的慢慢销吗?那银行的贷款你什么时候还?工人工资什么时候发?任何企业它要延续下去,它必须赚钱。他要赚钱就必须干什么?刺激消费,这个一刺激消费啊,我们每个人的人心就变得贪婪起来,不贪婪都不行。我们消费者的人性被毒化,我们生产者的人性也被毒化,他们想方设法的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就无所不用其极了,什么样卑鄙的手段都想得出来了,叫营销策略。我可以说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犯罪。

 

以利为先的市场经济逻辑成为我们今天最大的力量,成为我们今天全世界的主旋律。我认为这条主旋律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它是一条不归路,对全世界来讲它都是一条不归路。西方人最喜欢演绎什么东西呢?演绎这个世界毁灭、人类毁灭是吧?我个人认为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这导致的就是人类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人心毒化不可逆,还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战争,甚至核大战。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每个人愿意看到的。

 

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传播者面对今天的这种义与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个人觉得今天的义与利的问题,不是一个文本问题,不是一个躲在书斋里面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是一个要走出书斋,要大声疾呼,去影响社会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有中国人的存在,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我们这个世界还是有救的。

 

首先在产能过剩的时代,对利的追逐已无必要。习总书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么这个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它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还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产能过剩,有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认为到今天,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了我们人类的消化能力、消费能力。人类的整体消费它是有个天花板的,但是我们很多人认为我们人类的消费是无底洞,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这样认为。其实人类基本生存要求满足以后,消费的需求呈递减趋势,但我们的生产能力,在资本趋利思想的刺激下,它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你看我们现在生产能力增长多快啊,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生产能力的增长,有的时候一个工厂生产的产品,它就可以提供全世界所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把我们的脚步放慢,要停下来了,不要老是追求这个GDP了,这个GDP的无限增长,它是有害的。而且在这个物质特别丰富的时候啊,私利其实就不重要了,私利这个概念是对资源的匮乏,信息不透明的恐惧产生的。

 

这个变化是划时代的。面对这个时代,我们反思的人越来越多了,马克思看到了,还有我们今天很多思想家,社会学家都看到了。只是在看到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马克思用的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方法。英国的那个凯恩斯用的是用财政支出制造需求扩大消费这个办法。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法呢?我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之所以有解决方法,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本身包含有很多有价值的方法,其中他在中庸之道的指引下,对义利的恰如其分的掌控,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义与利之间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说孔子他以义制利,但是他没有否定利。不像其他的宗教,其他的思想流派。基督教也是坚决反对谋利的,但它又是最大的获利者,中世纪的欧洲2/3的土地是天主教会的。今天的伊斯兰教也是坚决反对谋利的,伊斯兰教有一个规则,可能大家都不了解,伊斯兰教借钱出去,不能收利息。但是他们都太极端了。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他讲不讲利呢?肯定讲利啊。但是他要求一定要用义去控制利。所以就回到我们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来了,其实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啊和孔夫子主张的义利关系它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今天很多人误会了,他这个存天理是干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欲求需求,这是天理。那么人欲是什么呢?就是贪欲,你娶一个老婆生两个儿子,这是天理啊,但是你想三妻四妾啊,村村有丈母娘,夜夜是新郎啊,这是什么?这是贪欲,这个东西要灭。我们今天的这些腐败分子,他们错在哪里呀?不是因为他们有天理,而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贪欲。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指导下的义利之辨,用来解决我们今天的世界性的这个义利的问题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恰当的。

 

六、下面就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就是复兴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一定要直面我们今天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什么是我们当代的具体情况,我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死抱着一些条条框框不放。

 

第二要重新树立各种义的权威,要重义轻利,以义抑制利。

 

第三就是认同价值多元,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钱,假如大家还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钱的话,那个事情就完蛋了,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价值,亲情、友情、爱情、美、道德。就是说我们不价值多元的话,我们这个社会也没有发展的前途。

 

第四,还有一条就加强政府对政治和经济的干预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纯粹是一个混乱的市场走向灭亡的市场。

 

第五,就是遏制各种自由主义,特别是新古典自由主义。以这个奥地利的哲学家哈耶克为代表的这一帮人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秩序的形成和影响是最大而且还是最恶劣的。

 

最后,我们要寻找新的评价和分配原则与方法。我们未来的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一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最好不需要利益驱动了,也不能以“利”来评价你的价值了。我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是我们儒家文化天道的数据化表达。在未来我们将拥有一个巨大的数据海洋,将深入到你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你的价值就不需要市场来评判了,谁来评判呢?人工智能。而且这种评价是在信息极其透明的前提下进行的,绝对是很公正的,那么你的劳动价值是完全可以评判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们今天所谓的利,及其由它造成的所有的灾难将有可能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这就是我关于市场经济逻辑下的义利之辩的一些思索。关于这个主题我就讲到这里。

 

注:本文为2018年湖湘文化研究会的讲座的演讲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