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以建立母亲节谱系的思路建立中华母亲节
作者:田兆元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四月初八日辛酉
耶稣2022年5月8日
编者按: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澎湃新闻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传统民俗节日栏目,介绍那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这些民俗并未消失,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今年是5月8日。母亲对子女的爱常常出于无私、不求回报,也因此,母亲节诞生之后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人们感谢母亲的纪念日。
巧合的是,今年母亲节前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六,是黄道婆的诞辰。这位改良了棉纺织技术的女性让松江府棉布行销全国。因为“衣被天下”的一生,黄道婆也被人们尊称为“黄母”。
由“黄母”出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提到了“母亲”的另一层含义。因为母亲具有无私伟大的爱,除了亲属关系上的“母亲”,对给予我们养育之恩的人或物,我们也会将之敬称为“母亲”,“像黄道婆这样的‘中华母亲’还有很多,各自具有突出的美德与才华。”
“中华母亲”联系民族认同
“乌泥泾庙祀黄婆,标布三林出数多。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在上海竹枝词中找到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歌颂。
黄道婆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闵行区华泾乡)人,她从海南崖州学到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回到乌泥泾传授技艺,一时之间人人织布,乌泥泾被流行于大江南北,也给当地人带来丰厚的收入。黄道婆去世以后,当地感念她的恩德,为她立祠纪念。后世,在黄母诞辰日,大家都会到庙中祭祀黄道婆,“衣食我民真众母”表达了大家对这位无私传授技艺、让当地人吃饱穿暖的“黄母”的爱戴之情。
一些历史资料中的记载也还原了当时民众对“黄母”的敬爱。她的祠堂十分华美:“大殿三楹,重堂夹室,倍极华美。外此供祭有疱,燕享有序。”平日里就香火旺盛:“庵祀黄婆,塑老妪像,向来香火最盛,每届秋成,演戏酬神。”每逢其诞辰,纺织从业者和附近郡邑的人都来祭祀:“附近郡邑,欢呼感慕,捧腥熟,挈香楮,伛偻踊跃,泥首阶下者,肩踵相摩。”……
华东师范大学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三锭纺车
纺车上雕刻了一位微微弓着背、捧着一匹布的老年女性形象。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可信的黄道婆像
把黄道婆称为“黄母”,作为“中华母亲”的代表之一,是从她“衣被天下”的成就出发,她在棉纺织技术上的探索让无数人获益,让更多人吃饱穿暖。
与“黄母”类似的是丝纺织行业崇拜的“先蚕”黄帝元妃嫘祖。相传是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史称“嫘祖始蚕”。后世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就称她为“先蚕娘娘”、蚕神。相传周制王后享先蚕,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则由皇后主祭先蚕。
在福建台湾一带,对“妈祖”这位母性神的信仰则串连起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昆山是台胞聚集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游红霞曾访谈昆山几座“天后宫”的台湾义工,“他们对妈祖的感情,就是对母亲的感情。”
昆山慧聚天后宫的义工廖先生告诉游红霞,“我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跟妈祖说,妈祖就像妈妈一样。有些话不合适跟家人讲,就来跟妈祖讲,问妈祖怎么办,妈祖就会回答你。这个就是一种惯习。”
江苏昆山“北港朝天宫”的工作人员翁先生更是对她直言,“两岸之间的神缘关系没有断,一个最现实的观点,台湾的人民早期是从中国大陆移民过去,所以我说都是同一个渊源,妈祖就像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母亲,没什么要区分的。我们台胞来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妈祖信仰的传承。”
“台湾同胞,视妈祖为‘妈妈’。”妈祖也是一位“中华母亲”,游红霞认为,对妈祖的认同、“同一个母亲”的观念,凝聚了两岸民众的共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凝聚两岸民族认同。
清康涛《孟母断机教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孟母三迁”的故事则为更多人熟知。在孩童学语的《三字经》中,都曾提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母亲,在他孩童时期为了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见到他贪玩不肯学习,就拆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教育他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和妈祖、嫘祖不同,孟母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普通母亲,后世也并未被尊为神灵,但她对子女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的教养方式,也足以让她成为一位被后世记住并尊崇的“中华母亲”。
“中华母亲节”和“中华母亲花”
“中华母亲是一个谱系,是一个群体,可以有众多的杰出母亲代表构成。黄道婆可以作为上海与江南地区的母亲代表。孟母作为山东地区的代表,嫘祖作为西南地区母亲的代表,王母作为西北地区母亲的代表,他们都是中华母亲,是一个群体,各自具有突出的美德与才华。”田兆元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因而母亲节等舶来节日进入中国,很快获得普遍认同并传播开来。
重视母亲节,重视表达对母亲的爱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但田兆元觉得,其中也有令人惋惜的部分。例如现在大家都把康乃馨视为代表母亲的花卉,但中国也有代表母亲的花卉“萱草”。萱草出现在中国古籍记载中已有3000多年历史,作为代表母亲的意象符号也有千余年历史。唐代孟郊《游子吟》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表达的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客家匾额中有“萱花永茂”“萱堂延福”等常见内容,都是祝福母亲长寿。但如今康乃馨完全覆盖了中国萱草的母亲意象,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站在呵护传统文化的角度,近十几年来,关于建立“中华母亲节”的呼吁不绝于耳,“孟母”、“嫘祖”、“西王母”等都作为“代表”被提名过,但人们感恩母亲,并非为了纪念某一位母亲的功绩,而是感恩母亲这个身份,感恩普遍意义上的母爱,单纯选择一位“代表”并不完全切合实际。田兆元提议,可以尝试以建立母亲节谱系的思路建立“中华母亲节”,将一位位优秀的“中华母亲”都纳入其中,赋予母亲节更多含义。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