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斋】我们为什么祭祀屈原 ——写在汉服广东壬寅屈原祭祀仪式之后

栏目:礼仪祀典
发布时间:2022-06-10 14:14:06
标签:汉服广东、祭祀屈原

我们为什么祭祀屈原

——写在汉服广东壬寅屈原祭祀仪式之后

作者:三乐斋

来源:“汉服广东汉粤”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初十日壬辰

          耶稣2022年6月8日

 

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每逢端午时节,各地纪念屈原的活动层出不穷,人们在这个原本为祛病防疫而设的节日里,总是忘不了两千多年前这位光争日月的伟大人物。黄帝四千七百一九年四月廿九(西历2022年5月29日),在南国广州,岭南印象园与汉服广东联合举办了一场“壬寅年端午节汉服祭祀屈原大典”。年轻的汉服同袍们,身着玄端,心怀精诚,以庄严隆重的传统礼乐形式,表达着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壬寅年端午节汉服祭祀屈原大典”于四月廿九申时二刻(15:30)在岭南印象园祠堂广场举行。(汉服广东摄)

 

孤忠

 

自古巧佞与正直的较量不曾停息。在动荡纷乱的战国时代,称雄南方的楚国,因为一个人而逐渐走向衰亡,这个人就是张仪,他是纵横家鬼谷子的学生。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秦欲伐齐,忧虑齐楚联盟,便派张仪入楚。张仪告诉楚怀王,如果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献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与齐绝交后,张仪却称只答应了献地六里而非六百里,怀王大怒,兴师伐秦,结果大败。

 

 

 

▲张仪   ?-前309年(网络图片)

 

次年,楚怀王派一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贤臣去修复齐楚关系,这个人就是屈原。屈原姓芈,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曾任楚怀王左徒,因上官大夫谗言而被疏远,贬为三闾大夫。

 

昏昧的人总会犯同样的错误。到了第三年,秦国想割让汉中土地给楚国,缓和两国关系,楚怀王却不想要土地,而只想要张仪以报前恨,没想到张仪主动请往,难道他不怕死?其实张仪早已做好了打算,他先是收买了楚国大臣靳尚,又通过怀王的宠姬郑袖为自己说情,最终得到释放。屈原出使齐国归来后,进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这才后悔,但此时再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明陈章侯木版画《屈子行吟图》(网络图片)

 

此后,屈原的身影渐行渐远。

 

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秦楚会盟于黄棘,屈原反对与秦国交好,怀王不接受,后将屈原流放汉北(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屈原从汉北归来,秦昭王欲嫁女于楚,拟与楚怀王相会,屈原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怀王不听,赴会,结果遭遇伏兵,客死秦国。楚怀王之子顷襄王即位,非但没有重用屈原,反而将他流放到了江南(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攻占楚国国都郢,五月初五,屈原于汨罗江怀石自沉。

 

 

 

▲汨罗江流经湖南平江县与汨罗市(网络图片)

 

屈原,不是圣人,没有孔子那般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时中智慧,他只是一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孤臣。

 

屈原被放逐江南后,有一次来到汉水之滨,他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吟,面色憔悴,形容枯槁,遇到了一位捕鱼的老人。

 

老人认出他是三闾大夫,便问他何故流放至此。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老人又问,为什么不能同流合污,一定要保持清醒、高洁,以致自己遭到放逐?

 

屈原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宁死不受浊辱,这就是屈原。

 

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不知变通,

 

也许有人会认为他是愚忠,

 

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死无济于事,

 

但后世始终感怀着这样的一个悲情人物,

 

怀念他的忠诚、正直、才华、纯洁、悲伤……

 

 

 

▲屈原身后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杰出诗篇,堪称一代诗祖(网络图片)

 

追远

 

祭祀屈原的活动自屈原投江后便开始了。

 

东晋王嘉《拾遗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可见最早祭祀屈原是楚人的自发行为。到了唐代,官方开始公祭屈原。

 

天宝七年(西历748年),唐玄宗下旨对商朝至汉朝以来史籍中所记载的16位忠臣进行祭祀,屈原便位列其中。《唐会要》载:“楚三闾大夫屈原(长沙郡)……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唐朝首开官方祭屈先河,后世遂成定制。

 

《宋史》载:“诸祠庙,自开宝、皇佑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如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

 

《明一统志》载:“屈原庙,在湘阴县北六十里,原事楚王被谗见疎,投汨罗江以死。唐封昭灵侯,宋封忠洁侯,本朝复其号曰:楚三闾大夫屈平氏之神,命有司岁以五月五日致祭。”

 

 

 

▲汨罗江屈子祠(网络图片)

 

除了一直延续的庙祭之外,历来私人对屈原的凭吊更是不可胜数。

 

相传屈原的弟子宋玉、景差在屈原投江后来到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为屈原招魂,后人又在他们招魂的地方修建了招屈亭。

 

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时,曾过湘水,想起一百多年前屈原投江的情景,感慨之余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

 

西汉司马迁造访汨罗屈原沉江处,为屈原立传,成为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完整史料。

 

唐代杜甫晚年时亲临汨罗江,造访江北的屈子祠,写下《祠南夕望》一诗,感叹这迁客频来的清绝之地。

 

唐代韩愈被贬广东阳山途中停舟汨罗,写下《湘中》一诗,以屈子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自己的失意之情。

 

 

 

▲常德招屈亭(网络图片)

 

北宋苏轼北赴汴京时,途经湖北秭归屈原庙,触景生情,写下《屈原庙赋》,表达了对屈原的无比景仰。

 

明代王阳明赴谪贵州龙场驿丞,过沅、湘,有感于屈原事迹,写下了《吊屈平赋》,以屈子自况。

 

毛泽东曾两次来到汨罗江和屈子祠,早年在长沙读书时,便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的推崇无以复加,并创作过一首《七绝·屈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时,毛泽东便以一部《楚辞集注》作礼相赠。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于1999年、2005年、2010年多次来到湖南湖北的屈子祠祭祀屈原,叩首焚诗,顶礼膜拜,在他20多首吟咏历代诗人的诗作中,便有五首是写屈原的。屈原文化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10年,余光中来到湖北秭归新建屈原祠参加公祭屈原的活动,并现场朗诵诗作《秭归祭屈原》(网络图片)

 

改革开放后各类团体祭屈活动一直在广泛开展着。

 

其中有国家文化部、中央台办多次组织的海峡两岸和两岸四地文化名人的祭屈典礼,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祭祀屈原大典,也有中国屈原学会、国际尚书研究会、中南大学、岳麓书院、屈氏宗亲会等组织发起的屈原祭祀,还有韩国、日本等海外团体自发的祭屈活动。

 

自2003年汉服运动肇始以来,传统的祭屈活动又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形成了以汉服同袍为主要群体的民间端午新风尚。人们不仅在荆楚等地纪念屈原,更将汉服祭屈仪式带到了江西、广西、广东、四川、陕西、河南、浙江、江苏、山东、甘肃、吉林、黑龙江……全国各地的活动报道、视频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汉服,体验古礼,重拾传统的节日味道。

 

 

 

▲汉服古礼祭屈在民间逐渐兴起,壬寅年汉服广东祭祀屈原大典

 

总体而言,祭祀屈原的活动传承千年,至今不衰。

 

典仪

 

祭祀是不是宗教迷信活动?

 

祭祀不属于任何宗教,也不是迷信活动,而是华夏文明独有的一种礼乐形式。

 

《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可见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是勤劳奉公、有功于民的杰出人物,这和今天我们表彰英雄、劳模等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进人物是一样的目的。

 

《礼记·礼器》云:“君子曰:祭祀不祈。”古代的祭礼并不主张向先人祈祷福佑。又《礼记·祭统》云:“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可见祭祀本身的出发点,在于内心对先人有所感触,在家祭祀祖先是出于思亲,在外祭祀先贤先烈是出于崇德报功,这一切都是基于人情之自然,并没有求神求鬼的迷信动机,这点和今天人们在清明节缅怀英烈是相类的。

 

之所以现在人们会认为祭祀是为了祈福,可以说正是由于华夏正统祭礼的衰落,而宗教、民俗中又充斥着各类祈求神灵赐福的行为,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误会。《论语·学而》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之所以重视祭祀,是教人不要忘本,要时常追忆先辈进而提升自己的德行,而不是教人向神灵讨要好处。如果祭祀鬼神有好处才做,没好处就不做,那纯粹就是贿神,背离了祭礼的初衷,于是就蜕变成了宗教迷信。

 

 

 

▲祭祀是为崇德报功,而非迷信(网络图片)

 

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是宗教国家,传统公共祭祀是古代的一种国家行为,不能说古代官方在带头搞宗教迷信活动。当然,现在也有官方组织的诸如祭祀炎黄、祭祀孔子、祭祀屈原之类的活动,也不能说今天的官方在带头搞宗教迷信活动。现在不仅是有古代人物的祭祀,近现代人物的纪念仪式也有参考传统祭礼的做法,如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仪式上便借鉴了传统祭文,极具中华文化特色。

 

为什么要穿玄端?

 

玄端,在古籍中又称为端、元端、玄衣,是一种起自三代、自天子至于士人都可以穿着的吉服(吉礼用服),因其衣为玄色(黑色带赤),其袖正直端方,故得名玄端。玄端在古代的用途十分广泛,在《仪礼》中可以看到,冠礼、婚礼、祭礼都会用到玄端。古代另一种使用人群更广泛的吉服是深衣,自天子至于庶人都可以穿着,相较玄端制作更为简便。

 

 

 

▲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中的士玄端图(电子版古籍截图)

 

那么今天的我们并非传统的士人,使用玄端是否合适呢?

 

笔者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参考的依据是古代婚礼摄盛。摄盛是指婚礼时可以使用比自己社会等级高一级的衣服、车辆、仪式等,比如士婚礼可以使用大夫所用的墨车,明代庶人结婚可以借用九品官服,等等。因为古人认为婚礼是非比寻常的仪式,所以允许使用超常规的礼仪,而祭礼在古代是时常举行的,并不像婚礼那样特殊化,所以保守常规的礼制。但今天的情况则不同,传统祭礼式微,依据礼经礼典举行的祭祀已经成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所以也可以摄盛,使用士人吉服可以接受。当然,深衣、玄端或明制祭服等,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不建议使用更高等级的服饰,如冕服、九品以上祭服梁冠等。

 

 

 

▲壬寅年祭祀屈原大典所着玄端(汉服广东摄)

 

古礼祭祀有哪些讲究?

 

首先要有斋戒。

 

洗心曰斋,防患曰戒。(《周易正义》)斋戒是祭祀前必要的准备,目的在于克制私欲,洁净身心,专注于思慕祭祀的对象,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礼记·祭义》)今天要斋戒,须停止娱乐活动,不过度劳累,追念祭祀对象的生平与人格。本次祭祀屈原大典前,参祭人员便提前阅读了《史记》中有关屈原的传纪,观看了《屈原》历史纪录片,以此走近先贤的内心,感受屈原身上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思慕祭祀对象是斋戒的重要内容(网络图片)

 

其次,祭礼的主体是三献礼。

 

三献礼需要三名献官分别敬献三次,初献、亚献、终献,合称为“三献”。《礼记·礼器》云:“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原本祭祀对象越尊贵,敬献的次数就越多,但后世嫌多次献礼太过繁琐,易使人倦怠而有失肃敬,所以无论祭祀天神、地祗、宗庙还是群祀,都通用三献之礼,今天宜沿用此法。

 

 

 

▲壬寅年祭祀屈原大典三名献官,前三(汉服广东摄)

 

此外,祭祀须有祝文。

 

祝文是在祭祀中唱诵的赞神文辞,是祭礼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其主要内容是恭颂神灵功德,传达后人崇敬之情;其体裁有散文、韵文、骈文等不同形式。一篇文质兼美的祝文往往也会是流传后世的文学佳作,今天的祭祀可以袭用前人的作品,也可以重新创作。

 

本次祭祀屈原大典的祝文由汉粤同袍凌寒撰写,兹录如下,以飨读者:

 

 

黄帝四千七百一十九年。岁次壬寅。仲夏之初。四月廿九。炎黄后人。华裳冠服。谨具醇醪。祭

 

灵均于白云之麓。珠江之畔。属之于文曰。

 

战国之昔。汨罗之魂。濯缨濯足。沧浪而闻。江漓辟芷。兰若灵均。宁赴波涛。共家国之以殉。留诸离骚。耀中华之乾坤。江水之畔。满酹之觞。离歌天问。复奏九章。先生之道。虽万人而独往。蹒跚而至。莫忘故国之殇。巍巍华夏。重复礼仪之邦。诚明至上。恭谨再拜。伏维尚

 

 

 

 

▲壬寅年祭祀屈原大典祝文(汉服广东摄)

 

 

 

▲壬寅年祭祀屈原大典焚祝(汉服广东摄)

 

新民

 

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又有了新的高度。

 

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屈大典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7年1月25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传统礼仪在今天,理当承担起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重要使命,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在端午佳节举行祭祀屈原的仪式,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以礼化俗的正面价值。

 

 

 

▲2019年汨罗屈子祠祭屈大典,湖南省首批非遗项目(网络图片)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面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其中提到“2020年有关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青年认为‘青少年国学热’的原因是‘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汉服正是“国服”之荧荧大者;汉服青年正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一股积极力量;穿上汉服过节行礼,正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自信、自豪的风采!

 

 

 

▲壬寅年“端午夜宴,礼乐岭南”主题方阵巡游(汉服广东摄)

 

曾经的服饰和仪式是古老的,然而它们带给我们的感知却是常新的:

 

一件又一件我们曾经忘却今又重拾的衣冠穿在己身,如同它们从未消失过一样;

 

一次又一次我们重温着祖先的荣光和理想,如同他们就生活在昨天;

 

一代又一代我们怀抱着不曾褪色的信念创造未来,如同祖先们做过的那样……

 

这就是我们祭祀的意义——

 

斯文在兹,此质将复。

 

 

 

▲壬寅年汉服祭祀屈原大典工作组留影(汉服广东摄)

 

本次祭祀屈原大典,承蒙下列同袍倾力支持,谨此申谢!

 

总监:夜猫

 

策划:君赢

 

仪程:庶臣

 

初献官:君赢

 

亚献官:道道

 

终献官:贝哥

 

赞礼:庶臣

 

陪献官:啊三、东曦君、艾漠斯提、星宇、慕名、慕言、音速查奥、蝌蚪、柳月居士

 

执事:越诗晴、温如凌、樱森森、唯唯、群青

 

后勤:萌萌、楚楚、猗猗、冬天

 

音控:嘉笙

 

宣发:小休

 

参考资料: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礼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刘汉俊《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龚红林《端午祭祀屈原源流考》

任远《汨罗祭屈史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