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如水祥龙

栏目:纪念张祥龙先生、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22-06-15 14:41:17
标签:悼念张祥龙先生

如水祥龙
作者:李晨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
时间:西元2022年6月15日

祥龙走了。带着他非凡的睿智,带着他淡定的豪气。


祥龙是中国当代的儒学大家。网上各种的悼念文章对此已经多有表述。回忆跟他近半个世纪的交往,重温多年的感受,我则觉得他本人的生活体现了很强的道家色彩。祥龙的为人让我想起“夫子温、良、恭、俭、让”,更让我想起老子的“上善若水”。古人云,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祥龙一生如水,龙水一体。他温良敦厚,沉静不争,又从善如一,不休不弃。他的哲学和他的生命完美地合而为一。


45年前,我有幸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读书,与祥龙同在2班。我们在38楼住隔壁,他和李存山等同学住在314室,我住316。祥龙为人谦厚,却寡言少语。他平时不出头,不与人争,埋头做自己的事。那时,我们不少同学紧跟着老师们学习,而祥龙在寻求自己的哲学之路。他不看重考试成绩,毕业时也没有考研究生,而是去了北京的一个林业部门工作。当时我很不理解他的选择。八十年代初,北大的毕业生可以随便选一个很好的单位就业。后来我得知祥龙想去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工作。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一种深深的道家情怀。一起度过大学四年,使我领悟了他骨子里那种豁达不争而善利万物的气质。


祥龙为人低调,淡漠名利。当初祥龙也被哈佛大学录取,但是他选择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师从著名比较哲学家Kenneth K. Inada。记得1989年我和肖红去布法罗看祥龙和夫人德嘉。海外相逢,大家都格外高兴。那时他们的儿子泰苏大概不到十岁,带着一副小眼镜,煞是可爱。见到客人来了,竟急着要读书。一看就是许多家长心目中那种“别人家的孩子”。27年之后,在加州的一次会议上,有位年轻帅气的学者过来叫我“李叔叔”。一问,才知道他是正要从杜克大学转到耶鲁法学院任教的泰苏。做父母的为这样的孩子而欣慰、自豪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多年以来,祥龙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说泰苏如何有出息。


1982年本科毕业十年之后,我和祥龙都于1992年博士毕业。他随即回到北大哲学系任教。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在各种会议上见面的机会渐渐地多起来。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相互问候寒暄,真正能够单独坐下来长聊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两家人相聚时,才能有放松叙旧的机会。记得2005或者2006年,我和肖红在香港期间,祥龙和靳希平兄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们有机会请二位老友携夫人到我们在浸会大学寓所一聚,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相谈甚欢。2010年我来新加坡之后,回国开会多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2014年安乐哲先生在夏威夷组织了一场会,又有机会跟祥龙一起参加活动。2015年我和梁秉赋兄在新加坡开了一个先秦儒学会议, 请到了国内儒学界的几位老朋友。当时因为祥龙还要赶到别处去,就安排他做第一位发言人。发言时,他还特地向大家解释,说他先发言是因为他得马上去机场,本来应该是陈来第一个发言。足见祥龙之低调与谦逊。2018年,郭沂兄在巴伐利亚的Tutzing小镇主持的东西方家庭哲学研讨会。会上我和肖红再次见到祥龙和德嘉,又有一次在海外相聚的机会。我们一起领略巴伐利亚的人文山水,一起体验慕尼黑的古朴风情。其乐融融。2019年我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本来想在那里能相逢。可惜等我到珠海时,他和德嘉已经回京了。新冠疫情导致我们两年多没有机会见面。跟祥龙最后一次直接联系是去年4月。祥龙说他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学生在申请一个很好的教职,聘人单位需要海外某类高校的教授写评估信,请我帮忙。我知道他不会轻易开口,就立即答应。一看那位学生的材料,果然非常优秀。就立即写了一封很强的评估信,发送到聘人单位。后来我也没有专门告诉他一声。与祥龙交往,你会感觉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需要过于外露的热情,不需要把酒高歌的亢奋,淡淡如水之中自有其深深的真诚和厚厚的友谊。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足矣!


面对当代社会的技术异化,祥龙力图把对技术的依赖降到最低限度。他坚持不用手机,不用微信。这使得跟他联系不那么方便。我倒是觉得,他不役于机事,不从于机心。这在当代尤其难能可贵。
2005年,我在国内出版《道与西方的相遇》小书,请祥龙作序。他爽快答应,且做得很认真。一方面褒奖有加,另一方面也提出善意而中肯的批评。其实他批评的地方也正是我拿捏不准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们在学术方面并没有多少直接的交流。我觉得他的儒家立场过于传统,或曰保守。他可能认为我不够传统,或者过于自由主义。既然两人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了。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我对祥龙的儒学立场的重要一点是十分赞同的:即当今儒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性,不应该成为官方的附庸。自古以来,儒家学者往往寄希望于权贵。当今很多人依然如此。而祥龙却宁可“曳尾于涂中”,而不为官堂所累。正是因为他极为清醒而淡定,才有可能在学术和思想的发展上鲲鹏展翅,逍遥万里。


祥龙是儒学大家。但是他的骨子里又深得道家精髓。陶渊明在朝为儒,还乡循道。祥龙之几于道乃儒道兼俱始终。梁漱溟先生内佛而外儒,为己信佛,为众弘儒。祥龙长期为弘扬儒家传统而鞠躬尽瘁,其人生之妙谛则儒道兼之。祥龙过早离世,让我们无比悲痛。若祥龙今天还能向我们说句话,我想他会很平静地劝我们,相拥而泣,不妨鼓盆而歌。如今祥龙去了,他会继续行云如水,在天为雾,在地为泉,独静流居,善利万物!


祥龙走好!下辈子还跟你做同学!

李晨阳
2022 年6月10日初稿于Cairns
6月15日定稿于新加坡云南园



照片: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2班男生校园合影,后排右三为张祥龙,前排右三为李晨阳。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