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哈萨克斯坦学者哈菲佐娃:何种儒家智慧吸引了我?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2-06-18 20:02:56
标签:儒家智慧、哈菲佐娃

原标题:汉学家哈菲佐娃:何种儒家智慧吸引了我?

受访者:哈菲佐娃

采访者:张硕 文龙杰

来源:中国新闻网“东西问”微信公众号

 

在儒家学说的海外传播中,儒学对中亚与中国在外交及文化交流方面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对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年83岁、在哈萨克斯坦汉学界创造了多项第一的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阐释儒家思想对中亚国家与中国交流的意义,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该如何借鉴儒学智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哈萨克斯坦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国问题的女性,您是如何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

 

哈菲佐娃:自1958年秋天开始,我的生活就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中亚历史最悠久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大学东方系,开始学习汉语。那一年,我19岁。

 

塔什干国立大学在那时还叫中亚国立大学,这所大学也是当时该地区唯一一所设有东方系及汉语言学教研室的大学。可以说,东方系是和塔什干国立大学一起成长起来的。

 

我的老师们大多有过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他们对中国文化、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他们不仅教授我与中国相关的知识,还培养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爱好。尽管当时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并不好,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尊重。

 

1962年秋天,我被派往北京大学学习。虽然当时外部环境不好,但我和中国同学依然建立起友谊,直到今天,我们还保持着“温暖的”联系。

 

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学习用书很难买到。中文系语言班的同学吕桂珍见我经常为此烦恼,就手抄了一本《汉语语法》送给我,这件礼物现在被哈萨克斯坦国家档案馆永久收藏。

 

一年后,我被派到撒马尔罕的一所中学教授中文。“学生们很聪明,也十分喜欢学汉语,他们还听从我的建议订阅了中国儿童杂志《小朋友》。事实上,私人订阅中文期刊在当时的苏联地区很罕见。”

 

很快,时间来到1969年。在丈夫的建议和支持下,我决定投身科研事业。当时,我有幸到莫斯科,在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学习。我选择了一个有关哈中关系史的课题,我认为这在哈萨克斯坦是必要的。

 

从莫斯科回来后,我在乔坎·瓦里汗诺夫历史与民族学研究所工作,这也是当时本国唯一一所在历史科学领域领先的学术科研机构。

 

我最感兴趣的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史、中国与中亚政治政策。对中国的兴趣以及对中文的掌握,能够帮助我理解分析历史事实,并由此展开对中国政治文化和中华文明特性更深层次的研究。

 

我是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国问题的哈萨克斯坦女性、第一位在该专业及知识领域获得历史学博士的人、第一位高校汉语教研室负责人、第一位系统整理中国与中亚关系史学的哈萨克斯坦学者,我的作品在国家独立后不久就出版了。

 

随着哈中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两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推动了哈萨克斯坦汉学家的培养和汉学在哈发展。

 

 

 

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的夏日。中新社记者 张硕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文化中最吸引您的理念是什么?

 

哈菲佐娃:我对中国文化非常尊重,不仅源于其发展成就和精神文明高度,还因为中国文化从未忽视对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中国历史发展与多民族大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壮大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孔子的哲学思想对我很有启发。我清楚记得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就是这句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刻的话,正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

 

我还关注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孔子回答樊迟时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就是为仁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慎独、敬事、忠诚,就是仁人。

 

此外,我还注意到,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理想化宗法氏族的传统,与哈萨克斯坦的传统文化相契合。我个人也从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受益良多。在儒家学说的海外传播中,儒学对中亚与中国在外交及文化交流方面有重大意义。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举行“我心目中的孔子”留学生中文演讲比赛。哈萨克斯坦留学生Yergaliyev Darkhan参加比赛。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大变局背景下,文明交流的障碍有哪些,如何消解?

 

哈菲佐娃:我撰写过4部学术专题著作,包括《清王朝和哈萨克汗国》《14至19世纪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外交》《中亚和东亚的文化对话》等;参与出版了4部中亚历史文献集;总共翻译和出版了约500篇大大小小的文章和作品,涵盖历史档案文件节选摘录等,平均每年就有10篇。这项工作可以看成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结果。

 

在我看来,不同文明之间的认知过程有其规律和方法。在过去,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今天,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关系的密切及通讯手段的成熟,可以让人们花更少的时间,快速拉近彼此距离。

 

因此,我认为,对其他文明的拒斥,本质上还是对这种文明的无知。要改变这种现象,既要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现在和未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要积累知识以克服成见,还要不断精进在道德及精神上的自我修养。

 

我曾在一本书中援引《中庸》的一句话,“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柔远人则四方归之”。中国对“远方的客人”“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正因此,中国能够得到“远方客人”的尊重与亲近。同时,只有正确、公正地管理自己的国家,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当今时代背景给世界各国的公共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各国也为形成“具有理想友好型的国际关系”制定了规则。另一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曾提出以“仁政”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善是人的本性,如果可以将善良落实到生活中,惠及他人,那就能够达到孟子所说的社会行善、至善,避免邪恶传播,达到良性循环。

 

 

 

大学生手抄儒家经典著作,纪念孔子诞辰。中新社发 董鑫 摄

 

中新社记者:中文已成为中亚地区最热门的外语之一,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对两国年轻人有何启发?

 

哈菲佐娃:这是客观事实,汉语在中亚地区已占据了仅次于英语的位置。多元化教育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更多青年人有机会走出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市场对各国年轻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这也反映在哈萨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年轻人学习中文将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多帮助。“汉语是一门很有趣的语言,学习汉语对智力和情感表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受访者简介:

 

 

 

克拉拉·哈菲佐娃,哈萨克斯坦知名汉学家。首位系统研究中国问题的哈萨克斯坦女性、哈首位汉学博士、首位高校汉语教研室负责人、首位系统整理中国与中亚关系史学学者。曾赴北京大学留学。

 

哈菲佐娃长期致力于发展哈中文化交流事业,积极参与筹办哈高校东方学系、成立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培养汉学人才。此外,哈菲佐娃还深入汉学研究,曾出版发表百余部著作和文章,介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融。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