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观察每一个长寿之人,都不能不让人慷慨叹息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廿二日甲辰
耶稣2022年6月20日
小孩子喜欢玩儿老年人的拐杖。
小时候,每当西街大姥姑来,就急忙等她进门坐下,便抢似的从她手里拿过她的拐杖玩儿。拐杖黑色细细的,手把处分三岔,两平分,一树立,像鹿角,刚好卡住虎口,手握着很舒服,应该是根树做成的,并不名贵。大姥姑的脾气特别好,至今想起她,清晰记得,总是黑色衣服,很干净,面色白净,见人总是和善地笑着。她年轻时不知道受过什么伤,驼背得厉害,因此就用这根拐杖支撑身体,但她能从五里多地外的镇上走到娘家来。每当她坐下,看上去和别人没有区别,一站起来,身体几乎成九十度的驼背。
大姥姑的婆家曾经富裕,曾是方圆有名的财东家。后来据说因棉花库起火,烧光了家业,子弟又读了点书,因此多老实人,加上遭遇世变,有不敢为之事,有不甘为之心,生存的手段自然就少了,因此一蹶不振,日子过得很贫苦。我记得姥姑父一生都是表情文雅的那种干净老人,有时候戴一副茶色水晶眼镜,穷,但是脸上没有怨愁之气。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那时候走亲戚,小孩子进亲戚家门能得到一点零食就是非常高的待遇了,穷人家只能给孩子几句好话。镇上,我们那里称街里,街里人家最怕过会即逢集,乡下的亲戚上会(赶集)来,不得不招呼到家里坐,但却无力招待吃饭——谁家也架不住每七天一个会日子来人招待,所以,街里人家就慢慢地养成了每逢上会日子就蒸馍的习惯——蒸馍就是不准备好好做饭了,客人见此,就应该知趣而返。所以,在我们那里,从前亲戚朋友到家,如果连续数次你家正好蒸馍,人家就取笑:噫!你咋跟街里人一样?一来亲戚就蒸馍、一来亲戚就蒸馍。其实,按照风俗,到别人家正赶上蒸馍,很吉祥,蒸发蒸发,兴旺的意思。印象中,我的大姥姑家总是冰锅冷灶的。
我母亲的外婆即我的姥外婆家在镇上中街,姥外婆的命运正好与我的大姥姑相反,堪称福寿双全。姥外婆活到九十七岁,全家伺候得非常好,远近闻名。她的拐杖是一根粗圆的,把手也是圆弯的,看上去很稳当结实。
现在想想,从两根拐杖的造型上正好对应着两个老人相应的命运。
我的九祖母九十多岁,前几年,我送她一根合金的登山杖,很轻,她很喜欢,拿着到处向人夸,但她走路很快,九十岁还一路小跑,因此从不拄它,而是夹在胳肢窝,或拖在地上,反而成了她的累赘似的。
老家风俗,老人去世后有两样东西不随葬:一是用过的拐杖;二是戴过的眼镜。意思是重新托生为人,不用旧东西,也不把身体的病痛、缺陷带到另一个世界。因此,拐杖和眼镜都是可以传世的。子孙过日子仔细的,会保留先人用过的拐杖、眼镜。尤其是高寿老人用过的东西,谁都想摸一摸,沾沾寿。
西方传进来的手杖称文明棍儿,不限年龄,用于拄持则其次,纯粹为手中把玩,如中国的拂尘,非修道之人亦用于把玩,仿佛手臂的延伸,慷慨畅谈之时,用于挥洒指斥,类似戏曲舞台上的水袖。可见人都想把手伸得长一些,有个称心应手的东西,人的表达仿佛更能快意淋漓了,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孩子也喜欢玩儿拐杖,天性使然。
旧俗,送老人拐杖,曰寿杖,以竹、藤为尚,而枸杞根尤佳。拐杖可助人站立行走,似有益于延寿,但却不能一概称为寿杖。戏曲舞台上如佘太君的寿杖,皇帝所赐,俗称龙头拐杖,高过人头,装饰华美,望而令人生崇敬之感。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寿杖,对老年人来说,实用为其次,更多的类似礼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寿杖欲实用,则一欲其坚、二则欲其轻,因此,寿杖之材,多用竹,而竹根胜于竹身,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证。东坡所用筇竹杖,逐渐成为一件文化道具,其材质造型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是文房雅玩,书房内树立一根,似可寄托读书人某种志趣。
史载宋孝宗欲供太上皇(宋高宗)寿杖,命内务府采办,时有北方商人卖寿杖者,材质美且做工精雅,孝宗颇喜。初,内务府太监欲向商人索要回扣,被拒,太监衔恨,伺机报复。当着众人的面把商人所呈寿杖往地上一扔,大声斥责:“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今杖直而短,仅身之半,不祥物也。”这一番话,把商人吓得半死。宋孝宗听说后,急忙命人取来查看,果如所言,立即不用了。这话被传出去,访遍全国,再也不见卖寿杖的了。
由此可知,寿杖杖长应过人头,示长寿之意。寿杖以其曲诘弯折有历千万年之相,故称:却老。
想想中国古人寓教化于日用,可谓穷极其理矣!寿杖杖长过身,自不必多言,而曲诘弯折以象征长寿者相之言,实堪玩味:概人之一生如竹木之一世,端直者易折,不得善终。速生者不用,其理非坚。唯历尽坎坷、屡遭摧折而强韧不死,善于顺势而往,匍匐忍耐,蒙诟承压,内坚其质,外曲其身,勉力以活,如竹根之生长,顽石当道则避绕之,狭缝在前则穿刺之,遇肥沃则壮大,遭贫瘠则劲细,是直若“寿多必辱”之言也!
故孔子以年九十为人生之乐,其言可谓深且远矣。
今观诸长寿之人,思其曲诘弯折之姿,不能不让人慷慨叹息。
2022年6月20日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陈越光当选中国文化书院新一届院长
【下一篇】《德本体─德道论》出版发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