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奎 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出版暨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2-06-27 17:35:25
标签:《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杨向奎

杨向奎 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出版暨前言

 

 

 

书名:《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作者:杨向奎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4月1日

 

【编辑推荐】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是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杨向奎先生的力作,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文献与考古、及民族学研究的三重证据,深入讨论宗周以来夷夏合流,礼乐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回溯了华夏文明形成的根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杨向奎先生经典著作《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重刊。该书是杨向奎先生对宗周社会历史的专题研究,从中国最古的四代虞夏商周起寻踪氏族与地理的源流,重点讨论周氏族兴起与国家社会形成的各个方面。宗周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时间坐标,宗周夷夏合流,此后形成华夏民族,使夏商以来的传统文明发展到新的顶峰。作者杨向奎先生以文献与考古相结合,并借鉴民族学的研究,采用三重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宗周礼乐文明的发展,文王、周公之开明设施,以多重证据论证了“郁郁乎文哉”的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的发展造就了春秋时代思想的繁荣,管仲、老子、孔子、墨子四大家的出现,使中国的传统文明由浩瀚洪波汇成几支巨流。其中孔子发展了儒家,此后儒家思想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而墨子则在古代科学上取得了空前成就。

 

【作者简介】

 

 

 

杨向奎先生

 

作者杨向奎,字拱辰,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后相继执教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主编《文史哲》。1957年入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秦汉史研究室和清史研究室主任。杨向奎先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经学专家。一生留下了800多万字的高水平著作,被称为史学界一代宗师。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如《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哲学与科学—〈自然哲学〉 续篇》、《墨经数理研究》,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如《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绎史斋学术文集》、《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经学方面的著作如《儒家思想与大一统》、《经室学术文集》、《清儒学案新编》等。

 

【目录】

 

上卷 宗周社会

第一 氏族篇与地理篇  002

氏族篇  002

地理篇  040

第二 建国篇  084

(一)文王兴起  084

(二)武王伐纣  100

(三)周公摄政  123

(四)成王建国  145

第三 社会篇  163

(一)社会发展模式  163

(二)信仰与迷信  176

(三)社会思潮  187

(四)风俗人情  196         

 

下卷 宗周的礼乐文明

第一 礼的起源  208

(一)导言  208

(二)礼 尚 往 来  221

(三)冠礼、婚礼  232

(四)军礼  242

第二 周公对于礼的加工与改造  250

(一)周公制礼作乐  250

(二)德 与 礼  298

(三)诗 与 乐 舞  303

(四)本 章 总 结  319

第三 孔子对于礼乐的加工与改造  324

(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324

(二)仁与礼  355

(三)君子儒与小人儒  373

(四)本章总结  383

 

【精彩书摘】

 

(二)武 王 伐 纣

 

《史记· 周本纪》云: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纣虽败死,但非无材勇者,《史记· 殷本纪》称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下”。有才而骄,有力而暴,好酒滛乐,诸侯皆畔,诚所谓“一夫纣矣”。但武王伐纣、灭殷,亦经几代努力,尤以文王时之文武经略,已为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先是对岐周附近诸邦之清除,继对东北东南之经营,所谓“经之营之”,不仅在台沼之建设也。在晋南一带早已遍布诸姬,而虞仲之奔虞,更为宗周东下之东道主,崤函北道,固已为宗周所掌握。东南地区,所谓汉阳诸姬,武王东征前已有移殖,而武王伐纣时之与国,如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多处于今陕西、湖北间,汉水流域者,逼近“诸姬”地区,乃宗周之与国或附庸。成王初周公奔楚之传说,即因宗周于此早有经营,否则周公不能远奔荆蛮也。

 

“周南”“召南”之地望,亦不能于“周”“召”原封地求之,当为周召两地周族之南方移民区,即所谓汉阳诸姬。周公召公都冠以原封地,周初铜器及《周书》诸诰均称周公,召公虽稍晚,但亦见于《周诰》及《逸周书》。《逸周书· 作雒解》云:

 

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又《左传》僖公四年传,“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召康公即太保召公奭。“夹辅周室”即周公、召公左右辅佐周室,因夹辅而误为“分陕”,周之一统不限于陕,固不能分陕而治也。“公”上冠以“周”“召”,周召为原封地,《史记· 鲁周公世家索云,“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采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又《燕召公世家索隐》云,“召者,畿内采地。奭始食于召,故曰召公。或说者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诗》有周召二南”。是以“二南”之形成绝不在宗周中叶后而在其初,汉水流域,文武之际已为周有,《诗》在二南中虽有北方色彩,但诗随移民而往,民谣之来源固可以甚古也。

 

如此则在武王伐纣之先,周之东北,东南,即殷之西南、西北及西部早为宗周所有或其与国,而殷之后方东夷、“人方”,亦已叛商,如殷末卜辞有:

 

癸巳卜贞:王旬亡戾。在二月,在齐次,隹王来征人方。(《前》2、 153)癸酉卜:在攸,泳贞:王旬亡戾。王来征人方。(《前》 2、 16)

 

“人方”与殷本为同根,今亦相煎,于是殷商四面楚歌,败亡必矣。

 

但战争之胜败,固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而武器之精良与否,一如生产中之工具,亦起重要作用。武器对比,殷周两方之实力如何?当时战争,战车乃是上力,一如现代战争中之坦克,因之战车性能颇能左右战争。近年考古学界,于殷(末)周(初)战车都有发现,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前言】

 

这不是一部西周断代史,我只是对宗周社会历史作一些专题研究。但这些专题研究要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一部论文集。因为是专题研究,所以在前后章节中的内容,有时不免重复。我想避免过多的重复,因之在相似的内容中还是有所区别。这部书涉及的问题不少,而有关的古史材料却不多,越往上溯,材料越少、越难,越难运用。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间社会发展之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的三重证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因此在我的研究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民族所及中央民族学院的朋友们给了我许多帮助及启发,我向这些朋友谨致谢意。

 

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没有历史,在社会上很难有时间的感觉,人们在何处寻找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时间感,时间在不断地流。但这时间流如果没有历史为坐标,纵的时间流将化为横向空间,如百川之汇于大海,何处再有时间。时间空间是可以转换的,这是历史时间的本质。

 

虞夏商周是中国最古的四代,这些坐标,我们说这是中国古代史;汉魏六朝是中国中古。没有这些古代、中古,就没有历史,人们就丧失时间感。没有时间的宇宙是“三维”,在三维世界中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没有时间,也就没有历史。在本质上历史的时间与宇宙的时间是可以统一的。

 

此书从宗周的氏族源流开始,是周民族的历史开端,也就是属于周族的历史时间开始了。历史的载体是空间,我们遂续作周初的历史地理研究。周氏族上场了,他们占据了空间,舞台属于他们而有所作为,于是历史时间也属于他们。

 

宗周是夷夏合流,此后华夏民族形成,而“郁郁乎文哉”的周,使夏商以来的传统文明发展到新的顶峰,为以后中华民族之灿烂文明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研究了宗周的礼乐文明,这种文明离不开文王、周公之开明设施,春秋时代继续发展,管仲、老子、孔子及墨子四大家出,遂使中国之传统文明,由浩瀚的洪波汇成几支巨流。孔子发展了儒家,使相礼的小人儒变成君子儒,遂使“经学注我”,而经学变成儒家私学。于是经学与儒家合,儒家与教师合,师儒不仅经师且为人师矣。华夏族之民间教育遂为师儒垄断,有此垄断,儒家影响遂无孔不入,有饮水处即有儒家。儒家思想陶冶了民族性格,于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不高明不会有四千年的灿烂文明,不中庸不会长期稳定而守恒。这是我在本书内阐明的观点之一。是与不是,尚望高明指教。

 

墨子在古代世界科学上的成就是空前的。在科学史上最先使时间、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是《墨经》。而且《墨经》在数学分析及力学方面的成就更是惊人。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Max Born),当他不了解中国科学史前,以为只有欧洲人才有科学;了解后,方知不然。其实玻恩还不了解墨子,如果了解,更会有不同评价。墨家是自豪又自信的,墨子弟子曾经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子墨子之言将永在也。墨家以外,尚有名家惠施,与墨家互相訾应的惠施多能,“其书五车”。

 

我不想夸大中国古代文明,书中所言,都有实证,甚盼我们的古史专家、哲学史家、科学史家,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