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洁 杨慧颖】新文科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2-07-06 12:56:44
标签:思政、新文科视域

新文科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

作者:林敏洁 杨慧颖(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六月初七日己未

          耶稣2022年7月5日

 

【专家视角】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校“新文科”建设应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创造性坚持思政引领,从而丰富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

 

“思政”一词,据其字形分析,可阐释为“田”“心”“正”“文”四个部分。思政之“田”——返璞归真,寻根溯源;思政之“心”——以心传心,尽心尽力;思政之“正”——身正为范,正理平治;思政之“文”——文以载道,命运与共。其中,思政之“文”与新文科之“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解析为具有三重意义:其一文以载道,铸魂强基;其二博学于文,实学真才;其三超越之文,命运与共。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高校学生对历史规律形成深刻认识,对科学理论形成理性认同,对国情文化有准确把握和坚定信心,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站稳立场、心系家国、胸怀世界的新时代青年。

 

守好课程思政之田

 

课程思政之矢在于育人,而育人之道不但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之“小我”,更是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之“大我”。师者须有前瞻性与大局意识,不能只因循守旧,而应与时俱进,在授课点滴中培育学生心向大道,努力超越自我,关心国家、放眼世界,立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

 

“人能弘道”,当弘何道,即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弘道,即增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弘道为何,即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坚守住教育第一线的课程思政之“田”,即思想文化之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使学生能够更为自发地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认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好课程思政之“田”。

 

我们还要追求进一步提升,即在这块“田”上培育生命之种,使其向下扎根、向上结果。所谓“向下扎根”即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传承中华文脉,使青年人热爱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理想信念之基。所谓“向上结果”则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优秀传播者,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为促进世界理解中国、为中国发展、为世界共同发展而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尽心用心守正创新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强调广泛学习汲取博大精深的文化,其拓展之意便是“新文科”提倡的“守正创新”:既要遵循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推进融合创新,使传统的文科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相近专业集群融合,成为具有融合性、实践性、时代性的大文科。

 

教师在融合课程思政于专业教学时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感性地领悟、理性地批判、大胆地创新。

 

师者,当身正为范,传播正能量。其一,恪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宗旨,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其二,教师与学生不仅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对社会有益的学术研究,还要一起带着爱国情怀、家园意识主动地走进社会,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弘扬和平友好的价值观等。

 

师者,当用心教学,善取时材。擅于取材于生活小事、国家时事、世界大事,有选择有计划地引入课堂,带学生走入真实社会,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在知识与见识上成为有学识、有德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师者,当尽心尽力,知行合一。尽心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铸魂育人,尽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结合“笃学”与“敏行”,扎根中国大地,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奋斗中磨砺品质。

 

培养国际胸怀担当

 

全国大中小学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不仅关系到育人育才,更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甚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遥相呼应。课程思政是为命运共同体“筑基”的重要一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正在走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光明大道,亦是互联共通、和平繁荣的发展之路。这条路需要我们持守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发挥独特、积极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道虽辽远,终将抵达”。让我们肩负起时代使命,在“新文科”建设中做好课程思政,立足中国现实,用心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同圆中国梦,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