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华 著《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等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2-07-10 16:07:06
标签:《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

崔大华 著《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等出版

 

 

 

书名:《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等

作者:崔大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崔大华,字实之,1938年12月3日(农历十月十二)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南岳庙区分路口乡莲花庵村(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莲花庵村)。1961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9月至1978年9月,先后任教于河南省医学院、商丘第一高中、商丘师范学校、商丘大学、商丘师范学院。1978年10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中国思想史专业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1903~1987)。1981年10月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工作。1982年9月调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3年任副所长,198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任所长,1998年退休(随即返聘,2001年2月正式退休)。2013年11月25日于广州逝世,享年75岁。

 

崔大华先生曾被聘为河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学术顾问、《道家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编委、“元典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道藏》顾问委员会学术顾问,是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学术贡献】

 

崔大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其学术成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肯定。崔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专著《南宋陆学》《庄子歧解》《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合著《宋明理学史》《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此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哲学史》《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宋明理学史》获第一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荣誉奖,《庄子歧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南宋陆学》《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四部专著及合著《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崔大华先生的学术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其理论深度为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崔先生读研究生前,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庄子道家;读研究生后,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他把宋明理学特别是南宋陆学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南宋陆学》将南宋陆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资料翔实,论断新颖,拓展了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为此,张岱年先生曾评价该成果“超过了近年来有关宋代思想论著的水平”,“是对于宋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其后,崔先生又参与了集体项目《宋明理学史》的撰写,这为他后来系统的儒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崔先生回到庄子研究,先后出版《庄子歧解》和《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两部大著。《庄子歧解》是他为撰写《庄学研究》所做文献准备的成果。以往注解《庄子》的方法大体有两种:集解法与孤解法。前者长于搜集,失之于冗;后者长于有见,失之于偏。崔先生兼取两者之长而避其短,在前人注释《庄子》的基础上活用歧解法,显化分歧产生的原因,从注解的分歧进入问题的研究。因此可以说,《庄子歧解》不是一般的《庄子》注释、集注性著作,而是以对中国哲学史历代思潮、学术派别的全面把握为基础进行的深入、系统解析的研究性专著。该书已成为学人读通和理解《庄子》的一部案头必备书。《庄学研究》在历史考证上系统地归纳并正确地解答了历史遗留的有关庄子其人其书及其与先秦诸子关系上的存疑问题,廓清了重重迷雾;在思想研究中视野广阔,在整个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庄学理论体系及其基本范畴,并在世界哲学背景下,彰显庄子哲学的特质与价值;具体考察了庄子思想在儒学理论更新和消化异质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曾经被认为只有思维教训的庄子哲学,通过崔先生的研究,展现出了真实的面貌与可贵的价值。该书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称其为“道家思想研究方面的一流学术成果”(吴光先生语),“20世纪最有新意和理论深度的一部道家思想研究专著”(方克立先生语)。

 

崔先生因《庄学研究》而成名,但鉴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的研究重心逐步从庄学转向儒学,这反映了他终极的治学目标和学术旨趣。他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以《儒学引论》和《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列入“哲学史家文库”出版。《儒学引论》运用结构的方法,将孔子创立的儒学解析为三个理论层面,即心性的(仁)、社会的(礼)、超越的(命),表达自己对于孔子儒学的核心究竟是“仁”还是“礼”这类问题的回应,并以这个理论结构的稳定与更新,考察儒学理论形态的变化,将方法自觉与理论创新圆满结合起来;运用历史的方法呈现儒学的理论面貌,即以经学为基础的儒学形态,包括汉代天人之学、魏晋自然之学(玄学)、宋明性理之学(理学);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的理论特质,并在与古希腊和古印度思想的比较中彰显其特色。《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承续《儒学引论》而又高屋建瓴、视野宏阔,不仅有高度的方法自觉,还有明确的问题意识。针对儒学在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究竟是已经退隐而成为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仍在显现功能而仍然活跃的生命这一重大问题,他以翔实严密的论证,彰显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学,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应对现代性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和从容姿态,由此说明儒学具有超越具体历史情境的久远价值,古老的儒学并不是博物馆里的死物,它所蕴涵的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思想资源,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两部儒学专著,其理论创新所确立的全新视角与学术考察所拥有的开放内涵,为儒学的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衔接提示了内在的逻辑理路,并为儒学未来的发扬光大和影响世界的命运进程提供了可能的范式。

 

崔大华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学养深厚,对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皆精研有得。崔先生将学术研究与延续中华文化慧命结合起来,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历史使命感。他在道家与儒学的学术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深化道家和儒学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著名的哲学史家,崔大华先生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哲学界的一面旗帜。如今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宝贵的思想遗产,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研究与传承。2019年3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启动《崔大华全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并成立《崔大华全集》编纂委员会。《崔大华全集》不仅收录了崔先生已出版的全部论著,包括专著、合著、论文以及早年发表的哲理短文、崔大华先生学行简谱,还收录了他未发表的随笔、短文、日记、部分书信及不同时期照片。《崔大华全集》以保证论著的完整呈现为原则,按照时间与类别相结合的方式编排,共分为七卷:

 

第一卷收录《南宋陆学》和《宋明理学史》《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中崔先生撰写的章节;第二卷收录《庄子歧解》;第三卷收录《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第四卷收录《儒学引论》;第五卷收录《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第六卷收录《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理路及当代价值》;第七卷收录崔先生已发表但未收入《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理路及当代价值》的论文,以及随笔、短文、日记、书信、崔大华先生学行简谱。

 

《崔大华全集》计400余万字。《庄子歧解》《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经过崔先生修订后曾在中华书局和人民出版社再版和重印,《崔大华全集》根据再版和重印本校勘。其余发表过的作品根据原版原文校勘。未发表过的作品,在整理中尽量保留原貌,底稿中明显的讹误之处以“编者注”的形式予以说明。

 

《崔大华全集》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作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成果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