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作者简介:柯小刚,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号无竟寓,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创建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思想的起兴》《道学导论(外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 |
人民的天下:《诗经·七月》的王业
作者:柯小刚
来源:“寓诸无竟”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六月十九日辛未
耶稣2022年7月17日
《七月》序云“陈王业也”,然而《七月》诗中既无王侯将相,亦无文治武功,只有衣食稼穑、四时农事、桑麻狩猎,以及蟋蟀和仓庚的鸣叫、采桑女的惆怅和年终祝酒的欢欣……一切有名的人物和载诸史籍的伟大功业都在此销声匿迹,只有人民的生机遍布大地,象无名的野草一般蓬勃生长,汹涌蔓延。如此,乃是王业也,非霸业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周公恐惧流言日,避居东都,不得乎天子也,不得乎诸侯公卿也。周公恐天下初定而政权脱离丘民,故叙周之先祖如何生息于丘民之中,使周之国家政权不忘天下、不陷于国之囹圄也。故《七月》之诗,丘民之诗也,天下之诗也,总结国风而开启雅颂之诗也。
故《七月》是周公思天下之所以为天下之诗也,亦是周公告诫当世家国政治以王道之诗也,更是周公以天下之义修身以俟命之诗也。天下之义正因其高于国家政治之上而为无名之域、超越之境,故天下之义非独相关于天子和国家,而且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论其为君为臣、为贵族为丘民。与齐家治国之营为建构不同,修身与平天下只是要去复其本性、还其自在而已。天下之义虽远,但较之家国治理反而更切身于个人生命状态的觉知和调整。如果说家国治理更多属于政治知识,那么天下之义则首先是诗性知识、生命知识。此知识惟诗心可得,惟生命可感,惟修身可致。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感叹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此言含义深远,并不只是所谓政治险恶的感喟和未能及时退隐的后悔,而是一个国家主义者最后未泯的天下良知。本来,所谓法家的初心,也未尝不知天下之义。商鞅见秦孝公,并不是一上来就讲霸术,而是从三皇五帝的“帝道”开始的。帝者谛也,谛于道也,达乎性也,天下万物之达道也。孝公不听,乃说王道。又不听,乃说霸道。孟子亦深知此一下降过程的无奈。这个过程就是国家一层独大的过程。后来秦始皇盗用“帝”号,以为国家集权之名,是对商鞅三见秦孝公的喜剧化完成,只不过这喜剧比任何悲剧还要残酷和悲凉。
国家向上遗忘天下之义,向下剥夺家庭和个人,便是法家或国家主义的建立。此后儒家顶住国家的压力,向下致力于齐家与修身的重建,重建国之为国的基础,向上致力于天下之义的重建,重建国之为国的意义,这便是秦汉之后儒家政治的持续努力,至今未已。从孔子叹道之不行,到朱子叹周孔之道无一日行于世间,到如今的世界,数千年历史,并无太多新意。
国家是一个集置(Gestell),一个铰链,所有人、物都内卷其中而相刃相靡;天下则是文王式的“灵台”“灵囿”,一切人、物都在其中成就自身而相与为友,物各付物,人尽其性,自然生长。《诗》云“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大雅·灵台》)。《庄子·在宥》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这听起来很浪漫,其实不过是内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物、每一个家庭和国家之中的本性现实。只不过这本性被遮蔽、被扭曲,以至于这现实被浪漫化为不可能的梦想。当离奇的扭曲成为现实,那本然朴素的现实就成为离奇的梦想。浪漫是异化对本然的蔑称,而现实不过是异化眼中的异化。
在本然的意义上,只有天下政治能使每一个人实现其为天子的本质,而在国家的层面,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天子。庄子曾借颜回之口对孔子说:“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庄子·人间世》),是其义也。黑格尔说儒家政治思想只允许天子一个人是自由的,但他不知道天子与天下之义在中国思想中的普遍性。即使在儒家的历史形态中,天下之义亦笼罩于现实之上,冥冥中亦使天子之自由分享于那些在现实关系中相互制约而并不自由的天子、百官和人民之中。天下之义和本然的自由不一定是现实政治生活的描述,但一定是潜在的规范概念,贯穿于中国政治历史的始终。
所以,《七月》是在周得天下之初而陷入国家政治危机之时,周公反思何为天下的天下之诗,是周公身陷“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绝境之中,对于天下之为天下的本原省思和诗性追述。
《七月》并不只是现代人所谓“民俗画卷”。《七月》所咏者,与其说是民俗,不如说是生机,人民的生机和天地万物的生机,天人相与的生机,“生生之谓易”的生机。唯此生机是天地之心,唯此天地之心是王道之心。此心生生,此民生生,而一切民俗、民族和国家政治只是其对象化的结果而已。
所以,与其说《七月》是民俗画卷,不如说《七月》是天时的乐章。在此乐章中,月日交错,纷至沓来,而人随天而动,俯仰生息。天行健,永远先于人,而人自强不息,略后于天而不违天时。天人之际,犹如赋格,对位而错位,错位而对位;不齐而齐,齐而不齐;不时而时,时而不时。《七月》是天地人交响的乐章,《七月》是岁月的赋格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朱津】中国古代帝陵的保护传统
【下一篇】【李林傑】天、人格天与自然天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