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作者简介:肖群忠,男,西元一九六〇年生,陕西彬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孝与中国文化》《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中国民众传统人生智慧》《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中国孝文化研究》《道德与人性》《伦理与传统》。 |
为何说“东方雄狮”和平又可爱?
作者: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初二日甲申
耶稣2022年7月30日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这个当代中国最有感召力、凝聚力,最简约、最概括地体现当代中华儿女共识和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理想和核心价值观。
这种不懈追求的光荣传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源起于古人长期追求的大同理想,即“求大同”。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首次系统提出并论述了中国古人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理想为何是当代中国梦的文化根基?简单地说,今天的中国“梦”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与“魂”。当代中国梦与古人大同理想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历史延续性,大同理想是古代人的中国梦,中国梦是现代中国人的大同理想。
第一,大同理想有助于塑造中国梦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的和平主义国际形象。
中国自古就提出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儒家思想和大同理想始终有天下一家、世界一人的思想,这也是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根基。我们从不用武力胁迫别人,只是想用文化与文明的方式去交流、分享,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建一个大同世界,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某种意义上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东方雄狮睡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爱的狮子。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狮子。中新社发井韦摄
西方的“国强必霸”说法是一个“修昔底德陷阱”思维。它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这不是我们的自我标榜,一些明智、公允的西方思想家早已看到这点。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英国人罗素在其《中国问题》书中对中国人热爱和平这一民族性给予了详实的描述。“中国人天生宽容而友爱、以礼待人,希望别人也投桃报李。只要中国人愿意,他们可以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们所追求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国虽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却不会对外国造成威胁。”“我们的繁盛以及我们努力为自己攫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依靠侵略弱国而得来的,而中国的力量不至于加害他国,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生存的。”
天下一家、世界一人是儒家思想的价值追求,中国人民追求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完全是为了追求中国人民自己的幸福,并不想和谁争夺世界霸权,中华民族期待以儒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同理想主张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们都是天地之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和合。由此,讲信修睦成为人际、社会、国家、国际间相处相交的基本原则,要用大同世界的理想来影响世界,追求全人类的普遍幸福,和平发展,普惠共享,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第二,大同理想和中国梦都把人民的幸福放在首要位置。
大同理想追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孙中山先生曾明确表示:“真正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此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让中国人民从被奴役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摆脱剥削、发展经济,使人民获得富裕幸福的生活,一切以人民的幸福为目标,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政治上的救亡-图存-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又通过长期建设,使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人民幸福的首要条件是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要有好的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使人民的精神充实,道德高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理念。只有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与发展的红利,克服贫富差距过大,才会从根本上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国职工摄影展上,一线劳动者风采卓然。中新社记者杨华峰摄
中国的大同理想,具有鲜明的道德性,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等,这一切的道德追求就是让人人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才。正是这种鲜明的道德色彩使它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与魅力。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道德、精神文明的跃升,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义和精神动力。人民的幸福是物质富裕、社会和谐和道德高尚的统一。
第三,国家富强是大同理想和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儿女是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文化、文明共同体,长期生活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使中华民族将国家富强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和梦想加以追求,因为民富国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就不会有国家强大;没有国家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也难以保障。
因此,中国梦明确将国家富强作为核心追求之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还要强起来。经过不懈的奋斗,我们终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强国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强军目标。唯有如此,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得到守护,民族复兴的进程才不会被打断。我们追求国家和军队的强大,不是要称霸,而是要维护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核心根本利益。
2021年,南京“中国航天日”活动展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的月球样品。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第四,民族复兴是大同理想和中国梦的共同诉求。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以及文化的振兴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要条件,这不仅是大同理想的目标,更是中国梦的实践诉求。
国家实现完全统一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本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和灵魂,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它既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素,也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守住中华文化这个民族的“根”与“魂”,树立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群众游行方阵。中新社记者任海霞摄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留住文化的根,才能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守住文化的魂,才能增强民族的精气神,才能鼓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
作者简介:
肖群忠,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获得者。曾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孝与中国文化》《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等。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