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七夕的玩具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2-08-05 17:07:59
标签:七夕的玩具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七夕的玩具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初七日己丑

          耶稣2022年8月4日

 

古人过七夕,并不是想仿效牛郎织女鹊桥约会,而是为了向织女星乞求巧智。旧时的女儿家,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好比现在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胸大颜美,而在中国的传说中,织女正是巧星,姑娘们相信在七夕之夜向织女星祈愿,可以让自己变得手巧心灵。也因此,七夕又叫做“乞巧节”。

 

怎么个“乞巧”法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每至七夕,“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梦粱录》载,南宋时,“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从宋人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姑娘的七夕乞巧是非常有趣的:七夕之夜,姑娘们会在自家庭院里(或楼台上)陈列各种奇巧之物,设香案,摆酒果,然后向着满天星斗列拜,对着月亮引线穿针,这叫做“乞巧”。又捉来一只小蜘蛛,养在盒子里,次日早晨再打开盒子察看,若发现蜘蛛所织之网圆圆正正,则可以确定为“得巧”,意思是说,祈愿的姑娘家已获得了织女星赐予的巧智。

 

到清代时,姑娘们评价是否“得巧”的方法,改为使用豆芽。《郧县志》载,“七夕为牛、女会银河之期。前期,人家幼女用豌豆浸水中,令芽长数寸,以红线束之,名曰‘巧芽’。至是夕,妇女幼稚焚香于庭,献天孙以乞巧。用瓷碗盛水,取芽投之,复于月光下照之,影如彩针、花瓣、或似鱼龙游戏,谓之‘得巧’。”七夕之夜,姑娘们以碗盛水,将豆芽投于水面,观看碗底的投影,若影子如同游鱼、花瓣,则认为已得巧智。

 

有些地方则用小针代替豆芽,《燕京岁时记》载,“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之巧拙。”由于水面有一层薄薄的水膜,若动作小心翼翼,是可以将一枚小针放于水面,让其飘浮着的。

 

七夕当然也不仅仅是姑娘们乞巧的节日。宋朝的商家在七夕期间也会争逞巧智,推出各种奇巧的小玩意,“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那都是卖给孩子们玩耍的精致小玩具。来看看吧——

 

一种小玩具叫做“水上浮”,用黄蜡制成凫雁、鸳鸯、龟鱼的样子,涂以彩画,饰以金缕,若放在水上,能够漂浮不沉。

 

一种叫做“谷板”,是反映乡村景物的微缩模型:“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

 

一种叫做“种生”,是奇趣小盆景:“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楼束之”。

 

还有一种是既可以玩赏、又可以吃的“果食花样”,用“油面糖蜜”做成人物或动物的形状,“奇巧百端”。如果你跟商贩购买一斤以上,里面便会有一对门神造型的“被介胄者”,制作得十分精细,宋人称之为“果食将军”。

 

最特别、也最受宋朝儿童欢迎的七夕玩具,叫做“磨喝乐”。“磨喝乐”显然是一个音译过来的名词,有时也写成“摩喉罗”、“摩侯罗”、“摩睺罗”、“魔合罗”,来自佛经,原为形象凶猛的印度神祇。但宋朝的“磨喝乐”却是造型十分娇憨、可爱的泥娃娃。一只做工考究的“磨喝乐”,人物的手足、面目、毛发都会做得栩栩如生,还要配上漂亮的乾红背心、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总之跟现在的“芭比娃娃”差不多。

 

 

 

每年七夕,汴京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其中名贵者,“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一对需要数千文钱。又以吴中名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最为神奇,“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即泥人内部设有机械装置,摁下机关,“磨喝乐”会自行活动。价格自然不菲,一对索价“数十缗”。

 

尽管价钱昂贵,但这些制作精良的“芭比娃娃”深受欢迎:“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一般人家买不起名贵品,却少不得要买一对普通的“磨喝乐”。可以这么说吧,“磨喝乐”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芭比娃娃”在今人心目中的地位。宋朝孩子喜欢玩“磨喝乐”,还喜欢模仿“磨喝乐”的造型:“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喉罗之状。此东都(汴京)流传,至今不改”。大人们夸奖一个孩子可爱迷人,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有些女孩子在乞巧的时候,也会陈列“磨喝乐”等奇巧物件,以展示巧智之美。

 

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商业力量的参与是决定一个民间节日是否获得活力的重要因素。七夕在宋代成为最热闹的大节之一,也是得益于商业对节日的渗透:“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今天的商家,也在努力地创造七夕的节日气氛。不同的地方是,宋人做七夕的生意,突出的主题为“乞巧”、“呈巧”,而今人包装出来的七夕,却是情人节。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