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番禺学宫:点燃燎原火种的革命故地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2-08-20 14:27:05
标签:番禺学宫

番禺学宫:点燃燎原火种的革命故地

作者:王帆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廿二日甲辰

          耶稣2022年8月19日

 

坐落在繁华的广州市中山四路的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的番禺县学,即祭祀孔子和秀才上学的地方。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曾经在此主办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昔日古学宫,已成为一处富有历史意义的红色胜迹。

 

岭南具有代表性的学宫

 

番禺学宫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洪武十五年,郡城扩建,学宫被囊括入广州城内。经不断修缮、重建,基本格局坐北朝南,三路五进,布局规整。番禺学宫是明清较有代表性的学宫建筑,是广州现存的唯一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一道,并称广东三大学宫。

 

现存的番禺学宫规模仍较大,占地面积5425平方米,主要保存了中、东两路建筑。中路建筑依次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东西廊庑、大成殿及崇圣殿。大成殿是学宫的主体建筑,以前是祭孔主庙,面阔五间约25米,进深约14米,高约13米,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其琉璃脊处装饰有二龙戏珠、福禄寿、花鸟纹样等图案,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佳品。东路建筑尚存头门、明伦堂、光霁堂和石板路;西路仅存头门。明伦堂是当时生员上课的场所,堂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明伦”就是教人明白伦理道德。整个学宫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古色古香,凸显了其厚重底蕴和恢宏气势。

 

番禺学宫是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学宫的历次修整、重构和完善,都得到地方官员、士绅和商人的支持,而地方商人捐资则是学宫经费资助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清代康熙年间正式宣布开海贸易,广州被定为通商口岸,设有粤海关,对外贸易逐步得到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富商。他们慷慨捐资兴学,尤以十三行行商(外洋行商)潘有度及梁经国家族等为代表,为番禺学宫的办学、整修等出钱出力,促进了学宫的建设和发展。

 

明清时期养士育才之所

 

县一级学宫并非从事蒙学教育的场所,只有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道考试而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才可进入学宫学习。个别虽未取得秀才资格但被官员举荐也可入学,但这种情况极少见。学宫入学名额依各县人口、赋额及文化教育水平而定,分为大、中、小学取进生员。番禺为大县,学宫为大学,可取生员40名。生员有文武之分,课业不同。

 

番禺学宫的核心价值是“以崇先圣、以育人才、以昭化治”。课业上主要是传扬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除四书五经、诗文辞赋等内容外,也有算学、历法、医学、骑射诸科,供有兴趣的生员自行研读或训练。坚持以学生自学、独立研究为主,采取答疑形式进行授课。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试,启发学生思维。番禺学宫的老师即教谕和训导,一般由取得举人甚至进士资格的人出任,皆为儒学功底扎实的学者。清代岭南一些名儒如陈衍虞、车腾芳、莫元伯等都在此担任过学官。

 

明清两代,番禺学宫在广东的影响力甚大。生员中共有1400多人考上举人(被授予县官、学宫教官等职有900多人),中进士212人,中状元1人,榜眼1人,探花2人。在番禺学宫培养的大批士子中,有很多是德才兼备的贤良者。著名生员有陈子壮、黎遂球,清代状元、政绩卓著的封疆大臣庄有恭,著名爱国诗人张维屏,岭南大儒陈澧,被誉为“许青天”的许应鑅,“岭南近代四家”之一梁鼎芬,清末维新派重要人物周汝钧等,还有潘有为、潘正炜、梁纶枢、梁肇煌等著名行商子弟。

 

到清末提倡新学,停办书院学宫,番禺学宫培养封建士大夫的教育职能淡出历史舞台,改办成新式中学堂。为此,拆除了尊经阁、乡贤祠和名宦祠,改建为课室和办公室,又将原来供武生员习武的射圃改建成学生宿舍和操场。

 

毛泽东在此主办“农讲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关注农民问题。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办6届。前五届主任先后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彭湃担任,所址在越秀南路和东皋大道。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所址迁至番禺学宫。1926年5月至9月,第六届“农讲所”在番禺学宫举办。扩大了招生范围和人数,有来自全国20个省的300多名学员。教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彭湃、恽代英、萧楚女等,林伯渠、陈延年、张太雷、瞿秋白、郭沫若等也曾给学员作报告。在历届“农讲所”中,第六届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

 

毛泽东满腔热忱地为“农讲所”的工作日夜操劳。他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3门课程,都是采用比喻和启发式教学,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感人。《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此讲授。该文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学员中组织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指导他们就“租率”“主佃关系”等36个项目进行全面研究。他将这些调查材料收入自己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中,并为丛刊撰写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明确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他教导学员干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军事课程占1/3。毛泽东十分关心学员,时常与他们散步谈心,师生关系平等、革命情深。结业讲话时,他勉励学员要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为农民求解放、谋利益。

 

广州“农讲所”实际上是在共产党人主持下举办的。教员以共产党人为主,教学以学习马列主义和研究农民问题为中心,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共培养了800多名农运干部。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办、主持广州“农讲所”期间的理论思考和革命实践,是我们党早期关于中国革命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3年,番禺学宫被修缮,开辟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由周恩来亲笔题名,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这座点燃过燎原火种的革命故地,书香文韵与红色文化相映生辉,信仰之光同初心之光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