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
作者:魏安雄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廿七日己酉
耶稣2022年8月24日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前不久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的重要论述,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华文明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深化研究阐释,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加强挖掘阐发,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加强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利用。“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文化遗产和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增强敬畏之心,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等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是与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分不开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蔡祥元】唐君毅的感通玄学
【下一篇】【汪亚洲】教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