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十三期开讲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2-08-31 19:28:27
标签:《孟子》通讲第十三期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十三期开讲

来源:“洙泗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廿九日辛亥

          耶稣2022年8月26日

 

 

 

2022年8月20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13期举行。本期由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魏衍华担任主讲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担任与谈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硕士颜景琦担任主持人。活动主会场设在曲阜洙泗书院,孟子研究院、寿光市传统文化办公室设立线下分会场,同时约有50余位学友在线上参与了活动。

 

 

 

主讲人魏衍华老师

 

讲读环节,魏老师主讲了《孟子·滕文公上》第5·4至5·5章。

 

5.4章记述了孟子与农家学派许行、陈相的一场辩论,并由此提出了孟子关于“劳心劳力”的社会分工主张。许行、陈相认为,贤明的君主应当与民众共同耕作,反对统治者脱离民众。对于他们的观点,孟子没有从正面直接反驳,而是通过列举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社会分工的事实,层层设问,步步紧逼,巧设机关,引君入彀。最后孟子指出,社会分工不同,有劳心者,有劳力者,劳心者从事管理工作,被人养活;劳力者从事耕作,被人管理,这是“天下之通义”。孟子还用铺陈的文字描写了尧舜禹治理天下,公而忘私的事迹,进一步说明许行等人主张君主与人民共同耕作,否定社会分工,是根本不合理的。

 

5.5章记载了孟子与墨家学派夷之关于薄葬的辩论,涉及“爱有差等”、“爱无差等”的问题。墨家主张薄葬,而孟子认为“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二者的观点是对立的。但孟子没有就孰是孰非展开辩论,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出夷之曾厚葬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主张并不一致,陷其于矛盾之中。于是夷之又引《尚书》“若保赤子”,将“儒家之道”解释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认为爱是无差别的,但在具体实行时,又可以有亲疏远近的差别。虽然夷之与孟子都肯定亲亲之爱和普遍之爱,但二者所强调又有所不同。夷之突出的是“爱无差等”,而孟子强调的是亲亲、孝悌,认为爱人的普遍情感,首先要从亲亲之情开始,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最后,孟子又讲了古代丧葬之礼的起源,说明古代的孝子掩埋父母的尸体,是根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血缘情感,这种深厚情感必定要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而这种形式是薄葬所不能承担的。

 

 

 

与谈人宋立林老师

 

讲读环节结束之后,宋立林老师就通讲内容做了点评和补充。

 

 

 

主持人颜景琦

 

互动环节,在主持人颜景琦的组织下,现场与线上听众就自己的感悟和问题积极发言讨论。魏老师、宋老师对听众的感想与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详细内容请见稍后发布的《孟子》通讲第13期讲录版)“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14期将于本周六下午继续举行,欢迎广大学友踊跃参与!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