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在天 人间安泰——张祥龙先生百日祭
作者:徐大明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
今年的六月九日,是我今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上午,我在因书商疫情无法发货或缺货退款等原因,于《孔夫子旧书网》购买先生《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三次失败后,第四次高兴地的按下付款键后,百度上出现张祥龙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我惋惜、悲痛、怀念之情瞬间而生,这些情感来自我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国学大家的敬仰和崇拜,便当即在讣闻下留言:沉痛悼念先生!
后又从《儒家网》看到多篇悼念先生的文章,总觉得自己也应该写点有感而发的文字,表达对先生的特别敬仰和怀念。
我是通过阅读张祥龙先生的著作、文章和有关介绍资料,产生对先生敬仰之情的。这个生在香港,长在北京,北京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就带着孩子背诵《三字经》和《论语》,在中西对比中对中国儒家为主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坚定信仰,并积极保护和弘扬的学术大家,我应该特别敬仰和崇拜。
我是一个比较愚钝且缺乏毅力的男性。大概在1970年初我18岁的时候,从一乡友得了一套线装《论语》》,我当时似懂非懂,但似乎记住了两句话,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句是“君子病无能,不病人之不己知”。这第二句,似乎对我一生影响更大,几乎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有了这个座右铭,我在以后受到误解、偏见、歧视、排挤或打压时,总是反思自己,把问题归结于自己的无能(这无能包括道德、智慧和经验),从而暗暗告诫自己:要增强自己的能力,由此走出了人生途中的不少不愉快。
不知道因何原因,我从2003年开始,对以“四书”为主的传统经典产生阅读兴趣,以后逐步扩大到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更多地阅读了《尚书》《礼记》《左传》《史记》等儒家经典;看了包括钱穆、匡亚明、林语堂、蒙培元等大家在内的有关孔子人生的记述和评价;看了国外史华兹、顾丽雅、芬格莱特、安乐哲、罗思文等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和孔子的译著。又不知那一天,突然觉得孔子一生讲给他人的,很多来自孔子的生命体验,并为自己这一感觉而自鸣得意,并开始搜集支持自己这一感觉的研究资料。
在这以后,看到蒙培元先生的《蒙培元讲孔子》和他《心灵超越与境界》,杨国荣先生的《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王庆节《道德感动与儒家示范伦理学》,更丰富和清晰了我对孔子生命体验的认知。后来,在网上查询到张祥龙先生关于孔子和对以儒学为主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的多篇文章和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及几个大学的演讲,感觉先生选题的角度、论证的说服力、表达的清晰度,都充满智慧和担当。先生讲课时的淡定从容,和颜悦色、旁征博引和得体的表达,都是很好的君子风范。我曾想象,先生是一个侃侃而谈,善于于思辨的学者,后看他的讲课和演讲视频,才发现他是一个很能讲道理又尊重他人,善于对话的儒雅君子。总之,我的感觉,先生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境界,很有担当,温文尔雅,魅力丰富的学术大家,国学大家!
根据查询的信息,我从陕西省图书馆借阅了先生《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看后如获至宝,看完了还想看,于是决定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此书,再次阅读中增加了对孔子“圣之时者”的敬仰,也增加了祥龙先生的敬仰。以后又购买和阅读了先生的《尚书·尧典·解说》《从现象学到孔夫子》《从春秋到荀子》《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海德格尔传》和先生翻译的《精神的婚恋》《海德格尔》等,感觉精神收获越来越大。
我孤陋寡闻。先生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古老哲学特有的丰富智慧和哲思;从对儒释道的融会贯通中产生对以孔子为圣的儒家思想的特别推崇,是建立在坚实学术功底和生命体验基础上独到的智慧发现。先生从现象学维度诠释、解读、肯定、阐释以早期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对“天时观”、对《诗经》的“兴”、对孔子对音乐的知,对儒家“孝”的智慧解读等,乃至对孔子圣者地位的肯定和崇拜,简直到了难以复加的高度。他在《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的“开篇辞”中提出:“孔子最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世界”“儒家哲学中最深奥的、最重要的,到现在还可以被我们活生生地体验到、而且到未来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活东西,应该首先来自孔子。”“孔子不是达到其他山峰的通道,而是哲理的极致所在,其中那深邃原发、质朴绚烂的智慧还有待今天和未来的人们逐步领会”。我感觉遇到了为中国传统文化布道的真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先生之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具慧眼的发现,除博览群书,深入的思考、丰富的联想外,是他很相信儒家的哲理就是来自生命体验。他提出“儒家首先是真切无伪的人生体验及其身心良知意识,不是脱离它们的理论建构,也不只是道德礼仪规范,而是亲亲体验、夫妇体验、学艺体验、仁义体验、前知体验、治平体验和神圣体验,及其活在其中的热思和学说。直接体验到的是一团真情、诚意、时义,一句话,是生命意识的至味,不是事后分析出的各种因素和整合出的概念体系。这是孔子为人和立说的要害”(张祥龙:《儒家首先是真切无伪的人生体验及其身心良知意识》商务印书馆,2019年12月16日)。当然也与他真诚的生命体验有很重要的关系。张祥龙说过,“完全是人生际遇本身把我带到了那个地方,而我自己的身心体验向我展示了那样的生命力。”先生自称在“找寻一条经验之路重新进入儒家。而一旦真正地进入儒家,就会被儒家的文献生命、儒家的原初经验所转化、所感染,儒家也就逐渐逐渐开始复活。”(曾繁田:《遇见儒家,发现儒家,期待儒家——张祥龙先生小传》,中国孔子网, 2017年6月9日)这种体验包括,带着敬畏之心与孔子及东方圣哲的对话,用心阅读经典中的情境进入和心灵感知,还包括一以贯之修持养成的君子风范 。有的学者称先生为“最后的君子”(白彤东:《最后一位君子——敬悼张祥龙兄》儒家网,2022年6月9日 ),我打内心里支持拥护。
先生在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更是难得,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布道者和坚强的卫道士。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濒危的担心和分析,对于今天把传统文化叼在嘴上,盲目自信而不自知的所有人,无疑是清醒的当头一棒。他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的真情表达,不仅仅是呐喊呼吁,而且是挺身而出。2001年7月,他就发表《给中国古代濒危文化一个避难所:成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建议》。2008年夏历3月19日,他向北京大学领导提出在北大立孔子像的陈情书,4月18日在《深圳商报》发表《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北大校园立孔子像的建议》,得到学者姚中秋、吴稼祥等的积极支持。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应邀到山东下乡考察乡村儒学,为乡村儒学授课。
我曾设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或创造合适的机会,先生和他的同志,对讲课的内容稍作语言转换,讲给我们的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给共产党党校的学员,讲给国学民间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讲给大的社区,那么,文以载道和文以化人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党政机关、文化团体等特别是领导人物 ,要坚信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珍贵的精神资源,看到这些珍贵资源对救治当下世道人心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而不是先入为主,不自量力的愚蠢排斥;不要总是觉得月亮还是外国的圆,想方设法矮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要浅尝辄止,盲目自信和放大自己对中华文化很有局限的一孔之见,自我设限阻止自身的不断发展。
我期待,在中国大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中间,在张祥龙先生的同道和他的学生中,有更多人士能够学习和传承祥龙先生的可贵精神,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带着对国人的相信,带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怀着满腔热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神和矢志不移的弘道者,使我们中华文明形成的精神财富,进入更多的党政机关,进入学校,进入社区,进入一切可以进入的社会群体,进入更多国人的精神世界;发挥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善化人心、善化官员、善化社会的特殊影响力,使我们的国人都能以充满自信又礼貌有加的形象活跃在人间,使中国的中华文明共同体建设能够健康推进,再现大中华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夫如是,祥龙先生在天之灵不仅感到欣慰,还会以他神秘的力量加持我们!
夫如是,则国人幸甚!中华人民共和国幸甚!大中华幸甚!
祥龙在天,人间吉祥!
作者系西安市长安区委机关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