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其实,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9-23 02:16:35
标签:司笔、所谓疑古、有需要就有办法、茶碗、送书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其实,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八月十九日庚午

          耶稣2022年9月14日

 

【简庐笔记】其实,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一】送书

 

前日送一本旧书给某友。

 

书送出手,一整天回想起来,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其实这本书不难买。旧书,非常便宜,但从自己手里送出去,总觉得不应该太随便、草率。

 

于是发信息——

 

昨天送你书,后半天总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是舍不得一本旧书,而是怕你不能如我所愿那样读它,给它一个好的归宿。旧书是我用心淘来的,淘旧书如救风尘,花钱舍脸从青楼赎回一女子,再给她寻一个本分人家,让她安分过日子,这便是好归宿。如果不小心让她所遇非人,遭受欺凌,则不如当初不赎她,则她虽身陷烟花,就还有被别人赎救的机会。

 

所以,珍惜别人所赠旧书。如不能如愿有效阅读,请将书还我,我不会怪怨,反而会欣慰,毕竟又可以给它等待一个合适的读者了。

 

要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五分钟热度,看“砍头书”,就别为难自己,放自己和书各一条生路,把书还给我。

 

【二】司笔

 

看到陕西蒲城县上王村丧礼联,工整的欧楷。

 

抛开词语不说,如今城乡丧祭之事,极少见到这么好的楷书司笔了。

 

为丧祭之事司笔,最好用楷书、隶书,以示端庄严肃。用行、草则显轻慢,用篆书则又刻意穿凿,流于易而史。皆不合礼仪。

 

史载唐人柳公权善于碑版墓志,唐代富室为先人墓志碑板求司笔,不得柳楷者被视为不孝。楷书遂成刚需,为日用伦常所重。

 

今人以不好好写字为时尚,于是纷纷崇丑尚怪,如帽子歪戴、衣服破洞以为新异,标榜艺术以遮其无学之短。

 

【三】有需要就有办法

 

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现在很难选出真正的一流人才,如何改进?|争鸣》

 

按——

 

因为不需要。真需要的话,一定有办法。也无需争鸣。

 

顺便回应一下文章评论区某杠——该杠评论:“标题就有问题,一流人才是‘选’出来的吗?用得着你‘选’吗?”

 

作者所言“选”,包含了各种意思,非单指选一种。看别人的东西,别吃一斗拉十升式不消化。犹如京戏《坐宫》:“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有人挑剔:花不尽是红的,还有其他色。

 

这便是无知抬杠,岂不知“花红”就是指百花各色齐放。

 

需求产生办法。有真正的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及时有效的办法。

 

比如,弘扬中华文化,只需要国家重要文件用文白互美的形式发半年,则举国必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热潮。

 

【四】茶碗

 

自2008年奥运会后,每年回老家,皆匆匆如做贼,两三日旋返,十分无趣。

 

前周休假数日,见乡下人皆用纸杯待客,已成风气,不仅懒,还浪费茶、浪费水、浪费纸杯——极少有一杯饮尽者,多为尝一口放下即忘所持,随即又用新杯新茶。况且纸杯泡茶,殊坏茶味,不能尽其美。

 

遂倡导仍复用茶壶茶杯。

 

以盖碗与纸杯沏同一种茶对比,则碗茶香冽甘芳多矣。虽乡下父老,手持盖碗,其貌端而色温,瞬间增添文雅庄重之气。

 

纸杯者,苟且之具,如家中过事,人众客多,一时所宜,无可厚非,未可以为日常。日常若率用纸杯,久而久之,人必养成苟且之性。

 

日本人福泽谕吉论改造国家社会,专列器具,与语言、制度并重,很有道理。

 

有不明事理者,以为乡下人用盖碗是耍阔气,似不合身份。

 

其实,用纸杯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五】所谓疑古

 

学术界有人提出“走出疑古时代”,想到有种现象——

 

某些人,先疑古以矫诬前圣妄逞一己之私,疑古遂造就了他们的所谓学术和地位,割了天下韭菜,断了后世之人慧根。眼看走不下去,又提倡走出疑古。

 

仿佛从未疑古之人一直不存在,或不如他们高明。

 

自己搅浑了水,又说水需沉淀、澄清。又如自己乱性滥交以标榜人性解放,待玩出病了,又呼吁重拾贞操。

 

也不知道他们的话是说给谁听的。真是俗语所云:一根萝卜被他两头切了。

 

自疑古派兴起,其势炽烈不可遏止。只待天谴之,听说顾颉刚其人结局悲惨,此天报乎?

 

文化传承,实证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价值传承。疑古派、考证派不见实物不说话,待见了所谓实迹,往往说错话。

 

所以说,许多人进了博物馆,不会看,不会听,更不会说。

 

2022年9月14日整理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