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乾 教授著《重塑君子》出版暨序言、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2-09-23 02:31:43
标签:《重塑君子》
张丰乾

作者简介:张丰乾,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甘肃古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西安外事学院国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诗经与先秦哲学》《敦博本〈坛经〉注释》《可与言诗》《重塑君子》等。

张丰乾 教授著《重塑君子》出版暨序言、自序

 

 

 

书名:《重塑君子》

作者:张丰乾

出版社: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张丰乾教授的新书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底蕴,充分展现了其对道德、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等问题的思考、探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君子在现代社会诸多矛盾处境中的历练和塑造之道。

 

【人物简介】

 

 

 

张丰乾,1973年生,甘肃古浪人,哲学博士,教授。现任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老子学院国学系主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韩国世翰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政协渭南市临渭区十六届委员会特邀委员。兼任《国际老学研究》副主编、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老子学研究会理事、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等职。曾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明裕”双周访问学人、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2006-07年度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中国古典哲学、比较哲学及当代通识教育。

 

【内容简介】

 

书中的内容,以“重塑君子”为主题,依据内容所涉,分为“为己”与“利他”、“智慧”与“情绪”、“社会”与“教育”、“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拜访”与“聆听”、“看法”与“经典”七个版块。其中一篇偏“学术”的文章,主题是“君子”“小人”“女子”及“与”的问题,对流行的一些“看法”做了回应;书中也包括了几篇访谈,其中之一是作者作为访谈对象,可视为作者博士毕业之前的自述。书名由我校黄藤校长题签,黄裕生、吴重庆、李广良三位著名学者郑重作序推荐。书中另有多幅有特别意义的插图。

 

【目录】

 

黄裕生序:唯明变而能温情

吴重庆序:君子在“时”“位”之中

李广良序:于“究际通变”中观“君子之道”

自序:君子与小人之际——“他人有心,予寸度之”

一、“为己”与“利他”

重塑君子

“道德”是什么

面对“道德链条”

“良知”的普遍与孤立

成全别人与成为自己

“特立独行”说个性

欲望的无尽与有节

话说“感而后动”

以谁为本

诚信是一杆秤

文明与厚朴

人民可否不讲“礼”?

荣辱观:不可或缺的社会价值导向

乞丐是知足常乐的典型吗?

贪官的迷与信

把陷坑填成坦途

二、“智慧”与“情绪”

哲学是什么?

选择哲学:不是一种委屈,而是一种机会

哲学和钱

文化不只是人化

知识往何处去,快乐从哪里来

书生的悲剧与悲哀

“糊涂”何以“难得”——《老子》与“君子”

谁是盗贼——批“歪批老子”

“丧家狗”与“男一号”——孔子形象的戏剧性变化

不诚无物,择善固执——子思的为人与为学

逍遥听天籁,恣肆傲王公——庄子的为人与为学

中国哲学史要有中国味

三、“社会”与“教育”

孔子塑像的“标准”与哈佛雕像的“谎言”

家的哲学与教的艺术

历史的异同:从“知青”到“海归”

大学之“大”

大学与市场应该保持距离——从大学生的就业观谈起

小心失魂落魄——大学改革之浅见

不要“失足”于身份发酵的陷阱

危机见证成长

比尔·盖茨的荣誉与学位——旁观哈佛毕业礼(上)

世界的不公与大学毕业生的使命——旁观哈佛毕业礼(下)

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

态度决定什么?

四、“科技”与“人文”

从万物之灵到造物之主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中心与“他人意识”

网络社会与小国寡民

互联互通是一种精神

五大话题正与反

想起了克隆羊

问耕耘?问收获?——从探测火星说开去

《易经》思维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吗?

“上”太空与“看”长城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关于创新能力的对话

五、“本土”与“世界”

北京奥运的精神遗产

奥林匹克的意义

中国的敦煌世界的敦煌——有感于敦煌学的历史与我们的情感

煌煌之学多奇异敦厚小镇总遥遥——纪念敦煌学一百年兼忆敦煌

“洋到家”与“土到底”

出线·“入世”·天下情怀

六、“拜访”与“聆听”

知己知彼还是舍本逐末——访杜维明教授(一)

我们对于西方的学习已经过头了吗?——访杜维明教授(二)

新人文与新启蒙——访杜维明教授(三)

林中隐豪杰,壕上闻玉音——访余英时教授

七、“看法”与“经典”

梁启超1914年讲演录《君子》简注

《瓦尔登湖》说什么

“君子”“小人”“女子”及“与”之辨析

附录

希望点亮一盏灯

 

《重塑君子》的顺利出版,离不开张丰乾教授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努力与付出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他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倾注于作品中,为读者点亮一盏灯,照亮其前行的路,已受到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人文艺术学院对张丰乾教授的新作出版十分重视,将安排一系列的宣传和研讨。最后,再次祝贺张丰乾教授新书顺利出版!望以张丰乾教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继续阔步前进,精进不已,充分展现人文艺术学院教师的实力和风采。

 

【《重塑君子》自序】

 

君子与小人之际——“他人有心,予寸度之”

 

张丰乾

 

俗语有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醒世恒言》卷七)——这大概是最常见的伦理判词之一。但《诗经》之中的“他人有心,予寸度之”亦被古代哲人们屡屡称引,以说明心思、情感、道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今人喜言“常识”,以瓦解“假大空”之言。然而,无论何“识”,达成“共识”才是关键所在。在技术无比发达,资讯无比繁多的时代,出于各种原因的“撕裂”此起彼伏,相互纠缠,“底线伦理”被屡屡突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君子之风似乎比以往更难普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和建设“君子文化”更显得“难能可贵”,而更需要底气、勇气和智慧。言“君子”,离不开“小人”,二者虽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也并非冰炭不容,这不仅有经典的依据,亦来自生活的体验。何况,在浩渺的宇宙中,“人”其实比较“渺小”,“天不怕,地不怕”实在是一种很可怕的“自大”。先哲有云“先立乎其大”,然而,如不能“先识乎其小”,恐怕会流于空疏乃至欺妄——从“小”处着眼和着手,应该比所谓“幽暗意识”更可行。

 

反躬自省,汉儒杨雄有言:“小人之心杂,将形乎外,陈阴阳以战其吉凶者也。”(《太玄·玄文》)笔者“日三省乎吾身”的结果是杂念甚多而导致在“一念三千”中颠簸流浪,在本该“不惑”的年龄,屡遭困顿,虽然“害人之心未曾有”,而“好心办坏事”的遗憾乃至悲剧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浸泡于经典之中,口不离圣贤之言而依旧“背道而驰”,跌跌撞撞,乃至于惨不忍睹,非“小人”而何?!

 

不过,在“长戚戚”之余,也难免为自己开脱——这也许不仅是个人坎坷的波浪,也是人类宿命的颗粒。故而,本书最初拟名为《以“小人”之心》,并请小学与初中时期在故乡大鱼学校塑造我们“文化人”身份的恩师何多范先生题写了这个书名。

 

 

 

何师多范先生,字丽平,号鱼墨斋主人。

 

但学界与出版界朋友们对此名的意见颇有分歧,有些师友认为很好,有惊醒和反思的意义;更多师友认为不妥,尤其认为面对中小学师生和家长时会引起不适和和误解。思忖再三,笔者也觉得“重塑君子”不仅是书中的一个篇名,更应该是跨越时代和地域的文化教育主题,其中也必然包含对于“小人”的认知与定位,故最后以此定名。但这是否又是“小人”之举呢?无论如何,都要向何师多范先生致以深切歉意!

 

 

 

何师多范先生书杜牧诗《清明》

 

书中的内容,以“杂文”为主,但不是机械杂乱地胪列,而是依据内容所涉,分为“为己”与“利他”、“智慧”与“情绪”、“社会”与“教育”、“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拜访”与“聆听”、“看法”与“经典”七个版块。其中一篇偏“学术”的文章,主题是“君子”“小人”“女子”及“与”的问题,对流行的一些“看法”做了回应;书中也包括了几篇访谈,其中之一是笔者作为访谈对象,可视为博士毕业之前的自述。

 

此书谋划已久而未料定稿时正处于新冠疫情由潜伏到爆发,而终究在国内大致得以逆转,却又时不时散发乃至蔓延于东西南北的形势下。“新冠病毒”在显微镜下的面目并不狰狞,甚至带一些绚丽,而其发生和传播的诡异与惨烈竟然导致了全球性长时间的公共卫生危机;若非有舍生取义,有专业精神和高超医术的君子们及其助力者,人类恐怕真的要万劫不复了!“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和“他人”、“他物”之间“距离”的重要和“不相往来”的必要!回想2003年初夏的“非典”时期,也有疫情防控的问题,一些同学因为行动受到限制而产生情绪波动,笔者曾专门写信给他们,名曰“危机见证成长”。此非“宿命”而何?!

 

无论交通如何便利、技术如何发达、商业如何繁荣、物品如何丰富,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特别是人与“微生物”的关系,依旧会面临无可逃避的冲突。面对家长“外面有病毒”的警告,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哭着说:“我看不见!我要和病毒一起玩!”而此前,他的抗议是:“不让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人,在“出去”的时候,能够像蝙蝠那样具有超强感知能力和免疫能力吗?

 

“保护”的理由不是只有一个地球!而是我们和万物“共有”一个地球!不仅要摒弃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还要养成“无弃人”“无弃物”的意识和珍惜良好生态环境的习惯,这才是处于中心该有的样子!

 

不仅是这一个庚子年伊始,已经有多少次看着那些变成了“死亡数字”的骨肉同胞,目睹救援人员、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冒险逆行,耳闻种种坚毅与脆弱、承担与推脱、信任与猜疑,深感自己“百无一用”,但又禁不住摇唇鼓舌。

 

所幸的是,笔者得遇君子甚多,或指点,或鞭策,皆切中要害而不计回报;而能在顺利时没有懈怠,也从困境中脱身而出,的确有赖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是度量和君子的类同,而是度量和君子的差距,见贤思齐——常常想到古往今来的君子门是如何对待坎坷;特别是亲人、师长、朋友们如何对自己耳提面命、潜移默化的,亦总会找到“看开”和“放下”的办法;而晚辈们则以他们的纯真、坦率和聪慧时常“刷新”笔者的面貌,包括思想和学术层面的“教学相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别无长技,一一检视旧文,无论长短,自忖勉强符合“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时过境迁,虽有刻舟求剑之嫌,而些许管见似不算过时,故而不揣浅陋,汇集成册,归类提要,个别标题和内容略有调整和补充,一些知识点,注明了出处。但能否算作“真小人”之言,还有待读者诸君的研判。

 

书中的文稿,多半曾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等报章,用过“平复”、“夕惕”等笔名。感谢聂北茵等编辑们的信任。几篇笔谈性质的文章,也都是聂北茵老师组稿,书中收录了其他学者的论点,以保持语境,非为掠美,感谢郭沂教授等学者们的慨允。

 

此书之出版,承蒙西安外事学院支持,黄藤校长拨冗题写书名,多位同事热诚相助。吴重庆、黄裕生、李广良三位教授先后赐序,勉励之余也慷慨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鲨白(羽瑄)同学的配图颇见功力。原甘肃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刘延寿先生力荐,敦煌文艺出版社杨继军先生慨允,使得此书在故乡正式问世,何幸如哉!尚再宗、马吉庆老师的精心编辑,使之增色良多!多地师友以不同形式指正玉成,恕不一一具名,一并致谢!

 

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学校的著名讲演《君子》实为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之论,其意义不拘于一校一时,正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特录于书中以为压轴;并做了一些简注,方便阅读。

 

当然,所有文责,盖由本人承担。

 

庚子(2020)春分日后于广州康乐园初稿

 

辛丑(2021)中秋节前于西安鱼化寨修订

 

【序言】

 

君子在“时”、“位”之中

 

吴重庆

 

丰乾曾经与我同事,平时一贯谦和,满脸笑容,真有君子之风。如今,他将二十年来主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上的时评、散论、随笔结集出版,并冠以《重塑君子》之名,其所行、所言、所思、所论,可谓与“君子”一脉相承。

 

君子是怎么样的人?就是能够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环境相处得极其融洽、适宜的人,所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的行为不是来自“情商”,更不是来自溜须拍马、附和讨好,而是来自其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能够恰当自处并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而前者,恰恰是“小人”之所为。“小人”也是能够带来“一团和气”的,表面上看,似乎与“君子”差不多。如果二者之间泾渭分明,也用不着“君子小人之辨”。与“君子”对举的“小人”并非总是面目可憎,有时甚至还让人觉得可亲,但是,“小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图私利的,其蒙骗性、危害性不可谓不大。

 

“君子”为什么不需要像“小人”那般眉头紧锁时刻算计,但又具有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简单地说,“君子”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审时度势的结果。其审时度势并非基于私利,而是基于对天地人互动中的“时”与“位”的把握。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其实也可以进一步说“不知易,无以为君子也”。《易》是讲“时”与“位”的,把握到“时”与“位”,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易》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

 

“时”是配阴阳相易而言的,“位”是配刚柔相推而言的,即阴阳相易必须应时,应时才能“化而裁之”;刚柔相推必须当位,当位才能“推而行之”。不应时、随时、及时,则阴阳不可能相易而通;不当位、合位、正位,则刚柔不可能相推而行。“时”是为了“中”,“位”是为了“正”,“行时中”、“居位正”才能阴阳相推、刚柔相易。《易传》认为,万物的变化过程只有“位正”、“时中”才能无往不咎,显现一种有条件、有节制的“刚”的力量,这种“刚”可称为“刚中”,从而把阴阳刚柔协调起来,这是《易传》讲“时”、“位”的目的。《易传》既不推崇“柔”,也不盲目强调“刚”,而是认定事物的变化过程必须遵循客观的“时”、“位”之序,才有持久性的“刚”。所以,与其说《易传》强调“刚健”,不如说强调“刚中”更为准确。若“刚”不得中正,不知止而妄行,则不仅不能健,而且只能导致“凶”。行时中,居位正,则阳、刚之动乃大乃正。而“君子”能够行时中、居位正,所以也能够“坦荡荡”,能够“自强不息”。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关系比传统社会复杂。应该说,在现代社会中做“君子”的难度也远甚传统社会。丰乾在《重塑君子》中根据文章内容,拟出七个标题加以编排,分别为“为己与利他”、“智慧与情绪”、“社会与教育”、“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拜访与聆听”、“看法与经典”。这些标题看似因材施设,实则非常巧妙地将现代人的诸种矛盾处境揭示出来。现代“君子”也是在这些矛盾处境中加以历练与塑造。在此过程中,“时”与“位”依然重要。

 

现代社会不仅结构及关系复杂,而且随着交通及通讯的发达,时空坍塌,生活扁平化、电子化、虚拟化。尤其是自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人们从追求流量的自媒体上获得的对社会的感知已经远离客观与事实。社会日常生活的丰富性或被悬置或被抽离,人们对具体场景或情境中“时”与“位”的把握变得更加困难。无论是相处还是自处,都比以往更加茫然。也正因此,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塑“君子”,需要把“君子”在天地人互动中的“时”与“位”找回来。

 

是为序。

 

吴重庆

 

2021年8月2日

 

序言

 

李广良

 

丰乾的新书《重塑君子》即将出版,他要我为此书写序,我欣然应允。

 

《重塑君子》的大部分篇章此前就读过,少数篇章是初次阅读,重读和初读的阅读经验虽有微妙的不同,但我都从中体会到了跃动在文字中的思想和生命之力。这种力量既源自丰乾的心性深处,也来自古老的西北大地。在广袤的西北,不仅有崇山峻岭、苍茫古道、古今战场和铁血传说,还有许许多多贫穷的山村。从这些山村中走出了无数的汉子,丰乾就是其中之一。令他“魂牵梦萦”的那个村庄已经消失了,但村庄的魂魄与精神犹存。

 

《重塑君子》是丰乾二十年来在《中国青年报》等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杂文、对话等的结集,共61篇正文和1篇附录,如果再加上“自序”和“跋”,正好64篇,合六十四卦之数,此莫非“天意”乎?丰乾的专业是中国哲学,而中国哲学的本质不正在“天”与“人”、“天意”与“人意”的交感互通中呈现吗?

 

当然,《重塑君子》只是一本“知人论世”之作,并未明确涉及“天人之际”。全书分为“为己”与“利他”、“智慧”与“情绪”、“社会”与“教育”、“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拜访”与“聆听”、“看法”与“经典”七章,从“重塑君子”始,以“‘君子’、‘小人’、‘女子’及‘与’之辨析”终,贯穿始终的就是“君子之道”或“君子文化”的重建。在一般人看来,“君子文化”就只是人间之事,无关乎“天道”、“天命”,只要从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加强建设就可以实现。丰乾的文章乍看也是就人间之事立论的,他密切观察着人间社会的种种事相,在那些热点新闻事件的激发下,思考着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的种种问题,提供种种如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路和方法。

 

然而,细读之下,我却看到了丰乾文章中蕴含的“究际通变”的意味。“究际通变”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即在“天人之际”的格局和视域中通达“古今之变”,以华夏古典哲学的大智慧来“观物”,来圆融地观照和处理人间社会的“大问题”和“小问题”。丰乾正是以“究际通变”的智慧来思考和观照“君子文化”的建设问题的。在丰乾看来,“君子”和“小人”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极,反而能够并且必须相互通达。“君子”“立乎其大”,然亦必“先识乎其小”;“小人”“囿乎其小”,然亦“自有其大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似可笑,但其实这也是一条可能的思想和情感道路。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在“择善固执”的同时对一切可能的道路都保持开放的态度,所有的“小人”也都有着成为“君子”的本真可能性。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华夏文明来说,“君子”不仅是一种理想人格,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是在天地、阴阳、刚柔、大小、文质、古今、东西、忧乐之间通达无碍的人生境界。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我们在体察当代中国之实际的同时,开启更丰富的成就“君子”的可能性,开辟更多、更新的通往“君子”的道路。

 

2021年8月28日于昆明雨花毓秀寓所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