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财经教授的传统文化情怀

栏目:当代儒林
发布时间:2022-10-12 22:14:22
标签:《论语》

王蔚,财经教授的传统文化情怀

来源:环球人物网

时间:西元2022年10月10日


这个教授有点“怪”。

 

明明是财经教授,教起《论语》来,比中文系老师还热情;带的明明是国际贸易、土地管理的研究生,却“强迫”他们手抄《论语》;他笑谈,自己下功夫最大的两本书,一本是《资本论》,一本是《论语》,这辈子就靠这“两论”吃饭了……王蔚,到底是怎样一位教授?

 

柳色青青,荷韵悠悠。金鸡岭下,书香绵延。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聆听、或翻阅经典,这是全校《论语》选修课的课堂。授课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特聘专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王蔚声音洪亮、语调平和,将自己多年研习《论语》的体会心得娓娓道来,为大学生们讲读一个个鲜活的圣贤故事。

 

一以贯之:18年72遍,《论语》在财经类院校薪火绵延

 

在山东财经大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那便是最受欢迎的文学类《论语》课,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开设的。经济学和《论语》,这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件事,在王蔚身上相得益彰。这还得从王蔚对《论语》的爱好说起。

 

“我在1974年,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接触《论语》,觉得很有趣,虽然看不懂,但是一直没有忘记。后来,在读研究生期间(1985年-1988年)虽然学经济学专业,但闲暇时候还会看看《论语》,渐渐地兴趣越来越浓,就开始背诵。”《论语》有20篇,512章,15924个字,王蔚能全部背诵下来。“在读研究生期间,用功夫最多的就是两本书,一本是《资本论》,另一本就是《论语》。后来我就笑称,我是靠这‘两论’吃饭的。”

 

虽然自己热爱《论语》,但是能在学校开选修课讲授《论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原来,王蔚在国际经贸学院讲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引用《论语》原文,给学生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就有学生建议他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论语》选修课,让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中华经典。

 

国际经贸学院的教授开讲文理学院的选修课,这在学校还是首次。经过学校和两个学院的协商沟通,王蔚为全校学生开设的《论语》选修课,顺利开课了。“当学校公布选修课课表后,学生们报名非常踊跃,大家都觉得这很新鲜,因为以前学校从没有开过这门课。”

 

从2004年至今,18年从未间断,王蔚已在学校讲授《论语》72遍(每年四个班),听课学生近6000人。

 

王蔚的《论语》选修课就像一粒石子,在山东财经大学激起一片涟漪,陆续,也有其他老师开设了儒学经典选修课。目前,学校共有四位老师讲解《论语》,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解读这部经典著作。

 

现在,王蔚除了带国际贸易与土地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还兼任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凡是其所带的研究生,入师门后必手抄《论语》一遍送给老师留存,而王蔚亦有一个书橱专门放置学生们手抄的《论语》。

 

“学生们将来都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学习《论语》对他们会有帮助。”王蔚说。

 

近悦远来:10年坚守,论语研读惠及百万大众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近日,在北京银行山东分行孔子学堂,齐鲁论语研读第116次公益活动如期举行。现场,40余名论语爱好者再次相聚,聆听王蔚解读《论语》。这次,他结合“里仁篇”前8章做了《孔子论仁》的讲演。

 

钱穆先生曾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王蔚正是在劝人读《论语》、带人读《论语》、教人读《论语》的路上躬体力行、勤耕不辍。

 

“我自己喜爱《论语》,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它。除了在学校讲《论语》,我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类读书会,来分享《论语》,推广《论语》。渐渐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就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活动来系统地学习《论语》,‘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从此我从象牙塔走出,来到社会,在更广泛的环境,为更多的人讲解这部儒家经典。”

 

2021年11月28日,齐鲁论语研读第109次公益活动现场

 

“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由2012年11月发起,每月举办一次,宗旨是“研读论语,提升自我,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活动为公益性质,目前已举办116期,参与者逾万人。自2017年5月开启视频直播后,收看人数也已逾10万人。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要求承办活动的机构也多了起来。“哪个先讲,哪个后讲不好定夺,便想出抽签的办法。先由意愿者提出申请,于每年的十二月及六月份抽签决定下一个半年的活动地点。”王蔚说。

 

就这样,十年来每月一次,活动从未间断。是什么毅力支撑着王蔚一直坚持下来,并将继续坚持下去的呢?王蔚说道,“其实在活动开展整五年,举办到第60期的时候,我自己有点犹豫,考虑过要不要再继续。但我转念一想,《论语》里讲,‘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又讲,‘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我经常给别人讲,自己怎么就做不到呢?于是又坚持了下来。”

 

王蔚坚持做研读公益活动,还得益于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有个秘书处,成员88人,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其中,于大虎为秘书长,江澎、韩斌担任副秘书长。王蔚负责讲课,而其他的行政事务,全由秘书处打理。

 

同时,支撑王蔚把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做下去的,还有中国孔子基金会历任领导的支持,这给了王蔚莫大的鼓舞。

 

“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进行了十年。未来还可能有十五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小车不倒尽管推,只要我的身体允许,研读活动就一定会进行下去。”王蔚说。

 

“学而时习之”,除了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王蔚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广《论语》。2017年、2018年、2019年,三次“重走夫子路”,和众多论语爱好者,沿着孔夫子当年的足迹,感悟儒学底蕴;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开讲《品读论语》,在济南人民广播电视台担当国学嘉宾,录制近百期论语节目;出版《四言论语》《论语注译及人物类编》《论语注译及主题类编》《论语四十字诀》等著作,分享自己体悟的《论语》心得;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的特聘专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成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各地孔子学堂进行公益讲座超过50场......而王蔚的《论语》推广之路,还在继续。“通过多年讲授《论语》,我对521章的每一章节都有自己的体会,目前已汇编成《蔚然悟语》,共60万字,将在年内出版。”


 

王蔚在山东老年大学讲授《论语》

 

2022年6月30日,是山东老年大学孔子学堂《论语》课程班的最后一讲。这天,学生们都早早来到教室,最大的76岁,最小的56岁,而他们的学习热情、认真态度犹胜年轻人,“王蔚把《论语》思想与现实相结合,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对我们的退休生活、孙辈教育都是切实有用的。这门课的笔记我已经记满一本了。”“我们就是因为王蔚教授,才报这门课的。”大家对王蔚充满肯定和认可。

 

“我要把《论语》讲遍山东省的每一个县区,让这部诞生在齐鲁大地上的经典,进到每位山东人心里。”山东省共有136个县区,王蔚已经在100多个县区讲过《论语》。同时,他还在广东、甘肃、青海、广西、四川、重庆等地讲过《论语》,而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堪培拉,也留下王蔚讲学的身影……

 

如琢如磨:《论语》“680”,独特的儒家思想解读体系

 

在近20年的《论语》普及推广中,王蔚通过对《论语》的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自己独特的论语智慧阐释体系。

 

王蔚用“680”三个数字总结《论语》智慧。“‘6’是论语六学论,‘80’是80字歌。《论语》是一个丰富的宝藏,蕴含着很多道理。我把《论语》的各章比喻成各种中草药,并把这些中草药加工制作成药丸。这十年,实际上就是我加工制作药丸的过程。一个大药丸,两个小药丸,共三个药丸。”

 

王蔚解释道,“大药丸”叫“论语六学论”,这是他通过多年研读体会,对《论语》进行的完整概括。他总结,《论语》是生活之学,是教育之学,是智慧之学,是修身之学,是处世之学,也是为政之学。

 

而在这个大药丸以外,王蔚还有两个“小药丸”。一个是“修身处世为政40字诀”,另一个是“生活教育智慧40字歌”。

 

王蔚运用《论语》680理论讲解经典

 

“修身处世和为政40字诀,即学思省改约,恭敬温谦和。孝悌忠信义,仁恕礼惠乐。德正智勇立,宽庄敏慎讷。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生活教育智慧40字歌,为衣食住行详,喜怒哀乐多。乐好博会恒,有因启喻琢。天命安直进,上下左右悦。中庸质文慧,先做而后说。”提起《论语》“680”,王蔚的眼神熠熠生辉、讲解滔滔不绝,这大概是他最享受的时刻。正所谓:“尽善矣,尽美矣。”

 

而正是王蔚这种独特的解读,为学习《论语》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把两千五百年前的经典语录和现在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有经典、有现实、有箴言、有生活。

 

《论语》学习爱好者李刚,说起《论语》“680”,有很多感悟:“这对我学习《论语》有极大的帮助,让我对《论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陌生晦涩的经典,变得生动易懂。”而家住肥城的郭庆伟,是王蔚的忠实粉丝,经常驱车百里参加论语研读活动,他也已把《论语》“680”烂熟于心,并在自己任教的小学开设《论语》课程,为全校师生讲解儒学经典。

 

通过“680”理论,目前已有十几位王蔚的《论语》学员,能够独立地开讲《论语》。王蔚的儒学经典推广路上,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星星之火,正渐成燎原。

 

《论语》“680”,作为王蔚总结的一套独特儒家思想解读体系,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走进孔子》杂志在复刊的第一期,便刊登了王蔚的《论语六学论》。“目前汇编成书的《论语680》书稿已完成,正在打磨与润色。希望尽快出版,为广大《论语》爱好者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王蔚说道。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与王蔚的攀谈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是热爱,是责任,是情怀,是坚守,这也是中华文化迸发的温情力量。(图片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提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