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十八期开讲
来源:“洙泗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十月十五日乙丑
耶稣2022年11月8日
2022年11月5日下午,由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18期举行。本期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陈岳担任主讲人,贵州大学副教授、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赵永刚担任与谈人,孟子研究院孟学与地方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曹巍巍担任主持人。因疫情防控原因,本期活动在线上举行,约有60余位学友在线上参与了活动。
▲
主讲人陈岳博士
讲读环节,陈老师主讲了《孟子·离娄上》第7.11至7.28章。
7.11章,论道的特点。孟子指出,道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每个人都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7.12章,论“诚”。在孟子看来,诚不只是个伦理概念,同时还是宇宙最高原则,为“天之道”;人虽然具有了天所赋予的诚,但还需要经过反省而使诚显现出来。如何使自己达到诚呢?本章提出了一套由内而外的实践程序。
7.13章,孟子通过举例,进而指出,厚待伯夷、太公这样的“大老”,得到他们的支持,便会影响天下人心所向,最终拥有天下。
7.14章,孟子对不实行仁政而一味地替统治者聚敛财富的人进行了严厉批评,其核心依然是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
7.15章,孟子指出,内心的活动往往会在五官尤其是眼睛上反映出来,内心正直,眼神自然坦荡明亮;内心不正,眼神便会浑浊不明。
7.16章,论恭、俭。孟子认为,恭、俭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内心没有对他人的尊重,仅靠表面的伪装,是做不到恭、俭的。
7.17章,记载了孟子与淳于髡的一场辩论,其中涉及经权关系。面对淳于髡“嫂溺,则援之以手乎”的责难,孟子强调权变,认为礼不应成为脱离社会实际而拘守不变的死规定。
7.18章,孟子从“父子之间不责善”出发,肯定了“易子而教”的合理性,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求全责备,伤害父子间的感情。
7.19章,论孝道。孟子首先将“事亲”和“守身”并举,强调“守身,守之本也”;接着又以曾参、曾元为例,说明侍奉父母不能仅仅满足于“口体”之养,更重要的还在于“养志”,即尊重父母的意志、意愿。
7.20章,论“格君心之非”。孟子指出,君心的好坏是政治成败的关键,只有德性完备的“大人”才能纠正国君思想的错误。
7.21章,论毁、誉。赞誉和诋毁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需要正确对待。
7.22章,孟子强调慎言,因为轻言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7.23章,论“好为人师”。孟子批评了人们喜欢做别人的老师的毛病。
7.24和7.25章,孟子批评了弟子乐正克,因为乐正克与小人王驩为伍,违背了“古之道”。
7.26章,论“舜不告而娶”。孟子认为,舜“不告而娶”是合理的,因为若禀告,就无法娶妻生子,这样就会“无后”,成为最大的“不孝”,舜用灵活的权变策略保全了孝道。
7.27章,讨论了仁、义、礼、智、乐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7.28章,继续论舜之孝。孟子指出,舜把孝顺父母、使父母开心看得比平治天下更重要,最终感动了其父瞽叟,为天下人树立了榜样,这就是以孝化民成俗的作用。
▲
与谈人赵永刚老师
讲读环节结束之后,赵老师就通讲内容做了点评和补充。
▲
主持人曹巍巍
互动环节,在主持人曹巍巍的组织下,线上听众就自己的感悟和问题积极发言讨论。陈博士、赵老师对听众的感想与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详细内容请见稍后发布的《孟子》通讲第18期讲录版)“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19期将于本周六下午继续举行,欢迎广大学友踊跃参与!
▲
线上学友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陈来】怀念季羡林先生
【下一篇】丁四新 著《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