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思】爱国主义的真实内涵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1-12-11 08:00:00
标签:
陈杰思

作者简介:陈杰思,男,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华族,云南江川人。现职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华义理》《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义理经典》等。

  

 爱国主义的真实内涵
——驳茅于轼《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作者:陈杰思

   爱国主义一直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命题。但对于什么是爱国主义,则有不同的理解。在爱国主义这一名词中,“国”指的是祖国、民族国家,具体包括祖国的领土、人民和文化三项,而不是国家政权,也不是指国家官僚,更不是指国家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反动政权,存在着腐败官僚,存在着昏庸君主,如果将爱国主义中的“国”的概念偷换为为“国家政权”、 “国家官僚”、“国家君主”,则任何反对反动政权、腐败官僚、昏庸君主的正义行为,就会被扣上“大逆不道”、“叛国”的罪名。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即被袁世凯指责为“国贼”,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陈独秀以“叛国”罪被捕入狱,正是将爱国主义中的“国”的观念偷换的结果。在当代中国,任何集团,无论其地位如何崇高,任何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权力,都应当忠于祖国,即忠于祖国的人民、领土、文化,而不是相反!

 

    中国是一个生产伪劣商品的大国,也是产生汉奸的大国,当然也是各种汉奸论调流行的大国。有慈禧太后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调,有汪精卫的“中日亲善”之语,有“我想爱国,但国不爱我”之论,有对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民族英雄的污蔑,有对秦桧、汪精卫等汉奸的翻案,有各种文化汉奸对中华文化的攻击。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汉奸论调还会纷纷出笼。先贤林则徐提出并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国人民树立光辉的榜样,而如今,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于2010年7月7日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大唱反调。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一文的错误,首先在于概念的混淆和逻辑的混乱。我对“以人为本”的解释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对“以国为本”的解释是:“以国家的人民、领土、文化为本”,如果按照这种解释,则“以人为本”和“以国为本”是一致的。

 

      茅于轼要在“以人为本”与“以国为本”之间制造矛盾,就得首先歪曲“以人为本”和“以国为本”的概念。如果茅于轼将“以人为本”错误地解释成“以个人的私利为本”,则肯定会同“以国为本”产生矛盾。茅于轼说:“如果是‘以人为本’就应该考虑当事人的利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找出最有利的解决办法。就萨韦利耶的案子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孩子的前途,也应照顾他养母的要求。这里根本涉及不到国家的事。可如果是‘以国为本’,情况就非常不同。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领土的完整等等。就算扯不上国家的利害,也得照顾国家的尊严。”(引文来自茅于轼新浪博客2010年7月7日《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下同)很显然,“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领土的完整”、“国家的尊严”是不矛盾的,但“当事人的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同“国家利益”相冲突的。

 

      如果茅于轼将“以国为本”错误地理解成“以国家官僚为本”,则如此意义上的“以国为本”肯定同“以人为本”相冲突。茅于轼说:“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国以文化革命为代表的阶级斗争。为了让无产阶级的政权永不变色,叫大家斗大家。全国人民都上当受骗。居然在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中畅通无阻,搞得几十万人自杀,几百万人妻离子散,还有几十万人搞武斗,动用机枪大炮,互相残杀。其理论依据就是“以国为本”。如果大家都明白“以人为本”,就绝不至于闹到如此荒谬的地步。现在文革已经过去,大家也不会自己斗自己。但是“以国为本”的思想并没有根除,它随时随地能够反扑,叫老百姓遭殃。”文化大革命即是“以林彪、四人帮为代表的国家官僚为本”,而不是正确意义上的“以国为本”,才酿成大祸。将“以国为本”错误地解释成“以国家官僚为本”,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如“朕即国家”,如国民党的“党国”理论。即便现在,也有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这一错误观念来维护既得利益。在“我想爱国,但国不爱我”的论调中,存在同样的错误,就是将“国”理解成“国家官僚”,而非“国家人民、土地、文化”。

 

      茅于轼通过歪曲“以人为本”、“以国为本”这两个概念,从而人为制造“以人为本”与“以国为本”之间的对立,然后诱导读者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错误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即以个人的生命、私利为本),放弃正确意义上的 “以国为本”(即以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为本)。茅于轼说:“如果只是国家的尊严,与百姓的利益无关,我们要不要关心就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又说:“如果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相矛盾时,只有牺牲国家利益为人民,而不许可牺牲人民利益为国家。”。在我看来,国家利益、国家尊严正是由一个国家的百姓利益构成的,两者之间并无矛盾。而在某些时候,个人私利特别是汉奸的个人私利,确实会同国家利益、国家尊严相冲突。

 

      茅于轼从这些错误的论调出发,对维护中国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的战争进行恶意歪曲:“朝鲜战争,珍宝岛之战,中印之战,抗越自卫之战,还有支援越南之战等等。死掉人恐怕远远不止是十万,二十万。我们从来没有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们年轻的一生就此被毁灭了。死去的人不会说话了。我们现在还活着,还有机会说话。是不是应该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们是为国捐躯,值得大家敬佩。但是捐躯的理由何在,很少人会去追究。将来再有类似的事大家是不是还准备牺牲。如果是你,你愿意为此而死吗?发动战争的人一般自己是不上前线的,死人是死别人,所以叫得很响。”我请茅于轼想一想,如果面对外敌的进攻,如果每个人贪生怕死,还有今天的中国吗?还有你茅于轼吗?

 

      当日本人侵占我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时,中国民众的保钓船驶向钓鱼岛之时,要穿过两条封锁线。第一条封锁线是茅于轼的言论:“当强调“以国为本”时,各种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来是极简单的事,或者连简单都谈不上,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事,也会吵得轰轰烈烈,酿成激烈的冲突。比如讲,钓鱼台的领土冲突,就是一例。这个地方既没有居民,又没有资源。如果是“以人为本”,谁也不会去注意它。可是因为“以国为本”,就变成双方寸土不让的国家事务。事实上就有人为此而牺牲。他的牺牲显然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以人为本”和“以国为本”的区分就在这里。”(注:茅于轼因年龄过大,错将钓鱼岛说成钓鱼台,而且也不知道钓鱼岛涉及到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 第二条封锁线当然是日本军舰。

 

      在茅于轼的眼里,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别,只要死了人,就“很冤枉”,他说:“越南不会吊念越战中死的美国人,美国也不会吊念越战中死的越南人,因为“以国为本”,各自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是如果“以人为本”,越战中死的人都是人,死得都很冤枉。”按此逻辑,中国一旦遭遇到侵略,为了不“死得都很冤枉”,只能选择当汉奸,选择投降!

 

      如果放弃“以国为本”,只讲所谓的“人民利益”,我们就要问一问,到底是维护哪个国家的“人民利益”? 据中国新闻网2008年12月25日报道: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在学术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我认为,中国若放弃保护18亿亩耕地的政策,将来中国肯定会出现严重的粮食缺口,必然大量从国外进口,美国的农场主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中国海军没有远洋作战能力,一旦有某个国家出动航空母舰在海面上设立封锁线,则中国无法运入粮食,如此,必然导致大饥荒、大动乱。所以,放弃保护18亿亩耕地的政策,只会对某些美国人有利,而对中国人民极其有害。在美国航空母舰准备进入中国的黄海辉武扬威的时候,茅于轼发表此文于其博客中,得到许多网民的支持,此文修改后又发表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7期,得到大众媒体的认可,实是可悲!可叹!

 

     中国怕的不是外来的敌人,而是内部的敌人。中国出现的种种汉奸论调,颇有市场,其根源是:“中国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我还补充一句:“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缺乏国学教育!”如果国家通过全民国学教育,树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则种种汉奸论调才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