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诺贝尔文学奖:我推荐许石林先生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3-01-06 21:50:04
标签:许石林

诺贝尔文学奖:我推荐许石林先生

作者:许鹏

来源:「龙门村人」公众号


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诺字系列中人们关注度最高的奖项,因为文学离人的认知最近,凡是识字的都可表达意见。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我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我推荐许石林先生得奖。

 

许多朋友纷纷跟帖支持。

 

许先生看到后留言:开玩笑!真是黄叶止啼、望梅止渴,不可能的事!

 

当晚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女作家获奖。

 

但在我眼里许先生已有获奖之实,暂不得其名而已。我发朋友圈,并不是开玩笑。

 

不仅是因许先生和我熟络,便给予他的作品如此高的评价,大多数我所知道的阅读过其文章的读者,也都没有反对意见。我不懂得该文学奖的评价标准,翻看了1901年以来历届获奖者的理由,大概可总结为有文学之美、有思想价值、刻画社会现实、开创文学发展方向……获奖作品体裁有诗歌、散文、戏曲、史书、小说等。

 

参考诺奖的标准,许先生完全够资格。他的文字脱胎于中国古典文献,白话文中自带一种典雅高贵之气,简洁隽永;他大多数作品针对社会现实而发,充满为理想而拼斗的思想火花、守护道德底线的刀光剑影;他的文字于世人习以为常之处,敲打出振聋发聩的铎声;他的作品糅合哲学、历史、戏剧、曲艺、习俗、音乐,是中华文学花园里最瑰丽的一朵。

 

自1901年以来,诺奖作品和中国文化有关者有3位:美国作家赛珍珠史诗般描写中国农民生活、高行健的作品以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新路、莫言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这显然与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地位不符,中国文化、文学、作家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和发掘。许先生的文学作品与前三位获奖者相比,在文学之美、立意之高、展现技巧、社会影响等方面,俱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诺奖评委们将其视角转向东方,寻找反映汉语、汉字、汉文独特之美,展现中国哲学、历史、文化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非许先生而谁。

 

许先生的文字简洁典雅,有芙蓉出水离尘脱俗之美。这大概源于他长期浸润在传统典籍之中,与历代先贤晤谈,尽得其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之妙旨吧。朋友们谈起许先生的文字,感觉其有诗歌优美的韵律,有江河奔流到海的气势,有钟声回荡不绝的隽永……虽是白话文,却继承了古代文言文简美、稳重、雄壮的优点,可以矫正今日文风虚浮之弊病。

 

但许先生的文字却不是今人造的假古董式文字,在端庄典雅的内核之外,不乏轻松俊快的时尚感,雅俗之间,切换自如,其所道者,入理精深,仍通嬉笑;谈言微中,不禁诙谐。

 

人都夸许石林先生多才多艺,搞什么像什么,常惹得那些专业人士羡慕嫉妒恨。在文学方面,他也是多面手,而最为人称道的是散文杂文。只有散文这种体裁符合他的脾气性格,快言快语,一气呵成,是非立见,酣畅淋漓。他写故事时如王维的画诗,极具现场感;他写人物时如画龙点睛,寥寥几笔活灵活现;他讲求是非道理时如剑客决斗,招招刺中命门要害,气势如虹,让人心惊胆战。他的文章饱含温情,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华传统的仁恕之道和社会大同的理想。

 

我很清楚,想把许先生的文学作品讲透彻,真的很难。首先我们几乎无法将他的作品归为某类,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执迷不悟的儒学家,其作品讲的全是儒家伦理纲常;有的则将他归为历史学者,其作品常借古论今,引用历史典故、考究历代兴亡,比研究史学的教授还要丰富、深刻;有人认定他是民俗文化学者,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评说风俗礼仪,针砭不良风气,倡导良风美俗;还有人以为他专注于美食文学,写各地的美食,写田野里可食用的草木。不过,人们又在他写美食、草木的文章中,品读出四书五经……

 

常言道,文如其人。可许先生的文章却让读者对其琢磨不透,甚至判若两人。有人劝他别太保守,其笔下的传统典章制度、风俗礼仪总是那么完美,决不可离经叛道,甚至不能有丝毫怀疑;有人嫌其过于激进,为文论事总是执一端而极论之。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在许先生身上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融合的。他的作品展现了传统中国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执经行权,兼容并蓄。他秉持几千年中国文士“文以载道”理念,民胞物与,针砭时弊,不以作品阿世媚俗,讨世人欢心。纵观其文字,所道者,恒情常理,盖非坚人志节、益人心智、动人鉴戒、广人识见则不道也。

 

他常常自诩保守,但他的所谓保守却与俗人所理解的保守完全不同。他曾到光彩流离的美国走一趟,沿途所见许多人事现象,并将其与传统中国文化比而为一。他具有极其敏捷的信息整合打通和融合能力,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特性,以阙为常而追求完美,坚持民族文化开放融合,不断吸纳优秀文化为我所有,用不同民族文化观照自我,激活华夏文化中的优良基因,使之长盛不衰。

 

与许先生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的谈笑戏说中也往往闪现智慧、哲理、机锋的亮光,妙语连珠俯拾皆是,精彩绝伦的话语给人醍醐灌顶,将其一句话展开来即可写一篇大文章、做一项学术课题,于是,有心者已开始在网上编辑“许石林语录”。因为他多才艺,文化艺术圈到处可见其身影。现在正处于他文学创作的盛产期,目前已出版的著作已是洛阳纸贵,影响人心世风之广,足以与诺奖作品媲美。假以时日,他必能融合中西文化之美,为人们奉献更多含金量更高的伟大作品。

 

早已有多所院校的教授关注许石林先生及其作品,在十多年前已有英语专业教授尝试翻译其作品,让世界文学界了解他。但他的作品很难被原汁原味地翻译成外文,那字里行间独特的、不可名状的韵味,翻译者非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经典积淀,很难成功完成这项工作。比如,有位教师认为文学作品的气韵可以分男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文学作品大多适合女人看,而男生喜欢读许石林的作品,因其有阳刚之气。虽然这种无字句处读书的韵味很难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交流传播,但我还是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下功夫将许先生的作品翻译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当代经典文学。

 

笔者前不久在西安,邂逅西安交通大学郭继荣教授,郭教授多年前就指导研究生阅读并试图翻译许石林先生的作品,此次又指导两位博士生研读许先生的文章,力争将其翻译成功。

 

可见吾道不孤,我希望他们能翻译成功。

 

总之,诺贝尔文学奖,我还是推荐许石林先生。而并非许先生自谦的黄叶止啼、望梅止渴。


作者简介:许鹏,陕西富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