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为何锲而不舍寻踪“书院”
作者:朱清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月13日
学习时报“书院寻踪”栏目迄今推介的80多家中国古代书院,溯自汉唐,遍布华夏,以其数量之可观和幅度、跨度之广大,更以其揭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对保护利用中华文明的这一精神财富,给出了富有使命感的求索和诠释。书院这座积淀了上千年的文明富矿,是挖掘不竭的,敞亮的开端已令人振奋。作为长期研究书院文化和耕耘意识形态领域数十年的宣传战线工作者,从栏目创办开始,我一直在追踪“书院寻踪”,三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学习时报为什么开设“书院寻踪”栏目?
为了“礼敬”
书院发端于唐代,雏形是东汉儒者讲习“五经”的私家精舍。早期书院多属民办,实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和庶民读书的权益。宋代的“新儒学”代表朱子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开创了书院制度化与书院理学一体化交相辉映的格局。自此,书院授学以“四书”为主,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形成了旨在培养“忠孝廉节”“富民强国”经世之士的教育方针。书院体制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合乎民意的产物。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离不开书院对儒家道统的持守。在1300多年历史中,书院几经兴衰流变,但其藏书、讲学、著述、奉祀圣贤等教化功能一以贯之;其传承、创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千余年中国的社会走向和民族命运。宋元明清时期,书院担起“治国平天下”的大任,为华夏安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与人才支撑。至清代,全国书院逾5000所,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合和巩固中国“大一统”作出贡献。书院体制亦被东亚及世界各地吸纳,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与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作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也必须正视一个历史事实:古代书院毕竟诞生于君主制的宗法社会,难免杂糅某些封建糟粕,但书院文化总体上顺应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后世的教育给以重要启迪。行至古代社会末期,书院教育专为科举取士而备受抑制渐失活力。这种状况恰恰说明书院理念不可能在专制的生态中真正传承,故清末帝制落幕“废科举”时书院改制。然而,江河不息,民铸春秋。书院文化“历经磨难而不衰”,其蕴含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正在融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盎然,“书院热”再起似春潮澎湃。2015年国家文物局开展全国书院普查,整体推进书院的保护和开发利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复建或新建的各类属于教育组织的书院逾3000所,且呈日益增多、方兴未艾之势。“寻踪”于中华先民创造的精神家园,唤醒书院美好历史记忆为民族的自信与复兴赋能,贡献良多!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来到武夷山的朱熹园(武夷精舍所在地),他讲道:“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园”“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尊崇前贤的造物,表明了一个人民拥戴的执政党鉴往知来,守护精神家园也是守江山。
为了“求是”
高悬岳麓书院讲堂的“实事求是”匾额,激燃了毛泽东等革命家反帝反封建、解放全中国的思想火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高度契合”所言极是,理论的升华总与社会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互为照应。近代史上,入读福州鳌峰书院的林则徐赴粤禁烟,官署迁至广州越华书院时题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誓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维系国祚,虎门销烟。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天演论》译者严复,反思鹅湖书院“朱陆之辩”后悟道“旧学商量、新知培养”,力倡“中西文化,融合会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龙江书院里“朱毛会讲”,促成了井冈山上“朱毛会师”,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四军首次入闽于武平县,在梁山书院设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在此发布《告武平劳苦群众书》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把党和革命的火种撒向八闽大地。书院承载了无数仁者先贤、革命志士为民族复兴赴汤蹈火的真理追求和经验升华。
领悟“书院寻踪”,“寻”之目的在“求”,“踪”之内涵有“是”。捋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由“契合”通向“结合”的每一则书院往事,宛若一束束灿然的华光,长留时空,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珍贵的借鉴。
为了“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超以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书院。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厦门筼筜书院共同参观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并为普京介绍闽南文化历史渊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专程赴岳麓书院,强调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踔厉奋发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书院寻踪”栏目的开设给党员干部一个重要启迪:做到“两个结合”,要像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那样,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传承其优良传统,以高度自觉推进书院复兴,体现着人民对党的使命寄托,党员干部自当责无旁贷。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坚力量,书院则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士大夫创办、发展了书院,书院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两者的互动推动了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朱子知漳州任上题写的书院门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激励党员干部志存高远,勇于担当,造福国家,不负人民。在“书院寻踪”所述的80多则往事中,富含着“做什么样的官”和“怎样做官”的道理,是党员干部严以修身、自我革命的绝好教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党培养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时报是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书院寻踪”栏目的创办势必在全党树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典范。
〔作者系(中国)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