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传承基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出版
作者:王艳艳(泰山出版社出版业务部副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十九日戊戌
耶稣2023年2月9日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 主编 齐 涛 副主编 蒋海升 谢天 泰山出版社
【光明书话】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绝的古老文明,中国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等政治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调下诞生、发展、演变的,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西方的政治思想、体制相比,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体现了其鲜明的特色,不但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中连绵不断、涤故更新,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得以形成。我们今天更应该珍视这份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社会土壤首先就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自主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条道路奠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也一脉相承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历程。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遗产缺少客观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随着西方政治学说的进入以及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影响的扩大,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全盘否定思潮,将其视之为封建专制主义,是落后的、封建的政治文化。其根源是简单地以西方话语体系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道路作为人类各文明体政治文明发展的普世之路,带有明显的偏向性与局限性,难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历史基点与历史镜鉴,也无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
基于此,泰山出版社策划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从中国传统大一统文化、中国传统大同理想、中国传统和平理念、中国传统睦邻之道等10个方面,从以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主体以及政治外延领域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各个时代政治文化的演变,总结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和发展。
这套书系不囿成说,立足中国历史实际,发掘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传承基因;立足政治文明的历史实践,发掘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被广泛认同的优秀政治文化遗产,提炼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神;着力于体现政治文化的特征和演变,总结历史得失,既总结分析实践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国运昌盛的典型,又总结悖逆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国破家亡的事例;以中国式话语体系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掘深植于我们历史深处的政治文化基因,探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定道路与方向,为四个自信提供政治史的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道路提供历史镜鉴,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