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站在春天的入口处,勇毅前行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3-02-11 19:38:08
标签:春天
宋立林

作者简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历一九七八年生,山东夏津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等。著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

站在春天的入口处,勇毅前行

作者:宋立林

来源:“喀大国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十四日癸巳

          耶稣2023年2月4日

 

 

 

站在春天的入口处,勇毅前行

 

今天是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又一个轮回开启。我常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发明,其中所蕴含的“数”“节”“气”等理念,恰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实际上乃是中国人“追求合乎天道的生活”的一种反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是生命、生物,也是生长、生活,更是世界的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春天是温暖的,是焕发出生机,同时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春天的风,可以吹醒沉睡的万物;春天的雨,可以滋润枯燥的心灵;春天的生机,可以激发前行的信念;春天的希望,是我们勇毅前行的动力。

 

站在春天的入口处,我们将何去何从?

 

 

 

三年的疫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世界秩序。站在今年春天的入口处,我们看到了疫情结束的希望,我们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抚摸着春天的风,我想起了老杜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默念着这两句诗,我想到了文化的力量:自觉到自知,自信到自强。

 

孔子之道及其衍生建构出来的儒家文明体系,维系了几千年中国文明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但在百余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孔子、儒学却被视为绊脚石被国人踢开了;甚至要打烂砸碎而后快。但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导致的是主体不立,精神缺钙。故而,时至今日,才需要我们呼吁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知,强调文化自信,企望文化自强。

 

 

 

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推进,我们渐渐摆脱了百余年来的文化自卑和文化自戕,开始追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知,进而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看来,在古今中西交汇中,苦苦挣扎纠结了百余年的中国人,现如今基本上可以比较理智地看待古与今,中与西之间的关系了。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我们就能够看清古今中西的关系。古与今,中与西,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依存的关系。中国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可大可久,就在于它所秉持的中正中和精神,开放包容态度。今天,我们需要现代为传统立本,也需要传统为现代铸魂。所以,既要继续开放地向一切国外有益的文化学习,也要坚定不移地举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真正的自信与自强,是敢于开放,勇于学习,善于包容的。随着国人对于经典的阅读、对孔孟的理解、对传统的尊重,我们也应该继续敞开心扉,以谦卑的姿态、平等的眼光吸收异文明,兼容并包,综合创新,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才会更加稳健、中正;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温馨与和谐。

 

 

 

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那就是文化,那就是思想,它可以超越国界的阻隔,它可以穿透时间的迷雾,直指人心,提撕人心,涵养人心。我们需要全人类的文化之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世界,使之不再干枯滞涩;我们需要全人类的思想之光芒照耀我们的精神世界,使之不再黯淡无光。

 

今年春天,山东卫视播出六集纪录片《大泰山》,反响热烈。在接受采访,谈观感的时候,我提到了孔子与泰山。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这两个巨型“文化符号”,无人不知。当我们攀登中国文化之山的时候,“登高必自卑”。站在山脚,自生“高山仰止”之叹;拾级而上,便生“风光无限在险峰”之慨;而唯有经过千辛万苦登上顶峰,方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格局和境界。

 

路就在脚下,不用管前途坦荡荡还是坎坷,我们只需要抱定那份来自春天的希望,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