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汉基 著《<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中心》出版
书名:《<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中心》
作者:黎汉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0-04
【作者简介】
黎汉基,中山大学政治学副教授,1971年在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和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专攻中国政治思想史,已出版专著《殷海光思想研究:由五四到战后台湾,1919—1969》《社会失范与道德实践:吴宓与吴芳吉》《混沌中的探索:殷海光的思想困境》三部,与人合译《时间中的政治:历史、制度与社会分析》《政治中的历史与幻觉》《对话当代政治理论家》三部,编注《徐复观杂文补编》六册、《徐复观家书集(1963—1981)》、《牟宗三先生全集》其中五册、《李春生著作集》五册。
【内容概要】
“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推动当代社会文化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资源之一,所以值得深入研究。本书选取《穀梁》中有关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几个核心问题,如死义、复仇、慎让等,通过经典诠释的方法,以文本的深入解读,不同文本的对比和义理的细致阐发,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意识的相关内容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等,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述,并能提出自己的许多独立见解。在一些文本解读和义理阐发上发人之所未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简述
第一章 让国与辞让
第一节 鲁隐让弟之误
第二节 让国弗贤七例
一、宣缪二公
二、蔡季
三、司马子反
四、叔武
五、子臧
六、季札
七、叔术
第三节 让国以外的辞让
第四节 综合讨论
第二章 死难与灾卒
第一节 以及言杀六例
一、孔父
二、仇牧
三、荀息
四、公子服
五、箕郑父
六、庆寅
第二节 宋伯姬灾卒之贤
第三节 祭仲不死难之谬
第四节 综合讨论
第三章 复仇与报耻
第一节 齐襄复仇与灭纪之恶
第二节 鲁庄公与伍子胥
一、鲁庄公
二、伍子胥
第三节 报耻与报恶
一、宋襄公
二、齐孝公
第四节 综合讨论
第四章 “贤”的指谓与条件
第一节 贤与得众
一、卫宣公
二、齐桓公
三、刘卷
第二节 贤与道德
一、公弟叔肸
二、公子友
三、楚灵王
第三节 贤而不详其事
一、曹羁
二、潞子婴儿
三、叔仲彭生
四、公子意恢
第四节 综合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邓国光
夫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禹之言尚矣,蔑以加矣,夫子无间然矣。三极彝训,《春秋》备焉。诚敬正心,以安天下,大同盼焉。政者正也,治者理也。理而正,是政之治,伦序美懿,人得其所,由是先圣垂典,继天立极,孰伟于是焉?
汉基之作是书也,题曰“探微”,谦德也,君子之风也。君子知人,因微知著,圣道所以为大明。“言”之在《尚书》,“义”之寄《春秋》,因微言以知大义。诵圣人之文也,同道心以孚通,义存万古,长存天地。其苟虚述者,自困“成心”,强不知为知,或歪曲失真,自误误人,足为寒心。是以通德之机,存乎一心,圣人纯德,存乎文辞,《春秋》之微,岂其微乎?仁义存心,成己成人,立己立人,岂徒口舌之辩哉?汉基正本清源,深体圣心,知本而立达,由微而之显,其义尚矣!蔑以加矣!
汉基之为是书也,立言必有据,说义必通方。其亮点,乃运“政治伦理”之高度,分析孔子《春秋》贤贤贱不肖之正义,此《春秋》褒贬之精义,非深探文辞之表,不足言其万一。以故汉基深讥向来泛泛类聚之虚说,成心有在,成见存焉。成见所在,见诸让辞、灾疹、报复、贤德四端,《春秋》大义之所寄,微乎其微,不可以成心说。拨乱反正,《春秋》正旨,四端见之矣。苟以成心说,则扑簌要渺,意随心解,辞越繁而义越晦,以乱说乱,何啻止沸扬汤,更乱经变常,名实相歪,世乱何所底止!《春秋》之传分途,而圣人之意越乱,经世之志,荡然不复。字说而虚构,形同说书演故事,徒悦俗夫庸子之耳目。夫子曰:“文胜质则史。”夷经为史,由来尚矣!汉基拨乱反正,治经所以取其正也,非敷衍虚文以谭陈事,故言必及义也。“政治伦理”,经义之正旨也;四端者,经义之正脉也。此非虚词滥说所可得也,其必无成心,方能无成见,方足以探经旨。
汉基之治经也,大旨折中于孔子,而其四面堵截,维护经义,必综览传世诸家之说,实事求是,辨析毫釐,不假虚说。国光孤陋,窃以管见测之,其大纲,一曰明小学训诂。偌偌大者,若求《穀梁》“故”字正义,先统括全经用例,复分类以辨实旨,然后证引诸家,判断范宁之说为未得。本经说经,据经文归纳而得之正解,非漫说形音义以穿凿者也。夫“故”于孔门为大义,孟子说大禹治水,苟求其“故”,则治平之功是成。二曰明经传文例。偌偌大者,若求《穀梁》“贤”之意义指涉,据理为说,层层深究,步步推拓,商略诸家得失,皆不离《穀梁》经传文理,然后赅括大义,涵摄“得众”“通恩”“尊君”“使贤”四脉,则贤人政治,悉非泛泛虚说好人好心之类陈腔滥调,而存“责任伦理”之实在大义,此所谓“经世”之治道,可得而知,亦可得而行。
更足以揭示者,汉基贞定“《穀梁》以鲁为本”,与马迁《孔子世家》之说,符合无间,疑团尽驱,则郑君言《穀梁》近经,其说不诬。汉基因《穀梁》以明孔子义理,统摄现代思维之优长,儒道干城,当之无愧。
余之知汉基有年,其学品之纯,为香港所罕见。汉基之毕业于中文大学,专注义理之学,博通中西,而器识非凡,皆于本书见之。如斯伟才,苟能大施于世,则时代运会,其如何哉!“知人”之义,为治其本也,汉基其知本者也。《古易》云:“正其本,万事理。”世之读是书者,勿以为苟作也。
己亥端阳之时邓国光序于澳门氹仔
注:部分图文信息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并参考了黎汉基副教授的新著《<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中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