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友】曹春茹《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读感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3-02-26 19:13:44
标签:中国文化、朝鲜柳梦寅散文

原标题: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

作者:张宗友(南京大学文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廿六日乙巳

          耶稣2023年2月16日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是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的一段。在跨文化研究中,梳理、展示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也是这一伟大工程的一部分。《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曹春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版)在展示柳梦寅生活史、心灵史的同时,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中国文化世界。

 

中国文化是柳梦寅创作的“集体渊源”

 

目前研究域外文学接受中国文化的成果,多探讨其与某一领域、某一时段或某种文化的联系,该成果则细致梳理了柳梦寅散文接受中国文化的全貌。从时间上看,柳梦寅接受了从先秦到明代的中国文化;从范围上看,柳梦寅接受了儒家、道家等百家文化,接受了哲学、文学、教育、历史、民俗等各领域文化,还涉及兵法、天文、地理、医学。其接受中国文化不仅表现在内容、思想、主题方面,也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作者从结构、语言、修辞、文体、风格几方面论证了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得出中国文化是柳梦寅创作的“集体渊源”的结论。作者以具体的文本、确凿的事实论证,使读者透过异域文学感受反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打开这本书,读者如同置身于中国文化大观园,园子的每一区域均绽放着不同的中国文化之花,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态。这些文化之花也将柳梦寅的文学世界、精神世界映衬得更加绚烂。

 

在柳梦寅的时代,儒家文化在朝鲜处于正统地位。作者根据柳梦寅的自我定位“梦寅,拘儒也”,再结合其主流思想、政治立场、人生选择和创作实践,认为“在柳梦寅的多元文化思想中,儒学是根基,是核心”。作者在书中亦突出了儒家文化对柳梦寅散文的重要影响,并将准确概括浓缩于章节标题中,如“‘不朽’的创作意识”“对儒家文学理论的接受及其民族化”“‘儒以忠孝节义为尚’——传统儒学的恪守”“‘结民心以固邦本’——民本思想的表达”“苏民活国之策——实学思想的践行”等。读者由此可知,中国儒家文化之于朝鲜文学、政治乃至社会经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柳梦寅深度接受中国文化

 

“柳梦寅把握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接受中国文化的深入程度令人惊叹”,作者在书中不仅梳理、展示出柳梦寅散文中直观可辨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现象,还挖掘出深层次的隐含着的中国文化。

 

经过作者的指引,我们在柳梦寅散文中发现了或显或隐的《尚书》《论语》《孟子》《庄子》《史记》《汉书》《武经七书》等哲学、史学经典,重温了《诗经》《典论·论文》以及韩愈、柳宗元、苏轼散文和各代文学理论的美的蕴涵。而柳梦寅在引用这些经典时多既无注明也无阐释,而是巧妙融入作品,如《钓隐亭记》说:“花则有雪中返魂也,日边倚云也,渔郎逐水也……树则有金井之叶,有宋山之械……有植孔坛而宲圆,有过杜拳而穰多。”这一段写了多种花和多种树,但都没有直接说出花名和树名,而是以中国各代诗词典故来指代,一般读者很难读懂。这也说明柳梦寅接受中国文化是深度的接受。对此,作者一一给出答案,如“梅花称‘雪中返魂’,典出苏轼的《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四):‘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宋代戴复古的《腊梅二首》(其一)也曰:‘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在很多章节,作者都深度挖掘了这种隐含的中国文化,并分析了其作用、效果,夯实了柳梦寅深度接受中国文化这一结论。

 

柳梦寅援引中国文化用以说理、叙事或抒情,而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不是平面铺陈,而是立体展现;不是简单列举,而是深度融入。中国文化影响为主、兼具时代性与民族文化特色,柳梦寅散文表现出多元文化特征。作者几次强调,柳梦寅没有被迫学习、接受中国文化,而是彻底被中国文化吸引和折服。中国文化在其散文中光彩夺目,魅力不可抗拒。

 

中国文化在朝鲜的多面影响

 

这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逻辑严密,论证严谨。同时,该书在引文、表述、行文、论证、语言方面表现出多样风格。在论证“引用中国典故作用、效果”部分,作者以《与崔参议铁坚书》为例,柳梦寅希望接寡居的女儿回家居住,让读者感受到父女情深;在探讨“散文激昂、凌厉风格”部分,以《教京畿左道观察使成泳书》为例,柳梦寅怒斥日本侵略者为“蕞尔小丑”,并历数其罪行,读者从中感受到他的爱国热情和昂扬斗志;在“《於于野谈》对中国笔记的接受”部分,引用“李舜臣在闲山岛遇鬼的故事”,这又让读者毛骨悚然。同一部分,作者又引用朝鲜文人在中国写诗请美女联句之事:文人曰:“心逐红装去,身空独依门。”美人联句曰:“驴嗔车载重,添却一人魂。”这部分画面感、场景感很强,令读者欣然捧腹。精炼的小品、生动的寓言、有意思的中朝文人交流轶事的引用,也增加了该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时而活泼、时而幽默、时而感伤、时而荒诞甚至惊悚,读者阅读后时而轻松、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激愤,与柳梦寅及作者一起言笑,一起感动,一起唏嘘!换言之,通过该书,读者与柳梦寅及作者共同完成了一次美妙的学术之旅、文化之旅、审美之旅!

 

学术研究应该承担起时代使命。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故事,展示了崇高的中国文化形象,证明中国文化在朝鲜的多面影响,阐明了中国文化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重要作用及核心地位。正如序者王向远教授所言,这部著作“通过具体个案的研究呈现以往的东方、东亚的共同体的历史基础,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与未来指向”。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