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北京:国子监街——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
来源:首都之窗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二月初一日己酉
耶稣2023年2月20日
北京国子监街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清成名“成贤街”,乾隆皇帝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
国子监和孔庙实为一体,东为孔庙,西为国子监,体现了“左庙右学”的规制。
孔庙于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石碑198座,刻有5万余名进士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绿、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可算是光宗耀祖了。清乾隆年间称国子监,1965年改名为国子监街。文革中曾改名红日北路九条。时至今日,站在红墙绿瓦之外,仿佛还能听见昔时从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国子监街同时也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1984年国子监街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现在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建筑遗存极少,绝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所建。在这里,有老城的古朴庄重,也有胡同的静宁安逸,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凭借其幽雅、宁静、庄严、神秘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发展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此驻足观赏。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千年尚学 文脉相继
【下一篇】【郭齐勇】《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