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作者简介:郭齐勇,男,西元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现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社会兼职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传论》《守先待后》《文化学概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等。 |
《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书评
作者: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二月初三日辛亥
耶稣2023年2月22日
在诸断代儒学史的研究中,南朝儒学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长达几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儒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南朝儒学在总结两汉儒学和魏晋玄学、开辟宋明儒学的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有鉴于此,乐胜奎的学术专著《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会在儒学思想史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认为,只有人的历史即人性的精神运动才是真正的历史。所谓人性的精神运动就是对人性的自我反思,或者说是人之为人的精神自觉。当人类已经达到对人性的自我反思或者人之为人的精神自觉时,真正的历史才正式开始。
该书作者站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期理论的立场上,认为两汉儒学衰落的重要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对人性自我反思存在的理论缺陷。汉儒认为人性源于经验性的阴阳五行之气,人性及人性之善端只具有经验性而缺乏超越性。如果天道之超越性无法贯注于人性之善端,则由于后者不具有超越性而不能成为儒学道德伦理体系的内在根据。南朝儒学思想是在直面两汉儒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寻求儒学自我发展新方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成熟的。
该书作者将南朝儒学思想分为三个不同的流派:一是继承两汉传统儒学的思想,此以刘宋时期的何承天、萧梁时期的范缜等为代表人物,谓之传统儒学派。二是以传统儒学中的礼学为核心的思想,此以宋齐时期的雷次宗、王俭,萧梁时期的皇侃等为代表人物,谓之礼学派。三是以汲取佛学思想而改进的新儒学思想,以刘宋时期的颜延之、宗炳和萧梁时期的萧衍(梁武帝)等为代表人物,谓之新儒学派。三个不同流派的儒学思想是南朝儒者面对时代要求而作出的不同的反思和努力。这些反思和努力在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逐渐合流,汲取了道佛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精华,最终实现了自身思想的飞跃,将儒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南朝儒学的三个流派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统儒学派。此派的思想较多地保存了传统儒学的原貌,同时也承袭了传统儒学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后逐渐在与其他学派的斗争中发展出以神灭论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此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范缜。他的神灭论对儒学理论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在神灭之诤中暴露出来的儒家文化自身的困境却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因为上述事实为儒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充分汲取佛教文化的精华,促进儒释道三教合一,实现儒家文化否定之否定的涅槃重生。在此意义上说,范缜及其神灭论思想对于儒学历史的推动作用超过其对儒学理论的贡献。
第二,礼学派的思想。此派吸取了具有浓厚道家色彩的玄学思想,又保留了传统儒学的精华即礼学思想,同时也适应了南朝时期强大的门阀士族的需要,成为当时儒学思想的主流。皇侃是南朝礼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充分继承了南朝时期的知识背景。从横向说,皇侃是南朝儒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其思想中可以发现南朝儒学的所有重要理论;从纵向说,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传承者,我们可以从其理论中看到旧传统与新思想之间的内在矛盾所造成的紧张关系,正是这种紧张关系孕育着新儒学的诞生。皇侃汲取玄学思想尤其是王弼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礼学领域,创造性地疏通了儒家天道观、心性论与礼学三层面的隔绝状态,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具意义的是,皇侃在疏通性道关系时已渐趋内化,即以“性”中内生之“善”作为自己整个思想体系的终极根据。尽管此种性善是由礼学的道德情感所呈现,且缺乏一种严密的逻辑论证,但我们可以从中理解以皇侃思想为代表的南朝礼学何以繁荣及其在整个中国儒学史中的重要价值。
第三,新儒学派思想。此派中人觉察到当时的儒学面临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在性与天道关系上的冲突,从而吸取佛学的形上思辨以弥补儒学的缺陷,形成一套儒释合流的富有义理色彩的思想体系。此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梁武帝。他将先天而内在的佛性观念引入儒学的心性论中。其理论意义在于使佛性所具有的内在超越性融摄于儒学的心性之中,从而导致后者具有内在超越的先天善性,使儒学的天道观和心性论相互贯通。梁武帝主张现实世界的人性是禀自清浊之气而表现为无明,但一切众生若虔修般若智慧,觉悟现实世界之虚幻无常,摆脱生灭轮回,化无明为神明而使自身内在心性呈现佛性而具有内在超越的先天善性,这才是世俗生活中的生命之意义。梁武帝对儒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援佛入儒、将佛学的佛性融入儒学的心性之中。作为外来文化的佛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在什么层面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是南朝学术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梁武帝提出了在两种文化的人性论层面进行理论融合的解决办法。
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的认同、回归和传递的重要性。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而这样的复兴运动既包括对中国文化的源头进行回顾以至深刻了解,又表现为融摄其他轴心文明而开出新的中国文化道路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南朝时期表现为以梁武帝为代表的新儒学派提出了融合两种文化的新的哲学进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新进路是兼具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完全值得我们这些与六朝人面临相似困惑的现代人认真思考和借鉴。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