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二十九期开讲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03-11 11:57:39
标签:《孟子》通讲第二十九期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二十九期开讲

来源:“孟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二月初九日丁巳

          耶稣2023年2月28日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它倡导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希望在对经典的亲近、敬畏中,抚慰心灵、纯洁心灵、高尚志向、高尚行为。

 

  

 

2023年2月25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29期举行。本期由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老师担任主讲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孟子研究院文博馆员刘奎担任与谈人,孟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晓担任主持人。本期活动在线上举行,约有50余位学友参与了活动。

 

 

 

讲读环节中,房老师主讲《告子上》11.9至11.20章。

 

11.9章论人性修养。孟子以“易生之物为利”,说明人即使有善性,如不加培养,“一暴十寒”,也不会壮大、成长。又以下棋为例,说明为学需要专心致志,一心二用是难以有成效的。

 

11.10章论生命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当舍生取义,强调道德信念高于自然生命,谴责不顾礼义廉耻而谋取富贵的可耻行径。

 

11.11章孟子提出了“仁,人心”的命题,对孔子仁学做出重大发展。孟子在本章中把“仁”规定为是“人心”,即人的“本心”或“良心”,这一解释对后来儒家心性之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12章至11.16章论“大体”与“小体”之别,强调为人首先要重视本心的培养。孟子认为,人有“大体”、“小体”的区别,“大体”指心,“小体”指“耳目之官”。“大体”具有价值的优先性,优于“小体”。“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故人首先当重视心的培养。若一个人只关心手指,而不重视心,便是“不知类”。

 

11.17章论“良贵”,也就是真正的价值、尊贵。孟子认为,“良贵”在于仁义、善性,也就是“天爵”,而不在于权势、地位,不在于“人爵”。

 

11.18章讲水能灭火,仁能战胜不仁。但还应注意到力量对比,不能用特殊情况否定一般情况。

 

11.19章以五谷与荑稗的对比为喻,说明仁有一个“扩而充之”的培养过程。

 

11.20章讲学习首先要有高标准,同时掌握为学之法。学艺如此,做人也如此。

 

 

 

讲读环节结束之后,刘奎老师就通讲内容做了补充。

 

 

 

互动环节,在主持人刘晓的组织下,学友们分别就自己的感悟和问题作了发言。房伟老师和刘奎老师针对学友们的疑惑,给予了详细的回应。

 

(详细内容请见稍后发布的《孟子》通讲第29期讲录版)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30期将于本周继续举行,请随时关注公众号信息,欢迎广大学友踊跃参与!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