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伟 叶彦岑】儒之大者,其行也远——刘长焕先生之印象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23-03-23 22:13:42
标签:刘长焕

儒之大者,其行也远——刘长焕先生之印象

作者:孙祥伟 叶彦岑

来源:环球网 2023年3月4日


刘长焕先生,北京开明文化书院山长(院长)、著名学者、辞赋家、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国当代大悟儒门心法之实证传习者。其先后出任贵州遵义汇善谷书院院长、安徽芜湖中江书院院长、杭州吉尚大讲堂主讲、白鹿洞书院常住传习导师,在杭州创办文化人国学大讲堂,致力于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四川省轻化工大学教授孙祥伟及遵义市九三书画院院长叶彦岑两位老师从刘长焕先生的人生经历与发表之著作等多方面入手,阐述了对刘长焕先生的深刻印象,并感叹“明师难遇,真儒难逢。儒之大者,其行也远!”。

 

以下为孙祥伟老师及叶彦岑老师的撰文叙述:

 

一、 毅然辞职与别样的言志方式。

 

生活中,辞职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

 

可是,如果是发生在一个四十三岁,工龄已经二十三年的大学教授和处长身上,就不免令常人费解了。通常地,有辞职下海者、有辞职转行者、有辞职移民者、有辞职引咎者、有辞职去外面的世界旅游者、有辞职以图快乐者……

 

鲜有人知道长焕先生辞职的原因,原来竟然是,要去更广阔的范围弘扬传统经典,立志践行他心中那真正属于韩退之界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宏愿,且是那样的从容不迫,义无反顾,不折不扣,坚忍不拔!

 

当代学人之中,假使我们非要找寻深谙儒门心法,其学精微且广大,真正知行合一的大儒,刘长焕先生就应该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位!

 

2014年,先生毅然辞职。

 

其有集句七律《辞职有感》记之,序中说:“甲午初夏,余决意辞职,工作虽已二十三载,终是碌碌,多虚度耳。今有殊缘,得契先圣心印,豁然明澈,遂立宏愿以效法夫子博施济众,或可小利他人慧命焉。”

 

诗曰:

 

二十三年折太多,读书渐废意蹉跎。   

 

平生心绪无人识,半世荣名耿不磨。   

 

已涉一川舟自在,骋怀八极驾鼋鼍。   

 

丈夫志气直如铁,万里风云入荡摩。

 

这首七律,长焕先生集古人白居易、陆游、高蟾、朱诚泳、曹彦约、薛稻孙、寒山、张翥的句子而成新作,用以“言志载道”,直抒胸臆!

 

诗中流露的“气格与境界”,细细品来,可窥见一种直承古圣先贤心境的妙处来。

 

我们以为,长焕先生毅然辞职,是另外一种放大的担当,更是一种愿力的实践与奉行,当然也是其向内洞明之后的大心的“体用”的展开,是一种承接古圣先贤的自我生命觉醒与超然之后的释放。

 

于是,一位敦厚、仁义且心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大先生,离开大学,开始了他不同寻常的弘毅者的生活,一种四海为家,行走于天南地北、通邑大都、江河湖海之上的生活。

 

二、不断追问与心性觉悟

 

早在2011年,长焕先生就开始了系列追问: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究竟悟到了什么?其心法的究竟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儒门之“道”?孔夫子为何要警策弟子们强调“朝闻道夕死可矣”?

 

世间所有人文学科,有没有内在一致百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实证路径?“悟道”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道统、政统、学统”是何关系?其公共核心价值何在?古代中国人自己的管理哲学和智慧可以从哪些经典之中得以转化和释放?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是如何运用阳明心法指导企业经营的?他是如何践行中国孔孟、程朱、陆王等心学体系进行有效链接的?

 

等等这些问题,总是挥之不去!

 

从2011年到2014年中,长焕先生发起问道、修道和证道的根本实践,行程八万多公里,遍访名山大川,拜会高人名士。那时,他在不断追问宇宙和生命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父母未生我之前,谁是我?父母生我之时,我是谁?”

 

先生不断结合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各种文献,进行深度参修,并不断上溯到孔孟、董仲舒、韩愈、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等历代圣贤经典以及他们觉悟、实证等工夫之后的各种语录。同时结合《易经》《尚书》《礼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儒行》《学记》等经典文献印证。又旁参《老子》《庄子》《管子》《吕览》《孙子》《文子》《尹文子》《荀子》《淮南子》等各家经典,复又对《坛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法华经》等经典有长时间深悟参究。

 

先生放下自己多年在文学、文字训诂上的学术累积,以归零清空的胸怀,虔诚遵循大德之师,不断得以破迷开悟,最终于2013年秋,彻悟阳明心法的奥义、老庄丹道的玄妙和《坛经》心髓的广大真实妙义。

 

在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处,先生体证了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内在理体,实现了焕然一新的觉醒与超越。这也正是先生之所以毅然辞职,并能发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宏大愿力的根本所在。

 

先生由追问而觉悟,由觉悟而发起弘道的实践与担当。2014年7月,北京东城辛安里,开明书院悄然成立并正式启动,开始接引着前来问道的学人。

 

他将自己置身各阶层人士、各种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大社群、大社区中去,身体力行,放下小家,放下小我,开启博施于民的行持和利益社会的讲学与传播。

 

数年中,前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多达数万人次。而最有影响和传播最广的,就是他受中央台办、国台办的邀请,为来访的台湾同胞学者代表团、企业、政界、旅游等多个访问团讲授阳明心学,老庄哲学等,每次讲授,都无一例外地深受台胞们的一致好评。先生在讲座和对话中,总是能很好把握问答时机和问题分寸、针对个体心性差异的“度”,而使得所有问答恰到好处,显示其圆融无碍、不一不二的大智慧。好几次,台胞听完讲座之后,起立排队,向先生逐一鞠躬行礼,那种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虔诚的礼敬,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先生曾说:“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具足自己尽献绵薄之力的机会,抓住机会尽力而为,才不会辜负历史和现实。”而先生的躬身履践,无不体现了他卓然超迈的济世情怀!

 

百余年来的中国儒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在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南怀瑾等等大儒之后,能象长焕先生这样除了在某些领域进行学术研究之外,还能穷理尽性于儒道的彻悟和实证,并且身体力行,真实不虚地履践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真儒,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自古以来,所谓“大师”的“大”,其必然是以“明道”作为首要本质特征的。因为只有悟道才是极高明的境界,也才能切实返本开新,做到道致广大,学尽精微。也正如马一浮先生在《论语大义》中所说:“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一切名言施设皆权也。六艺只是人人自性本具之实理,今为显示此实理,故权示言说。学者须是合下持循,方可悟入。知此实理不待他求,不为诸魔外道所惑,不被一切违顺境界所转,方能有之于己。否则拈一放一,只成另一种知解,依旧业识茫茫,无本可据。须知此理不是知解边事,说得便休,纵有解会,不实在用力,只是自瞒。”

 

长焕先生深谙此理,并且付诸实际行动,能从纵横两个维度打开,毅然发明真心,下笨工夫,作利他想。能开权显实,善巧方便,融合百家,自成常法,并且秉持夫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通透与实证,做到知行合一,由此淬炼成就了他内心真正无我利众的大儒品格。在当代,长焕先生无疑是一位用心且能同时用力的实干家,是一位躬亲践行的真正的“儒之大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就如同 “王阳明”、 “惠能大师”和“老聃”一样,亦如南朝那位融涵三家思想、行持各种智慧的“傅大士”一样,不断地给有缘的人们开启方便之门和智慧之路。

 

 三、 实证工夫与返本开新

 

长焕先生认为:“在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系中,倘使是为了学术研究,自然应当尽可能努力达到精微细致的地步,并能依据各种文献去做局部或整体的深挖考掘的工作。然而,倘使是想要达成觉悟往圣大道绝学的高明境界,那就必然要认真、踏实、无我地反照自己的心性,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去穷尽其高明广大的理体才能算通达者。也只有觉悟到它本来远离语言修辞的表象,而建立于宇宙和生命本质上的‘诚明’与一以贯之的‘真相’,才算是真实的固本培元。舍此,别无他法。”

 

也正是敢于切实地放下自己,匍匐于大地,甘为人梯以供他人踩踏,愿做津梁供民众通达的大愿力,才成就了长焕先生超卓的“气质”和人生觉悟的高尚“境界”。

 

先生在深入体证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的心性之学过程中,对儒门理、气、象、数理论的感通与实证得以不断加深,而如何把“北宋五子”的思想精华和心性实践的工夫结合到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去,就成了先生努力“返本开新”和深入建构的文化方向和心性归宿。

 

工夫!工夫!没有工夫就必然成为戏论!

 

自古儒门学者,因为觉悟的境界不同和实践工夫的差异,在心性上就有了所谓的君子儒,小人儒,大儒,腐儒等等差别。也因为穷尽自心和变化气质的境界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就自然各异。但是儒门大道、诸子百家,天地宇宙以及世间万类,则莫不遵循宇宙人生的基本原则运行,莫不带上宇宙人生本质的基因、影像、信息、能量和物质形态,并且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状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井喷似的爆发,各种游戏、各种言论和视频的传播,使得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愈来愈处在无所适从的烦躁、焦虑和抑郁状态中。人们渴望内心平静、渴望心地坦然,向往更加简洁有效的生活、渴望得到更多的生命智慧的启迪。

 

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安顿身心?如何达成美好生活?如何完成自我“变化气质”的内在觉醒?如何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如何充实我们幸福快乐且健康的心灵世界?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所觉察和洞见,不能如某些哲学家信口开河,随意给人说几句“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毫无意义”的废话就了事。先生说:“我们必须体察宇宙和人生的本相,回到参赞天地的崇高价值追问和实践上来。”

 

工夫不负有心人!

 

先生终于在宋儒张载“横渠四句”的基础上,返本开新,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步就是“与同四句”的提出,即:“与天地同心,与生民同命,与往圣同绝学,与万世同太平。” 这里的“与同四句”相比较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来,看似只用了“与同”两字替换了“为立、为继、为开”几处,可就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替换,实际上却开出了另一种超拔的格局和人生境界。先生把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古今同体、万类同元的本性揭示了出来,在本体上的“与同”,泯化了各种“对立”,这就为有志于觉悟大道,学达性天的仁人志士提供了一种方便修炼上的路径,无论在本体论还是修养论上,都揭示了一种新的境界!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学术、学问和科学的发展,都是需要进一步发明、订正、修改、完善、实证和补充的。正如马一浮先生在其《说忠信笃敬》一文中所说:“一般为学方法,只知向外求事物上之知识,不知向内求自心之义理。不能明体,焉能达用?侈谈立国而罔顾立身,不知天下国家之本在身,身尚不能立,安能立国?今谓欲言立国,先须立身;欲言致用,先须明体。体者何?自心本具之义理是也。”

 

深入感悟和体证自心本具的义理,就能理解“与同四句”不是一般意义的考证和概念语词的改变,而是心性工夫的觉悟和实证。在先生《从横渠四句向与同四句升华》的文章发表之后,儒学界不少同仁都给予了关注、认同和好评。

 

晋人陆景在其《典语》中说:“所谓文者,非徒执卷于儒生之门,摅笔于翰墨之采。乃贵其造化之渊,礼乐之盛也。” 这不正是长焕先生的写照么?先生实现了“反本开新”,不仅指引人格建立应当还归心性本源,而且,在义理和实践上,都实现了“开新”的成果。从先生所著的《诗品道心》可知,他那独辟蹊径,自出机杼的见解,是何其振聋发聩!他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重新揭示和发明,指出二十四诗品,原来竟然并非只是在讲诗,而的的确确是在“讲道”,这一独特论断,经过有理有据的阐述、感悟和论证,给人以生面别开的全新感受。这对于诗学界就《诗品》存在诸多学术争议、考据证伪以及对司空图本人的各种偏见而言,长焕先生的《诗品道心》出版,就不仅增添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视角,更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深入体证与学术启迪。

 

古语说:“无财谓之贫,学道不行谓之病”,先生是大彻大悟的高人,是实实在在的践行者,是无我利他的弘道者,这是最为尊贵,最值得钦仰的崇高品格,先生的学问是真心本性中流淌出来的,先生是用心、用手、用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鸿儒,是圣贤人格和学养的现代呈现。

 

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中说:“夫说一经者为儒生也,传古今者为通人也,上书奏事者为文人也,能精思著文连篇章为鸿儒也,若刘子政、扬子云之列是也。”

 

长焕先生何止是能文、能诗、能赋,最重要的是先生深切明白了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根本心性和宝藏,知道朱熹的源头活水,明白了阳明“致良知”的深意,他的觉悟也同样吻合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同时也体证了“抱一”为天下式的玄妙和觉悟到了惠能大师所言的本不生灭、本自具足的真实法性。先生融会贯通,助力更多有缘人破迷启悟和少走弯路的实践,不正是一盏难得的指路明灯么?

 

 四、 诗心发明与济世情怀

 

长焕先生的著作《梦莲诗话》经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被学界大家们誉为自宋代欧阳修之后“别创一格”的理论建构,他所提出的“立志、达道、雅正、无邪、仁义、化育、归真、济世”八条目,将诗教和诗学回归到诗歌应有本质,是超然而又“大道至简”的真学问,别具哲学、文学和道学得趣味。

 

正如时任武汉大学教授的王兆鹏先生在序中说:

 

“长焕先生,得道高人,其有集句诗云‘高人不易合,胸次尤难量。’实夫子自道。悟道之后,立志弘道利生,博施济众,全身心奉献社会。故其诗话,自六一居士之后,别创一格,不闲谈诗苑轶闻掌故,不锱铢计较于诗艺诗法,唯以庄严之心,超卓之思,大雅之言,揭示诗道诗心。……其言谆谆,高妙卓荦,启人心智,堪比诗坛广大教化主。”

 

先生所倡导的诗学理论精神的核心,承接了“风雅”的传统正宗,体证到“风雅”即是真正的“德风和正心诚意”的呈现,诗教化导的本质,正是要建立“师道”尊严和“诗道”尊严。诗歌具备哲学的蕴含和美学的光芒,正因为如此,“风雅”才是真正的中国诗歌的根本与源头活水。《梦莲诗话》的理论建构,在当代诗学发展中,的确是一部“返本开新”,别有创见的著作!

 

吉林大学教授马大勇先生,在读过《梦莲诗话》之后评论说:“是以今古诗话作手,未有不先娴诗文义法者,未有先不涉阅人事、转识成智者。梦莲居主人刘长焕先生不惟藉《贵州赋》、《中华航天赋》、《大国古风》等诗赋作品驰名诗坛,更以政学双栖、“艺道并进”(沈鹏先生语)的传奇经历为世推重。故长焕作诗话,必不同于象牙塔内学者之闭门论道,尤迥异于贩售“伪国学”、“矮国学”者之肆口空谈。《梦莲诗话》一册在手,雅洁装帧已足娱目。而展卷片刻,即可为其中笃言宏论所悦服。”

 

又云:“全书最使我感佩不置的,是‘济世’一章中透现出的那一片恂恂然士君子之心。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长焕始终葆有“诗应积极入世,作用于现世社会”的姿态,他标举杜甫,认为‘老杜一身以济世为生命价值之所系……做人做诗若此,能不称诗圣者乎?’并且较‘化下’、‘刺上’的古训更推进一层,明确提出‘济世之诗’”

 

读过《梦莲诗话》,自然会感受到其中启人心智精妙和大气,还有那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磅礴的内在力量。

 

在先秦,诗三百篇被尊奉为“经”,可见其“言志载道”与敦化人文以及化民成俗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化民成俗”才是文化普及和自信的最底层的逻辑与生命延展的根基。

 

所谓“雅俗共赏”,其并列“雅俗”二字,原本就是“不二”的人性的同体观照。“风雅颂”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中国诗歌的核心,也是人类诗学的核心,古今中外,德风古道的化育,在本质上永远如此。诗歌载道,并且传递着正能量。所谓“风化”,就是“诗”和“歌”的古今一脉相承,始终融汇于民间各种生活的意蕴中,且到民族地区去做做深入的研究,看看他们保留的世界的遗产,是多么丰富多彩,深入人心。是多么的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多么具有群众性、朴实性、本源性和生命的直观性。

 

所以夫子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只有浅薄之徒,或者那些根本不作自我观照与反思的狂妄学人以及作家们,才去无聊的诋毁和亵渎孔子一样的古圣先贤,从而错过先行者心中的高明和精微广大。而明智者,心存感激和敬畏,仰望星空且有点底蕴的人,断然不会数典忘祖,把今天的责任推给古人!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而言,批判和理性和理性的批判,永远都应当保持目光如炬。

 

先生对于诗学的创见,除了《梦莲诗话》之外就是《诗品道心》,先生五十岁之前的多种著述,都收入《梦里莲香》诗文集中。而单独出版的大型集句诗集《大国古风》则是先生鸟瞰全国而用集句形式,第一个将现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山川形貌等等进行全方位描述的第一本集句诗集,先生也是这样选题和实践的第一人。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评价说:

 

“昔北江先生论诗,以为其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以此衡之,则斯编虽用古人成句,然无一不妙合无痕,稍读即感至性自然流露,真情缠绵悱恻,元气淋漓酣畅,别趣一派现成,格律高迈古淡。诚乃熔铸百家,神化古句,自成新裁,必可传之久远。

 

长焕君既以弘道自任,馀力仍多发为吟咏,每有佳作则必赐余诵读,乃愈知其人与诗浃然合一,学风与诗风融然不二。盖人既卓荦超拔而绝俗,诗必眞气回荡而感人,自能因情尽性,直下现量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先生读过《大国古风》之后欣然撰写并发表书评《集句诗吟大国风》一文,他说:“长焕先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丰富阅历,才赡学博,诗思敏捷,又刻苦用功,所以他能信手拈出古人的佳句,使之切合题意,如同己出,融会贯通,凑泊无迹,营造出一个个浑然天成的诗境……”

 

又说:“诗集中既洋溢着长焕先生的真情正气,也蕴含着他观察、思考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所深悟到的哲理妙义。这些蕴含哲理的诗句,皆能启迪灵智,澡雪精神,拓宽胸襟,激励人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上引《柳塘诗话》:‘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沈雄又说,‘余更增其一难,曰打成一片。’笔者认为,长焕先生已努力克服了这‘七难’,创作出这部兼具时代精神与著者个性风格、饶有新的审美情趣与哲理的集句诗,可喜可贺。”

 

浙江大学陶然教授在书评《万古山河气象雄》中说:“文人见山河而气壮,江山亦待文人而显其伟岸。展现伟大祖国的广阔疆域,记录古往今来的文化积淀,表达强烈的爱国激情,是刘长焕先生《大国古风》中集句诗的突出特征。”

 

许慎《说文》曰:“诗,持也”。其中妙义,正好揭示儒门经典把“诗”列入“经”,明确“诗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无尽方便和巧妙。群众于喜闻乐见的诗歌中,其民风淳朴的养成,不正是数千年来诗歌的伟大力量所敦化和修养出来的么?

 

古语说:“不读诗,何以言?”

 

如果不悟道,那么能传什么道呢?为人师表者,不悟,则必然会误人子弟!所以,为人师者,对于揭示宇宙人生义理的大道,自然就是不可不知,不可不明,不可不行的了。

 

千秋一寸诗心,五千年来,一直牵系着中华民族无尽的文化自信!

 

五、 躬身践行与道义承当

 

2017年7月,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聘请长焕先生出任书院常住传习导师。从2020年夏天起,先生开始入住并主持修缮工作。   

 

白鹿洞书院,有天下书院之首的崇高地位,至今有1100年历史,是中国儒家的“理学重镇”,也是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和世界文化景观。

 

近百年间,无数文化大家纷纷到访白鹿洞书院,如:陈衍、高鹤年、黄炎培、侯过、康白情、庄俞、古直、傅增湘、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胡适、陈东原、钱穆、唐圭璋、龙榆生、陈荣捷等先后访问白鹿洞书院。周谷城、赵朴初、冯友兰先后为白鹿洞书院题写匾额、对联和赋诗赞颂。而日本、韩国学者的多次造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对书院作为“中国文明的标志”的赞誉,更是让书院声名远播。

 

先生放下北京开明书院的各项事务,南下白鹿洞,并着手维修和改善环境、房屋、内饰。在先生高德感召下,许许多多的有缘人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在一年时间的亲力亲为的劳动中,长焕先生的肩头、手掌、脚板都磨起老茧,他带领十多名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以“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改变了书院延宾馆的内外环境,将有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土山搬走,垒筑防护堡坎,清理多年沉积的垃圾。

 

有人说他就仿佛就是当年的虚云长老,吃得苦,敢作为,不取舍,不争执,埋头苦干。先生在维修白鹿洞防护坡时,事必躬亲,身先士卒,很多闻知先生此举的同仁,纷纷从安徽、新疆、北京、贵州、上海、杭州、南昌等地前来参与干活,那些难忘的场景,生动的画面,辛勤的汗水,奔走的身影……总是让人心里生起莫名的感动!

 

2021年5月,全国企业家问道白鹿洞参修活动,正式开营,来自全国的企业家八十多人参加了《孝经》《大学》的深度参修。

 

欧洲著名汉学家沃尔冈夫·顾彬先生,从德国波恩大学发来专门视频并在祝辞中说:

 

“在世界疫情期间,我们仍然进行思想交流,很高兴!你们都是企业家,我想企业家和商人的分工不同,商人注重于买和卖和钱的周转,企业家注重于创新和实际生产。注重创新的人,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注重实际生产的人,在这里研究人文,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没有历史也不可能有未来,没有人文,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冰凉的。我祝贺你们在白鹿洞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取得成果,朋友们,谢谢你们。”

 

真可谓是大儒之行,其行也远!

 

长焕先生博施济众,无我利他的精神,以及通透、坦诚、真实以及学达性天的高明智慧,多次感动国际友人,长焕先生也曾集句《送沃尔夫冈·顾彬教授之汕头》:

 

南行不复问沧浪,千里乘风泛彩航。

 

异国正须同调客,相期来岁沃霞觞。

 

种花城里谈经席,濡墨厅中忆尉狂。

 

宋椠唐钞研汉学,敢趋行幕献诗章。

 

先生在诗序中说“德国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先生及夫人应邀来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观礼,三日与自重庆飞北京的木斋先生相约来舍下小住,内人和小女动手以家乡黔菜款待,品新西兰红酒。四日晨驱车送顾彬先生及夫人南飞汕头大学讲学。”

 

先生所集古人吴融、徐哲、张元凯、华镇、林希逸、高启、陈宝琛、杨公远的句子成诗,心意别裁,表情达意,恰如其分,堪称绝妙。这种方式,恐怕也只有中国文化中的中国格律诗才可以玩得出来,这种写作,本身就是文化自信和大师级的游戏。

 

2022年,长焕先生除了继续兼任白鹿洞书院常住导师之外,在杭州创建了与同精舍,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价值理念。长三角的大中小企业家,来问道者络绎不绝。

 

长焕先生讲学,不固执于性理字面去作训解工夫,而是直指人心,透彻生命本义,反身向内,引发问学者各自拷问和观照自心,从而引起穷理尽性的注意。先生的讲义不从书本上来,而是从生活实际和自心洞彻体悟的印证中来。钱穆先生曾言:“一切圣贤的言语,都需要从自己的身心一一体认过去,才是得力。儒家的修养,只有做出来,才算数。”其实,长焕先生就是如此做,如此体察和躬身奉行的。

 

在当代,的确是明师难遇,真儒难逢!为了薪火相传,我们自信在心!道之传承,其机也深。儒之大者,其行也远!

 

【人物信息】

 

刘长焕先生,汉族,字燦然,号梦莲居主,1971年生于贵州。九三学社社员,大学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访问学者。辞职前任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遵义市道真县副县长等职。

 

当代儒家觉悟心性工夫实践派代表人物,弘道大儒。2014年于北京创立开明书院;2017年受聘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常住圣道传习导师;2019年出任芜湖中江书院院长;2020年南下入住白鹿洞主持维修建设并持续为企业家讲学;2022年于杭州创建“与同精舍”并接受浙江义乌市香山书院之聘请,出任该书院常住导师,开讲经典。长焕先生是当代著名辞赋家、诗人、诗词理论家、艺术评论家。其《大国古风》龙鳞装参展意大利威尼斯第58届世界艺术双年展,在欧洲产生广泛影响。澳门大学施议对先生赞其为“当代集句圣手”武汉大学博士导师王兆鹏先生赞其为“诗坛广大教化主”。

 

先生主讲经典范围融涵各家,兼及诸子和《群书治要》等。出版有:《大国古风》《梦莲诗话》《打破砂锅》《七妙人生》《字里玄机》《诗品道心》《贵州赋》《梦里莲香》等。 现任庐山白鹿洞书院常住导师,杭州与同精舍导师,香山书院导师。

 

(作者:孙祥伟  四川省轻化工大学教授 叶彦岑  遵义市九三书画院院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