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读《论语·为政》有感:“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3-03-25 12:21:05
标签:《论语·为政》
杨朝明

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读《论语·为政》有感:“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作者: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会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闰二月初一日己卯

          耶稣2023年3月22日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否则,实行暴政,后果就不堪设想。事实也是如此,秦始皇不施仁义,不重视前人关于治国理政的经验探索,结果秦朝“二世”而亡。到了汉代,人们认真进行反思,思考各家治国理政的学说,开始纠偏补弊,使治国之“礼”回到原来的轨道。

 

《为政》篇谈的是如何培养有德的为政者的问题。

 

第一章讲“为政以德”,这四个字内涵丰富,概括性很强。为政者有了大的格局、高的境界以后,就能“无为而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就是一个标准、一个总括。《孔子家语》说:“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那么,如何培养为政者,使这些人成为有德者,按照“孔子施教”的逻辑,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先之以诗书”。教育从诗书入手。诗书中具有王道标准,读诗书才能“思无邪”,“无邪”就是“正”。为政者需正,培养“思无邪”就是使为政者具有“正”。

 

第二,“道之以孝悌”。“孝”的背后,实际上是让我们体会人的成长。例如,孔子所说“父母唯其疾之忧”,难道不是这样吗?子女要想当自己生病后父母焦虑的样子,就要思考该不该孝敬父母。真正的孝悌是培养爱与敬的。

 

第三,“说(悦)之以仁义”。即把“心”安放在哪里、走什么人生路的问题。儒学让我们成为人,这个人是指大写的“人”,是“成人”之“人”,是人格道德意义上的“人”,也即儒家常说具有人禽之别、人禽之辨的人。一个人养成了健全的人格,他就可以去从事具体的职业,有具体的一技之长。至于去做什么,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说(悦)之以仁义”,讲的是便安顿自己的心灵。

 

第四,“观之以礼乐”。这里的礼乐,可以有礼制和礼仪两个方面。倒数第二章讲的是礼制问题。三代时期礼的制度,其形式可以损益,其内涵实质是不变的,可以从制度、文化上去理解。所谓“观之以礼乐”,就是要理解历朝历代的制度、理解礼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礼的形式可以变,内容不可变。如此,我们就可以去理解礼的本质,在此之后去“观之以礼乐”才能获得效果。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