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秀容书院:“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高地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03-31 11:35:59
标签:三晋文化、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高地

作者:杨哲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闰二月初三日辛巳

          耶稣2023年3月24日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相传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被困后于“忻口”摆脱追兵,高祖欣然大悦,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得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重镇,忻州境内有五台山、九塞第一关雁门关,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白朴的故乡,可谓是文化气息浓郁。但在清代书院盛行之时,忻州之地却是空白,及至公元1775年,时任忻州知州鲁潢有憾于此,遂带头发动乡绅捐款捐物创办书院,又因忻州境内旧时曾设有“秀容县”“秀容郡”,取“容仪机鉴”“姿容秀美”之意,故将书院命名为秀容书院(关于书院得名,又有一说是因“秀容”乃元好问的故乡,有缅怀纪念之意)。

 

(一)

 

鲁潢字守原,江西新城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任忻州知州,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成秀容书院。鲁潢在书院建成之时曾亲自撰文勒碑以记之,对自己创办书院的初衷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鲁潢认为,教化百姓是地方官员的重要责任,如今各处兴办书院盛行,忻州作为一个大的州郡,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百姓富足且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却唯独没有一所书院,这是自己为官的失职。为此,鲁潢带着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己的俸禄里捐资助学,并带动大批乡绅捐献款项,共募得四千多两白银,除兴建书院外,又将剩余钱财存入典当行生息供书院长久之用。鲁潢精心为书院选址,最终确定在州治西南最高处九龙岗源头、原忻州儒学旧址、文昌祠旁办学,此地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堪称学家的风水宝地,能充分利用文风汇聚的地利和邻近学宫便于监督的优势。鲁潢还将忻州奇村乡西高村一块17亩的公地无偿划拨书院作为学田,用于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可以说,秀容书院的创办和最初的稳定发展,离不开鲁潢一心为民、身体力行的细致安排和长远规划。

 

鲁潢其后,多位忻州知州积极推动、有力保障秀容书院的持续发展。据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州福敬带头鼓励捐资重修书院,添建房屋、牌楼;清咸丰二年(1852年),知州华典因书院经费入不敷出,不但自己主动捐献俸禄、继续劝捐助学并交商会生发利息,还约定章程保证善款用途;清同治八年(1869年),知州戈济荣发现书院学生数量不多,遂继续捐资助学、增加学生奖励数额,同时完善教学设计、添设诗赋考核,以示鼓励入学;清光绪四年(1878年),方戊昌升任忻州知州,多方筹资募捐、倡导尊师重教,使书院的教学和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得到新的发展。

 

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秀容书院创建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新兴中学堂,秀容书院在忻州历史上共存在了127年;此后的新兴中学堂整整存在了10年,于1912年改称为“忻县中学校”,后又经历战时的南迁、复建,于1948年与忻县农业职业学校合并为晋中区忻县联合中学校,后于同年10月更名为晋中区忻县中学校,1949年更名为省立忻县中学校,1972年更名为忻县一中,1983年更名为忻州一中至今。

 

(二)

 

在秀容书院建成之前,当地的最高学府是忻州儒学,属官学性质,教师都有官方身份,所教主要是为了培养科举人才,学生称之为生员并有严格的入学限制。据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年)前每年的入学名额仅为15名,且贫寒子弟入学尤为不易。与曾经的忻州儒学不同,秀容书院自建成之日起就广开院门,揽诸贤以强师资、招众生以育人才。书院设有山长1人以总理院务,又聘有负责教学管理的教习数人。书院历任山长今可考者有崔嶫、薛河东、赵宗先、董宇炜、郝椿龄、米毓瑞六人,其中三人考取过进士、三人考取过举人,皆为一时的博学与厚望之士。崔嶫是鲁潢在创院初始聘任的首任山长,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进士,曾官至郑州知州、礼部员外郎,后因其父母年迈无人抚养而辞官归里、进入秀容书院任教;又有地方名儒郝椿龄,在应知州方戊昌所托重新修编《忻州直隶州志》时展现出了严谨细致的治学才能,遂被聘为秀容书院山长,极大推动了书院的教学发展。

 

书院打破了对招生名额的限制,广纳良才,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入学求教的机会。当时书院所教主要为《四书》《五经》《文章正宗》《五言八韵》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书院改为“新兴中学堂”,增设了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课程内容,同时严格学生考核,通过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等次并与补贴及奖励挂钩,求学之风日盛,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科举中举幅度陡升,出现“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盛况。秀容书院历时127年,仅从道光初至光绪六年知州方戊昌主修《忻州直隶州志》止,近60年间,书院学子科场有成者,即出进士7人,举人64人,贡生71人。一如《新建秀容书院碑记》所载:“人文蔚起,科甲蝉联……多士汇征,为屏为翰。”现在的秀容书院西侧通天衢牌楼,悬挂“十隽匾”,便为彪炳10名举人而设。

 

(三)

 

2017年1月,秀容书院旧址作为忻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修复改造,“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在风景优美的九龙岗上,拥有240多年历史的秀容书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绽放出新时代的秀容。

 

新复修活化的秀容书院有房屋208间,多数为旧制,院内地形西高东低,高低错落,依自然地貌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院落,其中上院为主院,中、下院为书舍。上院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书院上、中院修缮面积3829.86平方米,包括白鹤大殿、桂香殿、廖天阁、魁星阁、望萱阁、牌坊、龙岗第一景等建筑;重建面积5782.39平方米,包括上中院的老书院、六艺园、藏书楼、吕祖阁、碑廊等,下院的展称馆、国学馆和服务中心等。书院的外院包括原来的大门、学校的食堂、校办工厂、教工宿舍都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座座古院落、古房屋,院内景色整洁怡人。尤其是主院以东的建筑更为壮观,顺台阶西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有小巧玲珑的木牌坊、四角亭、八角亭、六角亭等。其中六角亭旧称廖天阁,每边长约3米、亭高约9米,为三亭中之最,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

 

秀容书院历来是忻州城的地标。百年沧桑巨变,书院文化已变成一种情怀,沉积在忻州人的血脉中。书院的办学传统,深深附着于书院的一屋一舍、一草一木。2021年11月28日,秀容书院博物馆在新修复的秀容书院下院揭牌试运营,由“秀容弦歌”“前贤遗珍”“百年风华”“九原文脉”“读书山房”“启秀书社”以及两个“主题展厅”八个部分组成,“承载了忻州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洗礼和传承,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与人物交汇,留下了真实的历史图影和文化遗存”,成为“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又一高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