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成立孔子学堂复兴传统文化(政协委员提案)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2-01-29 08:00:00
标签:
陈赟

作者简介:陈赟,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安徽怀远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院长。著有《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域》《儒家思想与中国之道》《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文明论的历史哲学》等。

 
     
     
     
    成立孔子学堂复兴传统文化(政协委员提案)  
    作者:陈赟(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时间:西历2012年1月6日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近三十年我国的文教事业出现了一种现象:由于引入欧美的教育体系,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国培养的各科人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金融方面,还是在外交、教育、文化等领域,均出现了集体的“失语症”,这种失语症表现在: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与视野缺位,难以建立中国自己的价值体系,与此相应,在反思、面对中国与国际的问题时,捉襟见肘,简单地运用西方移植过来的既成观念体系,生搬硬套,既不能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各种问题,也不能跳出西方的价值系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反思西方,从而与西方进行平等的谈判与竞争,导致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这一点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与文化复兴的制约,迄今还没有被完全意识到。另一方面,不管主观上愿意还是不愿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各种问题,在各个层面,都迫切需要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智慧参与到当前与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当前变得十分迫切。此外,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建设与道德精神建设(也就是“收拾人心”)方面,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而舍去以儒家为主体、以道家与佛教为两翼的传统文化,很难找到更适合的人心治理的途径。有鉴于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事关中国的未来,因而必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处理,首先在教育上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其次在社会上形成学习与传播的风气。目前,社会上业已出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反而跟不上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的新形势。但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复兴鱼龙混杂,需要区别对之;为切实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于我国的伟大的文化复兴事业,相应市委提出的建设“文化上海”的号召,在上海率先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上海应该为教育与人心治理这样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改革的瓶颈问题破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由市政协科教文卫、市教委、团市委、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牵头,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委员会,委员会负责组织本领域的专家组成课题组,立项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方式与进路、途径,形成立足中国传统、具有上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确立之后,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委员会可以负责对传统文化实施长程的指导、监督与评议。 
    
    
      第二,在上海市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确立之前,可以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开展传统的礼仪教育。借鉴台湾与日本的经验,推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礼仪教育。目前小学阶段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忽视做人教育,是我市乃至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是否以育人为主体这一涉及教育性质的根本问题。第二,在传统教育体系确立之前,可在初中与高中阶段,推广《四书》教育,先由市教委制定统一大纲,而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方式实施。大纲可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主体,作为为必修课程,固定下来。初高中各以一年两学期的方式,推进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目前在上海市的中小学中,虽然有古诗文的教学,但基本上没有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既缺乏系统性,也缺乏连续性,为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从现阶段的古诗文教育体系,向四书教育为主体、古诗文教育为辅助的新体系转变。高等教育阶段,四书教育仍然应该作为必修课程坚持下来,可以在深度提高要求。 
    
    
      第三,在初高中的体育教育上,在已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之外,突出中国传统体育教育,将体育教育与健康保健教育结合起来,在初高中阶段推广太极拳,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目前的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基本上是现代西方体系的教育,健身不健体、健体不健心,身心的分离是其特点,这一特点导致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的分离。推广中国传统的体育教育,实际上具有一箭三雕的效果,即通过单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教育,同时达到身与心的双重健康,既部分地起到心理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与社会上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接轨,这样坚持下来,也可以缓解医疗卫生的诸多问题。从更远的目标来说,可以借鉴日本剑道、围棋分段的方式,组织专家率先在上海将太极拳分段,从而可以在初高中与大学阶段,进行分段式教学,考核标准也以分段为尺度。采用以太极拳为主体的体育教育,从教育的层次上可以让学生从身体的角度领悟感知中国文化的本质与精神,同时在促进健康上也会使得学生一两年学习而终身受益,为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第四,由团市委等负责牵头,成立孔子学堂,以在校或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与研究人员等为主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志愿者团队,面向中学生,在初、高中学校开设不定期的孔子学堂,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课程。 
    
    
      (陈赟,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附录:委员建议上海初高中推广太极拳 重拾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东方网2012年1月9
    作者:杜丽华
    
    
      东方网记者杜丽华1月9日报道:“由于引入欧美教育体系,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国培养的各科人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金融方面,还是在外交、教育、文化等领域,均出现集体失语症”。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将其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视野缺位,难以建立中国自己的价值体系。
      
    
      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陈赟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以《关于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建议》为题的提案。他建议,在初高中阶段推广太极拳,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陈赟认为,推广中国传统的体育教育,具有一箭三雕的效果。即通过单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教育,同时达到身与心的双重健康,既起到心理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与社会上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接轨。从更远的目标来说,可以借鉴日本剑道、围棋分段的方式,组织专家率先在上海将太极拳分段,从而可以在初高中与大学阶段,进行分段式教学,考核标准也以分段为尺度。
          
    
      陈赟还建议,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的礼仪教育。借鉴台湾的经验,推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礼仪教育。陈赟认为,目前小学阶段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忽视做人教育,是上海市乃至大陆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初高中推广《四书》教育,可由市教委制定统一大纲,而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方式实施。大纲可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主体,作为为必修课程,固定下来。初高中各以一年两学期的方式,推进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
      
    
      为系统推进上海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陈赟还建议由市政协科教文卫、市教委、团市委、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牵头,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委员会,立项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方式与进路、途径,形成立足中国传统、具有上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