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理】推动文化认同,马英九的大陆之行非常有建设性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3-04-04 19:09:56
标签:马英九

推动文化认同,马英九的大陆之行非常有建设性

作者:柳理(政邦智库副理事长,凤凰网国学频道创始主编)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政邦智库」2023年4月23日


马英九参访岳麓书院


应该承认,就当下的两岸局势而言,马英九的大陆之行非常有建设性。也正因如此,此行备受关注,人们常将其与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陆进行关联和比对。至于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官方民间多有表述,见仁见智,兹不赘言。总体来说,应该欢迎并乐见其成。笔者更注目的是,七十三岁的马英九入湘以来,在多种场合用老派的家乡话互动,听来亲切,场面感人。这背后的意味,颇值得细品。

 

之所以称马英九说的是“老派的家乡话”,实因湘潭方言和长沙话同属“新湘语”,一是发音区别并不大,二是语词中包含的礼数基本相同。马英九自幼受父母、外婆等亲人的熏陶,能熟练使用家乡方言。因此在返乡祭祖以及参访长沙期间,他的方言一出口,家乡人就能从中听出他的教养。比如,他用“嗯喃噶”(您老人家)来称呼长者,很见礼数;用“何俚”(音:哦哩)表示“怎么”,非常老派。事实上,马英九在台湾主政时,就善用方言拉近距离,场景运用也灵活得体。他会见湖南同乡时用方言交流的视频,网上早有流传。一个在异乡长大的“湘潭伢子”,却能说一口地道家乡话,懂得接续家风,珍视乡情,慎终追远,传递家国情怀,这在故乡人看来,当然格外可亲可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的诗意表达,曾经打动海峡两岸无数人的心。但乡愁不足以称为“船票”,它只是一种思乡情绪,最多算是回乡的动机,而乡音才更像一张“船票”。在舟车不便的年代,茫茫异乡中,单凭一句老家话,便能辨识出谁是同乡。找到同乡,便可能打探故乡消息,便有机会“凭君传语报平安”,甚或搭便结伴,同归故里。即使因种种原因而不得已千里睽隔,但只要乡音在,只要祖籍还记得,故乡就一直还在,精神上的根就不会断。

 

方言不仅是回乡途中的“船票”,也是回乡之后的“验证码”。游子归根,也许故园已经物是人非,“儿童相见不相识”,但只要“乡音未改”,老家人就一定能知道,这是本乡谁谁谁家的后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英九在祖父墓前的数度哽咽,以及他在湘潭长沙受到的隆情礼遇,都在情理之中,且实实在在能打动人。

 

 

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两岸破冰至今,劫后重逢、破镜重圆、叶落归根、寻根认祖的感人场景并不少见,媒体也热衷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即使剧情大同小异,这样的故事依然能让人感动、催人泪下呢?诚然是因为两岸尚未统一,故而团圆弥足珍贵。但我们更要看到,团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两岸民众同根同源。如果没有根源上的认同,没有文化血脉上的相连,那么团圆的意义又何在?


马英九参访南岳忠烈祠

 

进而言之,当年因政治原因而离开大陆的一代人,已经次第凋零;而以马英九为代表的“台二代”,也年逾古稀。这两代人的乡情乡音尚能比较好的传承,但第三代、第四代呢?如何让一代代年轻人传承原乡意识,接续对故乡的精神眷恋和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这才是更现实的问题。所以,台湾方面,这需要岛上各界精英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接棒努力,通过教科书、公共知识守住中华文化的根本,通过家乡话、家乡菜、家乡习俗等潜化故乡意识,绍续文化传统。大陆方面,对年轻人的教育以及社会常识传播,同样应该如此。故乡的原汁原味如何展现?文化的正本正脉如何守护?国族意识、价值理念、礼仪风俗的正大光明如何传递?城镇化、网络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陆青年,如何守住中国人的底色,并且涵养顾大局、识大体、讲传承、善包容,重共情的胸襟气度?如此种种,都是值得深思的大课题,毕竟,对于海峡对岸的同龄人而言,有厚度、有温度、能包容、重情义的故乡才可亲可近。

 

当然,马英九能用家乡话拉近与大陆的亲切感,这是他这代人的优势,但不意味着下一代也定要用方言来沟通亲情。两岸的通用语言一致,两岸的青年也越来越普通话化(或曰国语化),这不是问题。文化认同,才是两岸心息相通的前提;价值认同,才是两岸心灵契合的基础。而且,文化和价值的认同,还需要因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认知变化,通过动态调适来寻求“最大公约数”。因此,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加强两岸青年的沟通和交流,实为最重要之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办法,只有在相互尊重、兼容开放的原则下,两岸青年密切加强真诚、持续的交流,曾经的价值观隔阂、意识形态鸿沟,才有可能冰释,未来的两岸关系,才可能更加行稳致远。这也是马英九此行携一众青年访陆的深意,所以他反复提及,大陆方面也深以为然。


原标题:英九还湘:乡音才是“船票” 但关键不在此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