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 著《公天下与家天下: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出版暨序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4-04 19:12:11
标签:干春松


干春松 著《公天下与家天下: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出版暨序言



公天下与家天下:

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干春松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活字文化,2022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

 

天下大同,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共有和共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共和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接受。由《礼记•礼运》等文献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说法,可以深化我们对诸如贤能政治、禅让和世袭、礼制以及亲亲、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共同意识的必要性。这可以帮助现代人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体察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面向。

 

作者简介

 

干春松,男,西元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现代化与文化选择》《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康有为与儒学的“新世”》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典中的理想社会


社会理想也有“百家争鸣” 

王者无外:儒家之爱中的亲情和普遍性 

《礼记 •礼运》之“大同”“小康”及其解释史 

 

第二章 公天下与家天下


公私之间:公私观念的演化 

选贤与能:先秦政治转型中的公私观念 

禅让与革命:神话和理念 

世袭制度和人伦秩序 

平等和差序:一些理论性的延伸 

 

第三章 大同、小康与现代中国


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及其影响 

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对大同理想的再理解 

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大同观念与新儒家的社会理想 

史家吕思勉的大同释义 

 

出版说明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固然是基本的政治单元,但亦出现了许多超越民族国家的人类共同利益,故将人类之命运结为一体。钱穆先生说,“吾国自古政治,即抱有一超阶级超民族的理想”(《政学私言》),此一理想的最简洁的表达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

 

天下为公,即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为一家一姓之私有物,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共有和共享的社会秩序的向往。近代以来,人们对共和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都借鉴了古人所描绘的大同理想。

 

《礼记•礼运》包含了许多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比如贤能政治、神让和世袭、礼制以及亲亲、尊尊等,并因为对五帝和三王之对应大同和小康等,都引发了包括文献和义理上的诸多讨论,几乎贯穿了整个儒学史,乃至中华文明史。对此问题的梳理不仅可以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也可以理解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侧面。

 

现今世界充满了霸权和冲突,在纷乱的世界中,人类亟需建立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以达成和谐共存的目标。哈贝马斯等人的世界公民论和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都体现出世界各国的思想家对世界现状的焦虑,重温儒家的大同理想,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又能创造性地思考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共同意识,是我们回望大同理想的内在因由。

 

本书的写作得到国际儒联和活字文化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李学军和吴浩的推动。在写作过程中,又得到常达和张华元等人从资料和文字上的帮助。特约编辑黄昕也提出了许多表达上的改进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干春松

2022年1月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